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

 妙载妙哉 2024-04-15 发布于广东

一、《到底什么是湿?》

水与湿:湿与水属同类,但湿是水与其他物质(土)的结合。

大自然中的湿就是雾,长夏湿最盛。

湿气的产生条件:要有水,要有热(使水蒸腾变湿)

加湿器要用纯净水且需要定期清洗否则反而会让空气污染

如何判断体内有湿?

1.凭感觉(疲劳无力胸腹胀头晕眼皮沉)2.看舌头(胖大又白又厚有齿痕清晨看)

3.问二便(偏浑浊黄黏腻不爽臭)4.看形体(脸油腻偏胖)5.看口气(偏重 )

自然界的湿气:雾雨地上的湿气,久居潮湿的环境 久坐湿地

食物的湿气:肥甘厚味饮食(佩兰治脾胃湿热 焦山楂去脾胃积食 胃火大黄连黄芩生石膏)

脾与湿:痰是湿凝练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二、《湿气缠身伤健康》

湿为阴邪,盛伤阳,湿邪制约消耗困阻阳气

脾胃主运化,湿邪伤脾胃导致无法运输转化水谷精微,水谷聚集故会胸腹满,完谷不化故大便黏腻

阳气的作用: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运行气血

中医辩证论治,审症求因,根据症状寻找原因

湿热和寒湿


三、《沉甸甸的湿》

湿为重浊 相当于棉花进水,故重。因于湿 首如裹

               相当于死水,容易产生浊。脸色晦暗偏黄偏黑

喝酸奶加重湿气 酸奶偏凉伤脾胃 

湿邪湿热导致二便秽浊,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浊

十女九带:带下之物秽浊偏于湿热 

湿与热结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四、《黏腻腻的湿》

湿会黏腻 口中发粘发甜 食欲不振 

爱出汗,头油腻,多种原因可能导致,不全是湿

兰草汤:治疗口中黏腻发甜 

舌苔:白腻厚苔是寒 舌苔发黄是热 不要刮舌苔

便秘是湿邪为患 四五天一次,有便意大便不多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 可健脾祛湿 生薏米利湿化脓强,炒薏米才健脾

缠绵难愈:正气虚,往往有湿邪


五、《湿邪最爱谁?》

预测下雨的条件:充足的水源河流湖泊多,暖湿气团高温高水汽,符合气流上升太阳充足蒸腾水汽

通过五运六气预测湿:遇到甲辛天干 丑未地支,湿盛 天干地支结合预测分析

长夏(夏至以后到酷暑)湿气旺盛

地平以湿 

以水为事 从事与水有关的职业

饮食肥甘厚味食物 鱼虾肉多口味重

季节环境天气饮食都会影响湿气侵犯人体

湿邪容易侵犯的人群:阳气不充足的人 痰湿偏盛的人 湿热偏盛的人

1.阳气不足的人(怕凉喜夏恶冬,肌肉不健多于内向,沉静不喜沟通,吃凉容易腹泻,容易腰酸腿疼)

应当多吃的食物:羊肉牛肉鳝鱼韭菜辣椒姜葱蒜芥末花椒胡椒

应当少吃的食物:黄瓜柿子冬瓜西瓜芥蒂藕

适当锻炼 冬天注意保暖 多与他人交流 多听亢奋音乐 艾灸(关元涌泉足三里)泡温泉去湿气

2.痰湿偏盛的人(身材偏胖肉多肚子大,性格温柔处事稳重善于忍耐 容易流汗肢体沉重口黏腻 不愿意动)

应当多吃的食物:葱姜海带冬瓜萝卜芥末 清淡为主,少吃肉甜的 

改善居住条件 适当运动 培养爱好

熬夜是多种疾病的源头,打乱身体规律,阴阳气血失衡,影响阳气恢复

3.湿热偏盛的人(急躁易怒火气大 鼻部面部油腻 嘴发苦口气重 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浑浊 带下偏黄 易失眠焦虑)

应当多吃的食物: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丝瓜葫芦冬瓜西瓜 甘寒甘平食物 少食辛辣 少熬夜


六、《祛湿的妙招》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如油入面 缠绵难愈

要湿润不要湿邪 湿与水同类 大禹治水疏导为主,不围堵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躁之,以淡泻之

温热之品化湿 苦化热躁 淡味药 木克土治水 苦味醒脾健脾

湿疹不一定是湿,会瘙痒,对称反复发作,湿 风 热有关系

红痘痘湿热偏盛

祛湿的方法:

