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晚有一天,科技会人类的敌人&艺术才是人类的朋友

 终身跨界 2024-04-15 发布于安徽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981篇原创内容,2024年第28篇。

本篇的主题是早晚有一天,科技会是人类的敌人&艺术才是人类的朋友。

这是游轮学习体验之后消化吸收再加工得出的观点和结论。

本次混沌游轮四大主题之一,就是AI。各大网红教授都被限定在了AI主题下延展和发挥,对于人文类的教授,这无疑是枷锁和桎梏。比如梁永安,比如毛利华。

在游轮上听了梁永安讲述的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安身立命;毛利华讲述的AI时代的自我探索:意识、智能与人格的新视界。

结合过往积累,有如下感受。

科技会成为人类的敌人。

在AI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显露了。

也许有朋友看过丧尸类恐怖片,我反正很不喜欢看。

但如果你稍加联想,会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时代,使得大多数人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手机,手机都播放着视频,所有注意力和情感都被手机所吸引,失魂落魄的样子,其实很像一具丧尸。

如果说短视频时代已经有了海量的视频内容,足以让一个人无时无刻不深陷其中。

那么AI时代的到来,视频的内容就是天量。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但很难再是人的胸怀了。

AI的大规模运用,对于人类将会是一场灾难。且不论有多少职业多少工作机会会被替代,大部分人将会在丧失自己的注意力、精力、情感方面,往前大大的走一步。

行尸走肉一般,将不再是一个形容词。

其实更早,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中,就有一个情节。主人公看到赶去上班的人群,一个个面无声息,就像行尸走肉一般。那时的行尸走肉,更多是后工业时代,物质大网对每个人生活热情无情的吞噬。

后来我们的互联网有了一句名言,上班像上坟一样。现在我可算理解这句话的精髓了。

而艺术是什么?
现在在我看来,艺术就是人类对于世界苦难的控诉与批判,对于理想彼岸的期盼,对于生命力的歌颂。
AI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一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的慰藉。但需要不一定会被自己发现,发现自己的需要是要具备高度觉知的。人不可能发现自己需要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东西。
在游轮上看了一部现代舞,北京现代舞团的津子老师和团队带来的一部关于轮回转世的舞蹈。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好多次差点无法坚持下去,随时有退场的打算。
原因在于,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对声音比大部分人要敏感得多。而这部舞蹈以轮回为主题,使用了大量人声配乐。那种人声的痛苦挣扎、哀嚎与呻吟,远远超出了我对声音表达情感的承受阈值。超载了。
就在我差一点放弃的时候,被一个大爷治愈了。大爷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什么玩意,跟死人一样。
不得不佩服大爷,感受到的毫不走题。轮回主题,可不就充满了死亡与新生。
可以想象,在AI大规模运用的后来,人类将如何更像一具行尸走肉。能够唤醒人类的,只有艺术。
这样的艺术可以是文学,可以是绘画,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可以是电影。
从这个层面上,AI永远无法替代艺术,除非已经全面统治人类。因为AI时代的艺术,就是对AI的反抗。
AI是英文词汇首字母组成的简称,在汉语拼音中,其实不就是爱吗?
这个时代还有爱吗?生存的难度没有随着科技发展降低,反而不断提升。在生存都成为问题的时代,爱变成了奢侈品。
人还需要爱吗?一定是需要的,且永远需要。
没有爱人还是人吗?不是,没有爱的人,将是一具标准的行尸走肉。
看到一个观点,艺术就是一种慈善,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很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一个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工作所要承担、承受和付出的,远远大于能够收获的回报(极少数顶流除外),也远远大于普通人的理解。那么从理性出发,怎么会有人愿意从事艺术工作呢?
作为一个艺术总体严重落后的国家,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尤为任重道远。
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这件事才能真正走上正向循环。我们才不至于被名为爱的AI时代所吞噬。
最后想说的是,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每隔一段时间,让自己身处其中、忘情享受吧。那就是属于你的身心疗愈。
作者简介:原国企员工;现居合肥,独立管理咨询顾问,跨学科终身学习者,公众号作者,原创音乐人(网易云、QQ音乐:庐山面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