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百花 |《中国书法报》刊发张宏图文章:篆刻心得

 海涛书屋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者按 

2023年8月15日《中国书法报》刊发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宏图的评论文章《篆刻心得》及其篆刻作品。

“文艺洛阳”全文转发。

篆刻心得
图片
◻  张宏图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学篆刻便是从磨刻刀、磨石头开始的。尽管专业书籍中有许多关于篆刻工具的文字记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实践方能真正体会其中奥义。习篆伊始,我买了许多钢条和磨石,开始尝试打磨刻刀,发现磨一会便要换一块新磨石,便尝试使用机械化工具,用低速电动砂轮沾水、沾油磨,发现会出现刀刃薄处退火发蓝,影响刀尖硬度的状况,便又开始手工打磨,日复一日,待许多平整的磨石因久用而凹如残月后,方有所领悟。这个习惯沿袭至今,有时刻多字朱文印时最后几刀发现了石裂断线,会毫不犹豫地磨了重刻。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方式很愚笨、枯燥,但潜移默化中打磨了我的毅力和心性,甚至不自觉间和这些工具产生了情感上的温度。

“印宗秦汉”“印从书出”被奉为学印理念的圭臬,古往今来的篆刻人,尤其是取得成就者无不深谙此道。如清代吴云《钱湖印谱·序》有云:“尝谓印章之有秦汉,犹文章有六经也。为文者必本六经,作印者必宗秦汉,其旨一也。”初学时对此论其实未必理解,幸得有明师指导,没有误入歧途。记得拜访李刚田老师前,我精临了200余方秦汉印稿,粘贴成册向先生求教。先生建议我在汉印的基础上学习“黟山派”,可以比较快地将汉印与流派印融合。在掌握“黟山派”创作特征后,在不断实践与研习中我慢慢地发现印章变化的空间其实很大,有很多发挥的余地,也逐渐领会到秦汉之印的美,那是一种浑然、磅礴、古朴的金石之气。当然,对汉印的核心审美有了整体感受后,便要在其细节处发力,去追求、感知其风格类型的变化。在临摹过程中,不但要临摹得像,同时要加强对秦汉印精髓的理解,去发现前人创造的精彩,寻找共鸣点,激发创作欲。如秦官印“左中将马”,用篆凸显秦诏版文字魅力,欹侧跌宕中显得率意天真;汉官印“执法直二十二”虽6字均分印面,但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打破常规对角疏密呼应,使简单的结构达到了极大的视觉感染力;汉“张九私印”中“九”字篆法圆转流畅,与其他3字相对静态而言,愈显动态十足,神来之笔,为之感叹。有了这些感受和理解后,便试着将其融入自身创作中,如我在创作白文印“苍山如海”时,将“山”“如”笔画疏简,采用圆线,自然形成对角疏密关系,“苍”字多条横线排列中间加一条斜线,化解平行单一,粗细略作变化,印面效果既来自汉印,又有黄牧甫白文印特点,以期达到既端庄又生动的意趣效果。再回想先生当时的教诲:“不入汉印不懂篆刻,不出汉印不懂创作。学黄牧甫切忌两点,小巧和刻板。”便有豁然开朗之感。

再谈印从书出,李刚田老师曾指导我说:“印文要有书法书写味道,笔画起止清晰,线条自然,能看出来是一笔所书。要跳出汉印,多看秦印,多写篆书,多读印论,树立大目标。坚持艺术化道路,增加印章的耐品读性,敢于大胆留白,让作品3米之外就引人注目,远看近看都能打动人。”诚如赵之谦印“巨鹿魏民”边款所云:“古人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我认为笔墨是篆刻作品中线条的内涵美,刀石是篆刻中线条的表现形式美,通过刀石表现笔墨,继承秦汉精深的同时,走汲古出新发展之路,追慕作品的表现力。我的篆刻创作以“黟山派”为宗,但并不是对黄牧甫简单地临仿。黄牧甫的印风在流派印中是最接近汉印的,初看似乎比较平正,实则巧做安排,在平正的面貌中融入许多变化,追求平而不板。在印文上追求“下笔有由”。金石文字是“黟山派”印风创作魅力存在的基石。黄牧甫有时一方印中要集起数件金石器物的铭文,如他在“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印款中明确指出:“伯惠嘱集鼎彝字作藏书印,士陵。'原’字《散盘》;'俞’字《伯俞簋》;'旦’字《颂簋》;'金’字《伯雍父簋》;'书’字《颂壶》;'画’字《吴尊》。”可见其在广征博引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使印面形式统一协调。“下笔有由”是我在篆刻创作中领会印从书出的成功要诀。在金文、汉铭镜、权量、诏版、钟鼎、碑额等中广泛取法,寻找文字原型,确保用篆灵活准确。朱文印“雅量高致”的创作,采用秦诏版加以印化,“雅”和“致”斜线增加印文形态表现力,“量”和“高”横线疏密排列,深刻体察黄牧甫之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特点和汉金文等书法元素的融入,线质润泽整齐之中又露有锋芒,促成印面的朴实静穆、端凝持重。在章法上或追求“印化自然”,沿袭黄牧甫篆法服从章法的原则,把篆法融入传统章法之中。在创作过程中找到创新点进行运用尝试,不断提升表达与诠释能力。追求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黟山风格,注重方圆相融、空间疏朗。在线质上追求整齐挺拔,发挥金石文字遗存的形式特点,合理丰富印面形式,从而追求貌新而意古,形美而意雅的两融美感。在章法上,尤其注意利用留空和圆斜笔为元素,进行多种多样的章法设计,或呼应、或对比、或排叠……追求印雅正并富于变化,在印风相对统一的前提下,每一方都会根据印文的文字契机灵活运用。在用刀上追求方挺劲健,以线条富于中锋的厚度,表现质感弹性。

笔墨当随时代,篆刻作品亦当如此,如何在静心学习的同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是我们作为篆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于我而言,首先,我认为秦汉与当代皆是伟大的时代,从审美追求而言,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追求正大气象。其次,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高度发达,为当代篆刻工作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的视野空前的开阔,我们的学习资源空前的丰富,我们的展示平台空前的繁荣。如我早期工作单位距龙门石窟仅百米之遥,我可以近距离感受10万余尊佛造像和2800余品分布在石窟的造像题记,亦可在各大博物馆中目睹真迹,更可以在许多高清出版物中品读经典。如何在浩若繁星的经典作品中选择、吸收、借鉴、融合并加以创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图片

原载于《中国书法报》2023年8月15日432期4版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宏图,1979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报》当代青年篆刻百家,洛阳印社社长,师从许雄志、王晨、谷松章、周斌诸先生,并得益于李刚田先生悉心指导。作品、文章散见于《中国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出版有《张宏图篆刻作品集》。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录制。

图片
政策| 资讯 | 赏文 | 赏艺 | 赏思
图片

“文艺洛阳”由洛阳市书协副主席袁松风创作

总编审:柴洪涛

编审:陈花容 邵拨云 霍剑敏 余子愚

二审:王小朋  张松焕

编辑:李杨 王梦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