1.温躁化湿:四川吃麻辣火锅(辣是辛属热 去湿开胃醒脾) 冬吃萝卜夏吃姜  慎重吃冷饮

三仁汤:甘澜水熬  六一散:滑石 甘草 清除暑湿之热

车前草:味甘寒 有利水祛湿 明目清痰 

便秘可能原因:津液减少,气虚没力

2.行气化湿:藿香佩兰厚朴芳香化湿醒脾的药物 陈皮荷叶行气化湿躁湿的药物

荷叶粥:清暑利湿行气 荷叶水煮的粥 

宣发肺气也是行气祛湿的方法 运动微微出汗

3.淡渗利湿:茯苓(养生长寿之品)泽泻

茯苓饼:健脾祛湿 赤小豆:解毒排脓消热毒

湿邪在体内不能重补,要先祛湿


七、《什么是“燥”?》

地球上干燥的地方:沙漠 南极洲的干谷 燥并不需要温度特别高 缺水才是燥的主要特点

旱灾的特点:隐秘性 潜伏性 不确定性 燥的另一特点容易着火

燥在人体的表现:皮肤干燥 眼睛干涩 口干舌燥 毛发不荣(肾管头发)

干燥综合征:辛温发散 补中焦之气 (党参 黄芪 白术 干姜 麦冬 沙参)

干燥原因:津液少 热盛伤津 布散的道路受阻 力量不够 外邪入侵


八、《神秘的“燥邪”》

秋天: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天高气爽

脏腑和季节的配属关系:春天主肝 夏天主心 秋天主肺 冬天主肾

秋燥伤肺 (桑叶 南北沙参 苏叶 圣地 麦冬 杏仁)

苦杏仁作用:润肺脾消食积散滞气 甜杏仁:润肺润肠美容

润喉片会让喉咙更干 

燥咳:少吃辛辣之品 梨冰糖保水增加津液

肠燥:大便干燥(杏仁松子仁郁李仁柏子仁陈皮全瓜蒌麦冬)

秋悲:甘麦大枣汤,缓解抑郁情绪


九、《干燥的秘密》

秋天之气容易使人产生干燥,秋气主收

修枝剪叶在入秋或者早春时

气为血之帅,带动血液和津液

四变之动 脉与之上下 以春应中规 夏应中矩 秋应中衡 冬应中权

肺主秋 要养护好肺 邪气入侵首先侵入肺,顺应秋天收的趋势

肺气以收降为主 肺气不足容易一运动易气喘 

肺气无法宣发,收太多郁而化热 治法:金郁泻之 

秋天:少辛增酸

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辅佐心将气血布散到全身


十、《不一样的“秋收”》

春捂秋冻 适当冻一冻,内收阳气以备过冬

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不彰 温养脏腑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立秋贴秋膘 立夏与立秋体重差异 吃肉补阳气 肉生热 鱼生痰

白露不露 

皮肤干燥 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防风)微微汗出发汗让内收的气发散到体表达到润肤

秋季腹泻 中医认为津液不收 水样大便

秋季运动 动静结合太极易筋经 不宜偏竞技类运动

肺主的情志 忧悲愁

春秋阴阳转化容易情绪不稳定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心安而不惧 


十一、《燥气早知道》

黄帝内经根据天干地支五运六气预测哪些年份容易燥 如庚子之年燥气盛

容易产生燥邪的季节:秋季 前三个节气偏湿后三个节气偏燥

燥盛克木 

每个人每天的喝水量不一样,是否口渴,小便是否正常

肺和肝容易出现燥症

容易受到燥邪侵害的人:阴虚体质的人 气血被伤的人 阳盛体质的人 


十二、《赶走“燥证”》

秋梨润燥 秋梨膏温水化开趁热慢慢服用 秋梨偏酸主收 又甘又寒 酸甘化阴 清热除燥

五汁饮 种仁类的食物 热粥 

中医的苦味,除了味道苦,芹菜丝瓜也属于苦味

燥症原因:津液少(酸甘化津),津液不发散(辛味药)

五苓散 

夏三月 夜卧早起 冬三月 早卧晚起

甘麦大枣汤  甘缓安神


十三、《火从哪里来?》

火的特点具有温热性(发热) 明亮的(发亮)深颜色偏红的

同气相求 眼睛怕亮光火盛 老寒腿

额头属心 左脸颊属肝 右脸颊属肺 鼻头属脾 下颌属肾 哪里红哪个脏有火

月经偏红属火,偏暗属淤血


十四、《天天向上的火》

火的趋势向上,位置在上

肝逆脾土,一生气胃疼上厕所 打嗝呕吐咳嗽大部分跟火有关

上火:流鼻血口舌生疮

火力不足的症状 有寒症状也可能导致上逆 吴茱萸汤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扁桃体发炎 鼻窦炎 中耳炎 

