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大理国的建立 公元902年(唐诏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南诏灭亡。此后35年,南诏旧权贵纷纷拥兵自立,强势军阀相继建立了长和国、天兴国、义宁国。 大义宁的建立者是杨干贞,曾是大长和的东川节度使。天应二年(928年),杨干贞杀大长和皇帝郑隆亶,灭大长和,拥清平官赵善政为傀儡君主,建立大天兴国。次年杨干贞废赵善政称帝,改国号大义宁,年号兴圣。 杨干贞为了加强集权,开始排除、削弱一切异姓权贵。但不久杨干贞就被其弟杨诏所杀,杨诏即位,改元“大明”。为避免被杨氏谋害,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其六世祖段俭魏曾担任过南诏的清平官)联合乌蛮三十七部与董、高两大白蛮贵族,组成联军,攻灭大义宁国。至公元937年,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市)。 ![]() 段思平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段思平对给他巨大兵力帮助的乌蛮三十七家部落实行优待政策,给他们全部免徭役三年、减免赋税一半,并封高氏族长高方为岳侯,封董氏族长董伽罗为相国。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No.2 高氏掌权、高升泰称王 公元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改元文经。 传至段思聪(大理第四代皇帝)时,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 公元1044年,相国高氏废掉段素兴(大理第十代皇帝),拥立段思平玄孙段思廉为帝。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公元1063年,段思廉命权臣高智升镇压杨允贤在洱海地区领导的叛乱。加封高智升鄯阐侯,赐予白崖、茹甸两地之地。自此,高氏权势日重,而段氏日衰。 ![]() 后段思廉退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继位。1080年,杨义贞(杨允贤子)再度发动政变,杀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时为清平官的高升泰率兵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自此高氏在大理国权倾朝野。 公元1081年,高升泰迫使段寿辉退位,拥立段正明继位。公元1094年,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中国”,史称“大中”,年号上治。 No.3 后理时期 公元1096年,高升泰病逝,还政于段式,立段正淳(大理国十五任皇帝,也是后大理国第一任皇帝)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仍掌握在高氏手中。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史称“后理国”。 公元1108年,段正淳让位给其子段正严(又名段和誉,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出家为僧。段正严虽励精图治,但是始终无法改变被高氏架空的局面。于是在1147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禅位给其子段正兴。 ![]() 上图_段正严画像 公元1244年,蒙古派兵进攻大理。段祥兴(大理国第二十一任皇帝)派大将高禾出战,却大败而归,高禾战死。后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 公元1251年,段祥兴驾崩,其子段兴智即位(大理国二十二任皇帝,也是大理的末代皇帝)。 公元1252年9月,蒙哥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之子)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兵分(东、西、中)三路征伐大理。12月,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一路直下,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直逼大理城。 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同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大理从段思平至段兴智共传22代,历317年,至此灭亡。 1270年(元至元七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No.4 大理国的疆域 大理国政权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所统治的区域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东部、广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以及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方。 ![]() 宋金时期的大理国疆域(西南绿色区域) -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