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八一学校: 一贯制办学的关键问题与重点突破

 老友茶馆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作  者:

王华蓓,北京市八一学校常务副校长

马玉娟,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双减”“双新”改革的推进实施和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人际沟通与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校不得不重新调整管理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学生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八一学校(以下简称“八一学校”)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的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发展而来,是一所有着红色精神血脉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立足“品质教育的担当”,以“红色基因的教育本色、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科技报国的教育理想、品质文化的教育主张、经世致用的教育理论”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国际创新人才,基于一贯制办学面临的挑战与关键问题,对学生的十二年一贯培养进行了整体思考与实践。

图片

/

/

布局:直面问题,整体设计

著名教育家肯·罗宾逊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提到,好学校的标准体现在“课程、教学、测评、日常、环境、文化”六个方面,好学校要有好教师的指导、好家长的支持。那么,一贯制学校如何发挥政策、学制优势进行教育整体布局,让学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八一学校依托七大中心(课程与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招生考试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后勤管理中心、特色发展中心)实施纵向管理,为教学、教研、德育跨学段沟通交流提供便利。优秀教师的学术影响力与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有了更多跨学科、跨学段辐射带动的机会。教师跨学段流动机制,让更多教师深入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与教学起点,积累学习指导经验,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教学指导。

图片

一贯制学校既能为学生提供特色化、持续性成长的平台,又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学段衔接与整体推进。为了充分发挥一贯制优势,八一学校立足育人目标,本着“长程育人”“学段衔接”“五育并举”“落实三大特色”原则,围绕“国防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从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设、数智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开展实践探索。

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学校关注学段打通、教研互联、特色学校创建、一体化培养、评价跟进,梳理出“双减”“双新”背景下教育变革面临的重点问题。其一,学科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科缺少学科领军教师,学段差异大,跨学段深度教研缺乏;其二,小学、初中学生年龄跨度大,学科要求差别大,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校管理中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学段衔接难度大,需要思考如何遵循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做好“长程育人”,加强“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培养;其三,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跟踪、评价学生十二年学业成长,如何评估教学质量;其四,需要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数智赋能,在课程一体化、德育一体化、教研一体化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优化管理机制,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

/

破局:聚焦关键,破解难题

在“双减”“双新”背景下,八一学校以教育变革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探索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改革的新路径。

1. 学科与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标准,提升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八一学校制订了学科建设标准,明确一个好的教研团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引导学科团队建设方向,以树立榜样、示范引领、交流反馈等形式推动学科整体发展(见图1)。评价标准既重视学科团队整体发展、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学业质量评价,也关注学科成果与发展。学科教研组长作为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主动规划、突出学科特色,带领团队共同成长,不断调整反馈、评估教研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图片

依托项目,提升教研组长教研领导力。八一学校围绕教学关键问题,依托项目推动学科教学改进。例如:围绕“十二年一贯课程体系建设”“中小学教学改进”“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四个项目,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学科教学改进中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学习”“高端备课”“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智慧作业探索”“思维可视化教学”等子项目,为学科团队建设和教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共有81个学科备课组和30个教研组,每个学科备课组都有研究项目,每个教研组都有跨学段或跨学科项目,由教研组长聚焦本学科教学研究重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带领教师在实践、教研中提升教学研究力和实践力。

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优势,八一学校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专题培训分享经验,建立科学、系统、严谨的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如利用校本教研带动教师关注大单元教学,开展跨学科、跨学段教研,围绕单元主题,研究主题内涵、知识关联、学情分析、课堂实践、主题提取策略等。

课程重构,提升学科组长课程领导力。八一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特色学校。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教育改革趋势及学校实际情况,我们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与持续完善。学校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并明确了课程重构原则:突出“五育并举”,做好“长程育人”,加强“学段衔接”,落实三大特色;以素养培育为出发点,秉承“奠基品质人生”的课程理念,在“造就品德好、品行优、品位高的国际创新人才”育人目标的引领下,搭建了横、纵交织的课程结构,建构了八一学校“全人教育课程体系5.0版”。在课程研发、教学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科组长基于学校整体课程架构,探索学科特色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跨学段精品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样化、选择性课程,让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贯制学校既要承认课程的差异、矛盾,又要充分找寻衔接的可能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与建构,建立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八一学校的课程重构体现了以下特点:其一,十二年一贯“全人教育”课程体系与科技特色课程体系双线并举,既兼顾全体,又突出特色;其二,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不同学段特点,同一学科主题随着学段上升不断深化;其三,特色课程建设突出“国防科技教育”特色,如在“科技与创新”课程群下开发了“航天工程”系列课程,配套建设“星、箭、站、器”四个航天主题实验室,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图片

2. 教学与评价改革

建构学校数据评价体系,为阶段性教学评估提供专业支持。我们依据海淀区提供的学生学习诊断数据分析平台及数据分析反馈模型,明晰数据分析流程和不同数据的功能价值,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制定配套的数据评价指导手册,为教学主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不同角色群体提供数据评价方法支持,通过预测、诊断、评估等方式改进教学。

探索多元评价的有效路径。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八一学校以“作业”为载体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探索巩固、实践、主题、单元、跨学科、学段衔接等不同类别的作业设计,强化过程评价。尝试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主题统整式表现性评价,即围绕系列主题任务,根据课标开展学科统整的综合活动,并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习惯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发展情况。此外,立足学生发展,系统升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培育“十二人才基因—独立、忠诚、文明、阳光、责任、诚信、开放、勇敢、尊重、创新、执着、雅趣”为主线,构建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立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品质公民,综合评价学生的过程性表现。

建设与应用教师大数据,支持教师管理评价改革。八一学校研发了集评价、研修、学习、管理于一体的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智系统。该系统支持集团化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坊研修一体化管理,并能追踪记录教师参与研修的过程性数据,对教师进行数字画像,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专业支持(见图2)。

图片

/

/

开局:着眼未来,开拓创新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促使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与学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未来,八一学校将在“数智赋能”“特色发展”方面主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

1. 数智赋能

学校立足培养未来的终身学习者,打破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重构学习系统,变革学习路径,开放学习空间,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建立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校本化智慧学习系统,发挥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培育时代新人。

建构智慧校园新形态。八一学校围绕建设一流科技特色学校的目标,实施“八大工程”项目(即“智课堂、智空间、智课程、智教研、智阅读、智学习、智评价、智管理”),构建“八新”学习生态(课堂新生态、空间新样态、课程新形态、教研新常态、阅读新样态、个性化学习新形态、评价新形态、教育治理新势态),全面推进“品质教育·八智一生”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实现育人方式变革。

重构智慧教学新模式。为了让技术更好地助力教学,赋能师生成长,八一学校引入“TPACK项目”,有机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法以及学科内容,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重构。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开展“融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研修,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体验学习,不断深化对“融合课堂”的理解,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力。

探索智慧作业新平台。八一学校尝试借助智慧作业平台破解作业难题,通过建立符合本校学情的高质量作业库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并利用智能硬件设备进行学情采集,再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学情画像的自动分层和动态更新,形成数据驱动的作业设计优化与反馈机制,从而提升作业效能,促进学生的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实现减量提质、以评促教。

2. 特色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满足国家发展对国防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需求,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和“科技报国”的教育理想,弘扬“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多年来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办学优势,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国防科技”特色育人体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有创造力的未来领导者。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