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过上将军衔的5位开国中将:个个名震一方,资历才能都很突出

 行云流水vmmxd6 2024-04-15 发布于辽宁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授予55人上将军衔,后来在56年、58年又分别补授了两人,共计有57名开国上将。

他们个个都贡献突出,但是,在人民军队当中,有资格被授予上将的其实不止57人,还有5人完全是有机会成上将的,最后又分别出于各种原因错过了呢?

一、主动让衔的徐立清

55年的大授衔,很大程度参考了52年的评级。当初徐立清可是被评为正兵团级的,授衔时30多名正兵团级干部,有2位(王树声、许光达)是大将,仅徐立清是中将,其他都是上将。

其实只要徐立清坚持,成为上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他是负责评衔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嫌也是出于谦让,徐立清坚决不要上将。

因此他就成了唯一一个正兵团级中将,这种作风让毛主席、彭老总都称赞不已。

二、奇怪降级的莫文骅

在解放战争中,莫文骅先后担任过14兵团政委、13兵团政委,在整个四野系统中,只有他担任过两个兵团的政委,极为难得。

然而获得殊荣的他,在军衔方面也遭遇了奇怪之事。四野另外三个兵团的政委萧劲光、肖华、赖传珠,一个大将两个上将,就莫文骅是中将,至于原因,是当初定级时被压了。

在《莫文骅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当时东北军区已经决定评他为正兵团级,但时任军区司令员的高某说了句“老同志们不要骄傲嘛,我看莫文骅同志评副兵团级就可以了”。

此时的高某正是位高权重之际,他满含挤兑的话,拒绝了岂不是说明自己“骄傲”?莫文骅无奈,只好认了这个结果。

1955年时,副兵团级可上将可中将。组织考虑到四野已经太多上将,为平衡起见就只授予莫文骅中将。

对此莫文骅内心很不是滋味,曾去找老领导罗荣桓诉苦,罗帅安慰道:胸怀要宽广一点,个人的事情就算了。随后罗帅还带着他去万寿山游览散心。

有罗帅的开导,莫文骅想通了很多,晚年谈及此事时就说:我也知道高的为人,跟他讲不来道理的,又是个人的事,算了。

三、曾被开除党籍的郭化若

郭化若情况跟莫文骅有几分类似,也是兵团的首任政委,评级时却只为副兵团级。不过,郭化若主要还是早期遭受过的不公平待遇导致的。

他起点很高,是黄埔四期生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中央苏区时他最高担任过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和总前委秘书长,是朱老总、毛主席的军事高参,得主席赞誉:“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军事天才!”

然而,等留苏派进入苏区并逐渐掌权后,毛主席及相关支持者都受到了打击,1932年7月,郭化若就被扣上“托派”的帽子解除一切职务,还被开除党籍,下放到江西红军学校任教。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办法指挥作战,就留在后方搞军事教育工作,还是经毛主席多次过问,郭化若才于1938年7月12日郭化若终于恢复党籍并摘去“托派”帽子。

到解放战争,我党各根据地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急缺干部,郭化若终于重新接触一线,调到鲁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因为表现出色,他升迁速度极快,1948年7月调任华野六纵副司令员,同年9月升为华野四纵政委,1949年2月再升为三野第九兵团政委。

两三个月升一级,这速度真令人羡慕,不过大家都知道郭化若的能力,所以没有人不服。

可惜的是,由于1932年7月到1945年这段时间,郭化若基本上就没参加过战事,所以他的战功相对而言就比较少。中央经过综合考虑后,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

四、参加过西路军的李天焕

在《大决战平津战役》中,毛主席曾愤怒地说出一段话:

“杨李兵团怎么一回事啊,对军委的命令置若罔闻,没有切断张家口、宣化之间的联系,把部队摆在铁路两侧,让35军来去自由。(杨罗耿兵团)他们拖拖拉拉,动作太慢,如果让35军跑回北平,我要记他们一辈子。”

开头的杨李兵团就是杨成武、李天焕兵团。杨成武是开国上将,李天焕却是中将,这出现差异,倒并非资历问题。

李天焕曾经担任过红30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政委、解放军20兵团政委,完全够得着上将标准。

只是李天焕曾经参加过悲壮的西路军,历经艰辛才抵达新疆,后又休息、学习了一阵,直到1939年才重新上前线。

并且他军旅生涯,很少担任正职,像土地革命时期多为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担任的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担任的冀察军区副政委等都是此类情况。

所以综合来看,李天焕就没能被评为正兵团级,从而55年错过了上将军衔。

五、被贺老总划去的廖汉生

廖汉生第一任妻子肖艮艮,是贺老总二姐贺戊妹的女儿,他也常常称贺老总为舅舅,因此贺老总把他当成自己人,授衔时让他做出了牺牲。

最开始廖汉生的确在上将拟授名单里,但这份名单被送到毛主席处后,主席说了句名额太多了,要适当减少人数。

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老总就准备发挥作风,从下属的将领中减去一人,当时名单中有两人出自红二军团:贺炳炎和廖汉生。

贺炳炎虽然跟贺老总同姓,但并无亲戚关系,而且贺炳炎还在战争年代失去一条手臂,所以最终贺老总划去了跟自己关系更亲近的廖汉生。

其实组织对廖汉生还是很看重的,1954年国防部成立时,下设了七名副部长,分别为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

其实就是准备为廖汉生授予上将军衔的,没想到后来贺老总的一个举动让他成了中将,并且还是新中国唯一一个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的中将。

后来也有人问过廖汉生,没有跟贺炳炎一样成为上将是否会遗憾,他回答:

我们一起搭伙计有20来年,看起来职务差不多,实际上他的资历比我老,职务过去也比我高。当我还是红军游击队员时,他已经是红军团长了……贺炳炎是红二方面一位有代表性的战将,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