分享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十七章:常物承天亖之承天則地一(6)

 金星jⅹ 2024-04-15 发布于山东

1

图片

(xiànɡ)(zhě)(tiān)(zhī)(jiào)()(xínɡ)(zhě)()(zhī)(jiào)()(huà)(zhě)(yīn)(yánɡ)(zhī)(jiào)()(shī)(zhě)(rén)(zhī)(jiào)()(jīn)(zhī)(jiào)(rén)()(shī)(zhě)()(shī)()(zhī)(jiào)()(zhī)(yīn)(yánɡ)(zhī)(huà)()(huà)(ér)(zhī)(zhě)()(zhī)()(chánɡ)(zhī)(zhī)(chánɡ)(zhě)(wèi)(zhī)(tiān)(zhī)(suǒ)(zhào)(ɡù)(wén)(dào)(ér)(xiào)(wén)(jiào)(ér)()(wén)(dào)(ér)()(rán)(wén)(jiào)()()()(rán)

(1)幾(jǐ) :“几”的繁体。

(2)歟(yú) :见“欤”,置于句末,表疑问、反诘、感叹等语气。

(3)異(yì) :“异”的繁体。

《易经》开篇便阐述了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由此而生。”这描述了宇宙万物从无极到太极,再到阴阳两仪,进而产生四象八卦的演变过程,展现了天地自然变化的无穷奥秘。《黄帝内经》中的“形气相,动静相召”,“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描述了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的过程,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对万物生长的影响,体现了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明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圣王的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的消失而消失;葛洪:“天道无为,任物自然。”认为“自然”是天道的特性,万物的变化也是自然的属性;《破窑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明人生命运与天地自然变化的循环关系;《兰亭集序》:“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天地变化的认识,认为一切有形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消逝。

释译:

日月星辰、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展示天道的规律和法则。山川湖海、动植物形态等地形地貌体现地的规则和秩序。自然界中的阴阳变化,如昼夜交替、寒暑往来等是天地万物生成与消长的根本。

人类通过师徒传授、典范引导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的传承。现在教导人的人,真正称得上老师的有多少呢?

老师用已知的知识来教导学生,但可能并不了解阴阳变化的深刻道理;即使有人了解了阴阳变化,却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常态;即使认识到了常态,也可能未能洞察到天道深层次的预兆和启示。

因此,人们对天地大道的认知存在差异:有人听到大道会觉得荒谬而笑,有人面对教诲会表现出不解,有人即便听闻道理也不以为然,有人即使接受了教诲却不能坚持践行其中的道理。

图片

2

(zhì)(zhī)()(shǒu)(shì)()(ér)()(zhì)(zhī)()(xīn)(lèi)(biàn)(jīnɡ)(wēi)(shì)()(yǒu)(qiónɡ)(jīnɡ)(wēi)()(jié)

(1)灋(fǎ): 同“法”。《玉篇·水部》:“法,法令也。灋,古文。”《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

(2)辧(biàn) :同“辨”。《説文·刀部》:“辧,判也。”《正字通·辛部》:“辧,同辨。與辦分為二,又分辧、辯為一。按:經史辦、辧、辯並通。”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这里的“上工”指的是高明的医生,他们能够在其病未发生或者刚刚显露苗头的时候就采取措施。

释译:

如果仅技术层面如按摩、针灸等中医疗法去治疗疾病,这仅仅是遵守某种固定的治疗法则。然而,治疗不仅仅是表面的,用心去理解更深层次、更微妙的生命,深入理解和感知疾病的本质。

因此,固定的治疗方法有局限性的,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失效,而是用心深入探知疾病的本质,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这样的治疗奥妙之处是无穷无尽。

3

图片

(shì)()(shènɡ)(rén)()(zhì)()(bìnɡ)(ér)(zhì)(wèi)(bìnɡ)(mín)(zhī)(bìnɡ)(bìnɡ)(ér)()(zhì)(wèi)(bìnɡ)(ɡù)()(dào)(ɡǎn)(zhī)()(yǎnɡ)(jiào)(zhī)()(shēnɡ)(zhě)(zhí)(zhī)(shànɡ)()(zhě)(yuǎn)(zhī)(liú)()(zhì)(bìnɡ)(zhī)(ér)(yònɡ)()()()(ér)(wéi)(zhī)()

(1)聖(shènɡ) :“圣”的繁体。

(2)養(yǎnɡ) :“养”的繁体。

(3)逹(dá) :“達”的讹字,见“达”。

(4)執(zhí) :见“执”。

《鹖冠子·世贤第十六》记载了一个故事,魏文侯问扁鹊,他的三个哥哥中谁的医术最高,扁鹊回答说他大哥的医术最高,因为他能在病情尚未发作前就施法铲除病根,而扁鹊自己则在病情危重时施治,因而名声最大。

《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了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太晚了。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释译:

具有远见卓识的圣人不专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是注重预防潜在的疾病。普通民众往往是在身体已经出现问题时才去关注健康,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

因此,圣人天道的运行变化来感化引导人民,倡导养生的生活方式。追求生命真谛和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坚守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则容易远离这样的养生之道。在疾病已经发生时,才使用治疗手段,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