生石膏(降火)生地(凉血生津),一黑一白,治疗热伤津

导赤散,治心火,利小便 

牙疼:牛黄清胃丸 牙龈是阳明胃经 

三黄泻心汤 治牙疼 大便干 

火伤津耗液


十五、《虚火实火大不同》

火伤津耗气

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大便干,又饿 

白虎汤治疗:大热 大汗 大渴 白虎在西代表秋 石膏治热

实火如何形成的:外邪 饮食不当 生气动怒

阴虚火旺:阴不制约阳 导致阳亢 阳又伤了阴津 五心烦热 

气虚之火:脾胃之气虚弱导致 气虚生热生火 少气懒言 喜热怕冷 脉大无力

甘温除大热 

热伤气  炅则气泻

热的病人迫津外泄 出汗

偏热食物:荔枝龙眼大枣 偏寒食物:西瓜田螺苦瓜蛏子 平性食物:番薯土豆

壮火衰气:邪火实火病理之火  少火生气:脏腑之火


十六、《使人“毁容”的火》

火对人的影响:形体和神志

火作用人体导致:红 肿 热 痛 脓

痈肿疮毒:火入血 血流加快 热盛则肉腐 肉腐则生脓

1.口腔溃疡:口与心 脾 胃关系密切  

实火导致的起病急痛感强 虚火导致反反复复分布在后部

2.痤疮:起居作息规律 心情开朗 饮食清淡 不暴饮暴食 内热导致 火旺的表现 

3.缠腰龙:带状疱疹 本虚标实 热毒侵犯血液产生淤血痰湿

4.肺痈;咳嗽产生黄浓痰味大 凉血排毒化痰

5.流鼻血:跟肺关系密切 肺热 血管干燥脆弱 藕粉凉血止血


十七、《令人心烦的火》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黄芩白芍鸡子黄滋养肝肾之阴降心火 鸡子黄入脾 

火扰心神的失眠:清心火,安心神 

神:自觉意识 魂:跟着自觉意识的注意力 魄:非条件反射的本能的感知觉

神支配魂 魂控制魄 心主神 肝主魂 肺主魄

失眠的其他原因:脾胃不好 气血不足 肝肾阴虚导致心火偏旺

热极生风:高热惊厥

中医急救三宝: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至宝丹 治疗火热之邪扰乱心神的

三者区别:乒乒乓乓紫雪(大寒) 不声不响至宝 稀里糊涂牛黄


十八、《身体里的“一把火”》

人体之火:生理之火(阳气) 病理之火

病理之火产生:

1.外邪即外界火热之邪(暑天中暑) 六气化火 

2.情志化火(郁闷 亢奋)

3.饮食化火(烤炸煎):鱼生痰 肉生火,夏天吃些偏凉的肉 

西洋参性平 偏阳的补品也容易生火鹿茸海马冬虫夏草

寒包火:散外寒,清内火

哪些体质易产生病理之火:

1.阴虚体质:瘦长体型 五心烦热 大便干舌头红

2.阳盛体质:太阳之人 性格张扬

3.气郁体质:内向 心情压抑 

10天干测五运12地支测六气

六戊年(戊子年 戊寅年 戊辰年 戊午年 戊申年 戊戌年)戊属火 火运旺盛 火邪易伤人

六乙年(乙丑年 乙卯年 乙巳年 乙未年 乙酉年 乙亥年)金运不足 火运偏旺

逢子年 午年 寅年 申年 火热之气主上半年

逢卯年 酉年 巳年 亥年 火热之气主下半年

南方阳气盛 易受火邪伤害 故喜欢吃酸和发酵 阳浮表,酸主收


十九、《病里的“两面派”》

热:诸转反戾 水液浑浊 皆属于热

寒:诸病水液 澄澈清亮 皆属于寒

苦寒折热 热者寒之 :大黄

火郁发之:外有邪气包裹把火郁在里,故打开郁火的外邪

寒包火:发热恶心呕吐 停食泻大便利小便 小儿至保定

特殊的火:油锅的火三味真火不是普通的水能灭的 即阴液不足产生的虚火

阴虚则内热:脾胃太阴之脏 脾虚导致气机周转不开 人参黄芪甘温之药

感冒喝热水 凉水需阳气转化易成痰湿


二十、《去火那些事儿》

热:弥漫性的 时间长 火:集中性的 发病快急 外界影响导致内发 五气化火五志化火

生理之火:少火 生命之火 阳气有益健康 晚上冬天少扰动阳气

养肾的五种方法:足浴 肚浴 腰浴 耳浴 梳浴 (肾先天之本 生殖之根)有助保养阳气

病理之火:壮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