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堂】对仗的意义

 清欢几许 2024-04-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诗词学堂


对仗的意义

1)对仗使律诗的音乐美定型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律诗中使用了对仗的句子,其业已形成的声调规律几乎无法被破坏。
杜甫《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首联出句:“平仄仄平仄”和尾联出句:“仄平仄仄仄”,都用拗,而中二联声调保持井然如故,使全诗于灵活中给人以清新高致的享受。
李商隐《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前三联无一处用拗,比较起来,中二联由于用了对仗,声韵较首联更显铿锵,语义更显跌宕。相反,不用对仗的尾联出句,却通过选用“○○平平仄平仄”这一特殊格式,使格律富有了变化。同时,尾联的不对仗与前面二联的对仗形成相互映衬,又使诗句于铿锵中多了几分婉转。
2)对仗增强了律诗的律感。对仗对语言结构和声调的双重要求,基本使声调控制在○○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这四种格式,对仗句声调的交替起伏的规律性,显著加强。
杜甫《更题》: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
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元稹《过襄阳楼》: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两首诗“直怕-巫山雨”对“真伤-白帝秋”、“群公-苍玉佩”对“天子-翠云裘”、“拂水-柳花-千万点”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对“每日-楼前-信马行”,语义间的相互映带关系,无疑对上述句式起到了加强作用。
3)对仗让语言变得更加严谨。在两两交替并上下对偶的基础上,语言被规范,加之声调的约束,语言随意的空间变得极其狭窄,语言不严谨便很难适应这么狭窄的空间。
刘禹锡《伤韦宾客》: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颈联“桂枝-攀-最久”的简约,“兰省-出-仍初”的凝重,都是应声调需要而成就的妙笔。
方干《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滟滟”对“寥寥”属叠音词对叠音词,“湿光”对“清气”属偏正名词对偏正名词,“不知”对“却讶”属关联对,“即疑”对“犹见”是副词短语对副词短语,这些语言的相互映衬,在对仗句中是不可随意搭配的。
4)对仗有益于避免句子意思发生歧义。例如:
杜甫《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其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如不考虑对仗,上句便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无句,表存在意义,“无”是谓语,“弃物”为动宾结构合 成名词作宾语,整联意思是:“当朝没有被遗弃的东西,而我却积病成翁”。如果考虑对仗,句子结构和意思则被控制起来,根据下句的结构判断,上句便是动词句,有及物性质,“弃”是谓语,“无”和下句“已”一样只是修饰动词的副词。整联是“圣朝-无弃-物”对“老病-已成-翁”,意思是:“当朝没有弃物现象(不弃物),而我却积病成翁”。
那么两种理解有什么不同呢?前者形成转折复句,重点在宾语的对比,有“当今没有废物,而我是废物”之意,其意不免消极。后者表面看虽也似转折复句,因多了动作对比,名物对比含义降低,故上句从说事实变成说疑似事实,实际上两句就构成了一个让步复句,有了“说是当朝不弃物,而我耽为一病翁”的讽刺意味,从而表明作者对社会不满和渴望关心、渴望施展才能的精神追求。
5)对仗强化了汉语词语和声调二者结合在诗歌中的地位。日常言语中的话语的语言美和声调美,基本属于语言的自然属性,因人而异,但对仗是人们对汉语语汇及其声调的有意选择和运用,不重视这些便很难使语言形成主动而规范的对仗。
例如上面杜甫:“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虽处于颔联,也符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但因保留了“一生谁得如”,这样自然而痛快淋漓的语言,而没有遵循其出句的句子结构,故不能形成所谓规范对仗。再如:
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颔联虽语义对偶,但因出句的“三仄尾”,而在格式上常常被人非议。
杜甫《空囊》: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对偶的一、二、三联,因出句皆为拗句,故声调不能形成“真正”的对仗。
戴叔伦《与友人过山寺》: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颔联出句:“平平仄平仄”,故也不能算声调对得严整。
皮日休《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颔联因出句用了“仄平平平平平仄”,故与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上对仗不工。
可见,事情总需要辩证来看,这后几首诗更证 明了对仗其实和声调的运用是一样的,即需要变通的时候还是要变通的,尤其在对仗一联的出句上。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