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确实,身体的湿气很难彻底根除。湿气就像个贼一样,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湿气在头发就是头发油腻,湿气在皮肤就是湿疹,湿气在脸上就是青春痘,湿气在指甲就是灰指甲,湿气在私处就是炎症,湿气在肌肉就是肌肉酸胀,湿气在关节就是风湿,湿气在脚上就是脚气。。。 为什么这么多湿气呢?浅层是湿气来源于脾,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气就产生了。深层的湿气来源于肾,因为肾气不固,湿气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就好比地下水一样往上冒。。。 归根结底,湿气还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 1、吃多了,吃杂了,让脾胃无力负担,脾胃积滞产生腐败潮湿的湿气; 2、好吃懒做,久坐不动,身体的气机没运转起来,湿气就容易产生; 3、长期不出汗,毛孔关闭,湿气内生; 4、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身体容易藏湿气; 5、久居寒湿环境,湿气侵入身体; 6、纵欲导致肾气不固,湿气源源不断产生。 总而言之,湿气的来路有很多,湿气不是问题,问题是湿气太重了,才会对身体有伤害。 如何去掉多余的湿气呢?别急,先分清楚湿气类型再说。湿气有2种,一种是寒湿,一种是湿热。什么叫湿热?简单来说,就是湿气跟“热邪”结合在一起,犹如“油泼面”,它俩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非常棘手。 祛除身体湿热,最拿手的方子,便是“三仁汤”。 三仁汤:杏仁15g,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5g。 来看下“三仁汤”是如何祛湿热的。这个方子名叫“三仁汤”,是因为有“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其实呢,还有一层深意。要除身体湿热,要从“通三焦”入手,三焦是水湿的重要通道,把三焦打通了,湿热有了退路,就能减轻身体的湿热了。 怎么“通三焦”呢?上焦如羽,很轻,要清上焦;中焦如权,很稳,要通中焦;下焦如衡,很重,要利下焦。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这便是“三仁汤”的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梯队,竹叶+白通草清上焦湿热。这2味药的质地很轻,都是走上焦的,主打的就是一个“清热利湿”,把上焦的湿热给清掉。 第二梯队,白蔻仁+厚朴+半夏燥湿和中。这3味药不轻不重,走中焦脾胃系统,白蔻仁化湿行气,厚朴行气燥湿,半夏化痰燥湿,这3味药主打的就是一个“燥湿和中”,把脾胃中焦的湿气燥化掉。 第三梯队,滑石+薏苡仁+杏仁清下焦湿热。这3味药的质地很重,都是走下焦的,主打的就是一个“通利下焦”,让湿热从大小便排出。 大家回过头去看,这个方子虽然不是经方,但是组方思路极其精准,用三个梯队把“上、中、下”三焦的通道都打通了,湿气的来路防不胜防。但是,可以在“去路”上想办法,三仁汤把“三焦”的去路打通了,就可以帮助身体把湿热排出去。 身体湿热重的人,会有哪些症状呢? 面部以及头发油腻,牙龈红易肿大,易溃疡,口臭,体味重,大便或干燥、密结或黏滞、沾马桶,大便臭味重,屁多,小便深黄,异味重,脾气大,易急躁,易发怒,手脚易起泡疹,舌苔黄腻,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带下色黄,外阴异味重等等。 有以上症状的人,可以考虑“三仁汤”加减调理。当然,我们不推荐中医小白随意用方,在食疗上也有不少清热利湿的,比如:薏米、冬瓜、白菜、海带、绿茶、莲子,还有“三豆饮”等等。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 ![]() ![]() ![]() ![]()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
|
来自: 新用户2144390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