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山海关老照片

 捉光凑影 2024-04-15 发布于内蒙古

       山海关的关防建筑体系,是明代200多年时间内,根据地位及形势的需要而陆续修筑完成的。

图片

山海关1966年历史影像图

图片

同一位置看到的天下第一关

图片

南大街 1925年@驿路秦皇

图片

东大街-天下第一关城楼——1932年@驿路秦皇

图片

钟鼓楼(南向北方向)——1932年@驿路秦皇

图片

城外壕沟——1932年@驿路秦皇

      1924年的山海关,高大的城墙的外墙上出现了一大块残缺,城墙之下是一条大道,大道上人来人往,车马不断。

图片

西方传教士拍摄于1924年前后@风吹草语
      从东门南侧城墙上看“镇东门”城楼,这座城门楼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几棵造型奇特的老树屹立在城墙的跑马道边。

图片

东门箭楼日本人拍摄@风吹草语

图片

侵华日军在1940年3月拍摄的照片@风吹草语

       和上图几乎同一角度,十六年过去,城内的建筑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城墙边上的几棵老树不见了踪影,城门楼旁多了一根电线杆而已。
      站在城门楼上看城内的主要街道东大街,街道一侧门前蹲着几只石狮子,并且竖着高大的带有旗斗的旗杆的地方,这是当时“临榆县私立田氏中学校”大门,这所学校为北洋政府陆军次长、山东省督军田中玉兴办的一所学校,是今天“山海关第一中学”的前身。

图片

东大街(东向西方向)——1932年日本人拍摄@风吹草语

      下面照片也是日本人拍摄的,发表在1932年2月出版的《东亚印画刊》上, 学校门前的四头石狮子全部露了出来,对面是一座巨大的照壁。远处城中心的建筑为钟鼓楼,再往远处眺望,隐约可见山海关的西门城楼。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山海关镇东门城楼,城楼上挂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关”的牌匾。进门之后便是一条宽敞的大街,街头牵着牲口和骑着毛驴的行人往来不绝。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高大的城门洞下,一名人力车夫正拉着一名小姑娘经过,旁边是一辆拉着货物的驴车。两名车夫都戴着圆形的斗笠,这种斗笠在北戴河一带尤为常见。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这几张图片是在北门附近拍摄的宽幅照片。

图片

上图为站在北城墙上看威远门的城门和瓮城。下图为北城墙上的六角亭。源于@风吹草语

        从山海关北墙城上向城外眺望看到的景象,有大片的农田,也有紧密排列的民居建筑。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从北城墙上分别向城外和城内观望,从北城墙看。城外视野辽阔,城内房屋密集,隔着一条城墙,可谓是两重天地。下图标注是山海关北门,小编感觉更像是南门。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山海关北城门瓮城外,有男子担着水挑子前往井边汲水。当时在小水门和北门外都有水井,水质甘甜,周边的百姓吃水主要就靠这些水井。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山海关北城门内的街道,一家刻字店就盖在高大的北城墙下。街头有背着手闲逛的老人,也有拉着人力车在奔跑的车夫。

图片

北门之内源于@风吹草语

图片

​北门之内:北大街

       山海关瓮城之内的景象,靠近门洞的院落是增福庙。当时在山海关各个瓮城内都建有寺庙,东门瓮城内有关帝庙,西门瓮城内有关帝庙,北门瓮城内有药王庙。

图片

西门源于@风吹草语

      钟鼓楼始建于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高二丈七尺,方五丈。上建文昌殿,钟亭和鼓亭位居左右两侧。钟鼓楼为四孔穿心结构,城内四条主要街道交汇于此。图为钟鼓楼前南大街的景象。

图片

南大街源于@风吹草语

       钟鼓楼西侧的街道景象,店铺门前竖着高大的冲天招牌,招牌下是一排摆摊卖东西的小商贩。因为地处兵家要地,历史上这座钟鼓楼曾经历数次重修和改建,1952年因妨碍运输被拆除。

图片

源于@风吹草语

​      现存的钟鼓楼为2004年复建。
图片

       下图山海关北门外的乡村景象。远处就为角山。

图片

图中村民所居住的泥巴房屋四合院是山海关地区所特有囤顶民居,这种房子的屋顶为微微隆起呈弧形,利于排水和防风防沙,同时还可以防止过多的雪在房顶上堆积源于@风吹草语

图片

龙招牌源于@风吹草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