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有没有得了或者得过一种叫躯体化障碍的精神方面病的?

 生命的启示 2024-04-15 发布于江苏

​举个惊恐发作例子。

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典型症状,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指毫无预期的惊恐发作使得患者会害怕再次发作,或者努力去采取(无效的)行动来预防下一次发作,比如放弃以往喜欢的活动,或回避以往在惊恐发作时去过的场所。

通常症状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感到痛苦或功能受损,并且无法用其他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来解释才能对患者进行惊恐障碍的诊断。

惊恐障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据调查PD在美国终身患病率为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而言更易患病,在中国的终身患病率为4.3%。

由于惊恐障碍具有潜在的致残性,在与社交恐惧症共病时致残性会更加严重,它通常伴随着躯体功能不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对此重视起来。

惊恐发作时会有两个主要的核心体验:

1.心理上体验到极度的恐惧;2.生理上不受自己控制。

具体表现为:

1. 来无影去无踪

惊恐发作常突然发生,可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通常在10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持续一个小时常自然缓解。

患者常会在惊恐发作期间体会到极度的恐惧,濒死感和末日感,患者并不知道恐惧的来源,症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部分患者还会有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的体验。

2. 令人琢磨不透

惊恐障碍常伴随着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胸痛、发冷、燥热、窒息、呼吸急促、心悸或心跳加速、感到刺痛或麻木、多汗、颤抖、恶心等。

这些躯体上的不舒服使得患者在去医院就诊时常常把医院各个内科科室都跑遍了也找不出病因,往往经过多方辗转才能发现原来是心理疾病。

3. 令人心有余悸

发作期间,病人能够清楚地觉知到身体正在发生的每一个“异样”,就像一个刚遭遇车祸的人听到车子的轰鸣声会马上心跳害怕一样,病人会敏感地识别出每一个不寻常的信号,肌肉的酸痛、流汗、心跳加速都会让他们马上陷入一种躯体恐慌中,会非常害怕再一次发作,所以许多患者会表现出对于曾经发作过的场景的回避行为。

可能的致病因素

1. 遗传因素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据表明惊恐障碍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惊恐障碍一级亲属发病危险率为24.7%。虽然仍未探寻出具体的致病基因,但这些研究结果仍值得我们重视起遗传因素对于PD的重要影响。

2. 生物学因素

(1)乳酸盐假说

多个研究支持惊恐发作与血液中乳酸糖含量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可能是乳酸盐堆积引起了代谢性碱中毒从而使得β-肾上腺素亢进,外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得中枢化学感受器过度敏感等。

(2)神经递质假说

近年来对于焦虑症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5-羟色胺能系统能抑制焦虑所特有的适应性行为,具有保持警觉以及控制焦虑的作用。

3. 社会心理因素

(1)认知上的偏移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惊恐发作的主要原因。安献丽等人针对惊恐发作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三种认知方式是导致惊恐发作的重要因素:

A:注意偏向,即优先注意威胁性的信息容易激发患者的灾难体验;

例如:或许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自己心跳的漏拍,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会给予过多的重视,但是惊恐障碍患者则会对自己身体上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许多惊恐障碍患者会比普通人更加能够注意到一般的消极意义、社会威胁和身体威胁等信息,而不仅仅是身体信息。

B:解释偏向,即对于体验的灾难化解释会模糊人们获取的信息从而增加焦虑水平;

例如:察觉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后,在患者并不知道明确原因的情况下,TA们会在心理上放大其伤害性,比如当患者感受到心悸或心跳加速等身体唤醒后,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心肌梗塞”或“精神错乱”,而这种解释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焦虑水平,最终导致惊恐发作。

C:记忆偏向,即惊恐发作患者会倾向于在脑内一直保存着引起焦虑的易感信息从而使得惊恐体验更容易发生。

假如您目前被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困扰,不清楚原因且不知道如何改善,小渡可以送你一次「免费心理评估分析」,希望能帮到您。


我们该如何治疗?

1. 药物治疗

惊恐障碍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传统的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2. 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治疗:

即让患者意识到TA所表现出来的躯体症状只是由于焦虑而产生的,并非器质性疾病,不会在实际上危及生命,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以及行为重塑的方式来达到治疗效果。

(2)精神动力学治疗:

在精神分析流派看来,惊恐发作是由于将焦虑压抑到潜意识,个体无法解决自身的焦虑,所以将惊恐发作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出来,如果能让潜意识层面的焦虑浮现到意识层面来,并让患者对这些焦虑的原因进行充分地探索与理解,那么惊恐发作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也就是说,精神动力学的治疗原则就是将潜意识的恐惧意识化。

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的容易复发的心理障碍,不仅需要药物来维持治疗效果,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家人、朋友正经历着惊恐发作的折磨,请重视起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