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天之难(6)认孙为子的“圣人”改造禁军;晚唐百年的“活爹”就此登场!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24-04-16 发布于云南

786年三月,“河南李适”的李希烈兵势越来越抽抽后一怒得了病。

此时的他正被宣武军节度使刘洽,荆南节度使李皋(由江西节度使转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濠寿庐都团练观察使张建封四面围攻。

图片

四月,李希烈被其大将陈仙奇派医师陈山甫毒杀,随后带兵悉诛其兄弟妻子共十七人后举众归降。

对于这个最该被追究的伪政权,四月二十五批复居然迅速回来了:以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

之所以反应很不李适,因为他又一次感受到了泾原兵变的恐惧,此时关中彻彻底底空了,禁军们又闹起来了,局面马上要失控了。(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

万幸韩滉运来的三万斛米到陕州了,李泌赶紧上奏,李适激动地跟他儿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随后去市集买酒庆祝,并遣中使告诉神策六军,将士们皆大欢喜的喊了万岁让刚刚要动刀子这事掀篇了。(会韩运米三万斛至陕,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东宫,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时禁中不酿,命于坊市取酒为乐。又遣中使谕神策六军,军士皆呼万岁)

他喊“吾父子得生矣”之前就没想过财神爷韩滉是不能得罪的,居然之前死机白咧非得干人家。

李适这脑瓜子多走一步棋都看不明白。

七月,李希烈的心腹淮西兵民使吴少诚又杀了陈仙奇自为留后。

弹尽粮绝的李适继续姑息,以吴少诚为淮西留后,淮西问题也就此被长期搁置。

此时的淮西军辖地已由当初的十州变为只剩申、光、蔡三州,按理讲不会再成为啥威胁了,但这区区三州之地,准确的说区区蔡州一州之地,后面在“元和中兴”时代打出了惊世骇俗的“合天下兵攻之,三年才克一二县”的神级剧本。

中晚唐的剧本,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人家干不出来的。

李适在战后将刀劈向了整个四镇之乱中河南战场的擎天一柱宣武军,陈州和许州被划出来,由关中过来支援河南战场的陇右行营节度使兼此时陈州刺史的曲环为陈许节度使。

随后李泌又建议李适对位置重要且临寇的徐州进行政策扶持,建议将徐州与濠、寿、庐三州都团练观察使张建封治下的濠、泗二州合并,授四镇之乱中表现突出的张建封为徐泗濠节度使,这也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雄镇武宁军前身。

至此,我们来看看在德宗朝轰轰烈烈的四镇之乱后,河南地区的地盘划分。

图片

朝廷能安排节度使的范围算是扩大了,郑滑、宣武、陈许、徐泗濠,这都是朝廷能安排节度使的,但是吧,整体忠诚度其实是下降的。

河南的朝廷藩镇们也开始出现牙兵化趋势。

因为都见过血,因为很多地盘是人家自己打下来的。

郑滑节度使李澄死后其子李克宁谋图继承节度使之位,但被南边胳膊更粗的刘洽屯兵吓唬,最终掂量过后放弃;

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刘洽被李适改的名)死后其子刘士宁成功继任,因为河南没有能比宣武军胳膊更粗的,最后是刘士宁自己暴虐淫乱军府苦之,还有个容易被钻空子喜欢打猎的毛病,被军府大将李万荣驱逐。

此后宣武军的历任节度使更替时通常伴有暴动,而且相当频繁,朝廷后面基本上也安插不进节度使了,都是本镇推举,史料中把主要责任推到了李忠臣和刘玄佐身上,所谓“玄佐性豪侈,轻财重义,厚赏军士,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始于李忠臣,讫于玄佐,而日益骄恣,多逐杀将帅,以利剽劫”

你可能会纳闷,李忠臣不是淮西军的吗?

咋跟宣武军扯上瓜葛了?

因为李忠臣和刘玄佐都占据了一个核心位置,汴州。

汴州因为是中原水网核心枢纽点所以一直被中原诸镇看重,最早属于田神功的汴宋军,后来被李忠臣的淮西军抢走,再后来因为李希烈逐李忠臣上位后被李豫做交易拿回划给了李勉的永平军,等四镇之乱后李希烈夺回汴州气焰嚣张,到最后被刘玄佐的宣武军抢回。

图片

汴州这个位置,在等待一百年后大唐的最后一任宣武军节度使。

汴州这个位置,也将因为这位节度使,蝴蝶效应的成为下一个二百年的焦点。

赌狗的这次大唐最大规模现眼透支了他爹给他攒下来的所有盈余,吐蕃虽然错过了最佳抢劫时间,但也已经恢复了中断很多年的下陇山抢劫行动,比当年代宗朝时抢的还要凶,之前都是防秋兵,眼下连夏天人家都开始来祸祸你了,所谓“先是,吐蕃常以秋冬入寇,及春多病疫而退。至是,得唐人,质其妻子,遣其将将之,盛夏入寇,诸州皆城守,无敢与战者······”

面对一个个大窟窿,朝廷财政用度根本就不够用,李适也一扫刚接班时在钱方面的虚假大气,此后的二十年阳寿里,李适通过“进奉”、“宣索”、“宫市”等手段大肆敛财,当初两税法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此外敛者,以枉法论”也被李适本人狂抽自己大嘴巴的去他妈的了。

对于吐蕃国运的最后一次向外输出,救时的李泌在自己死前两年,继勤修内政充裕军费,保全功臣稳定西北防区后拉开了大战略地图:西结大食牵扯吐蕃西线精力;南抚南诏切断吐蕃右臂;北和回纥达成了“贞元之盟”牵制吐蕃让其不敢轻易下陇山。

785年四月,李泌劝说李适派宦官杨良瑶任聘国使,由海路出使大食进行盟好交流,约定共同夹击吐蕃,史载大食“贞元中,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

李适之前一直看不上回纥,在李泌的劝说下,李适同意了回纥迎娶大唐公主,由至德二年以来的“兄弟之约”转变为“翁婿之盟”,从此回纥与吐蕃正式断绝关系,并向李适求把“回纥”改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隼)”之义。

李泌在死前不仅帮李适捋明白了别特么总满世界开战,一次就打一个,远交近攻,别动不动当慈禧的偶像,还帮李适叫停了废太子的打算。

李适不仅祸害祖业,眼瞅大唐已经都这体格子了,他还想在他死后的权力交接上埋雷,你就说李适这个败家玩意儿在败家方面是多么的不偏科吧,太全面了。

太子妃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因与太子詹事李昪等有染,被人告发以通奸为手段为太子结交党羽,李适当时就准备废太子了,李泌随后展开了花样百出的劝说,所谓“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顺宗在春宫,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交通外人,上疑其有他,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亦危。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

废立太子这属于上二楼的项目了,眼下大唐这体格子三高加心梗还搭着桥,您老人家看眼二楼叹口气搁一楼搓搓就得了。

而且李适不是普通的那种浪,他玩的还挺花,他想改立的舒王李宜是他弟弟李邈子,因李邈早死李适将李宜收养视为己出,结果现在要撇了亲儿子立侄子当太子。

关键是他不是就太子一个孩子,他生了一堆儿子,但他居然要立侄子。

同志们,都服吗?

别着急服,李适还干过更牛逼的事!

李适震古烁今的把自己孙子认成儿子!

李诵子李謜因受李适喜爱被认为儿子直接原地提了一辈儿!(文敬太子謜,顺宗之子。德宗爱之,命为子)

万幸李謜死的早,要不就李适那疯癫脑子,后面皇位交接时还有隐患。

更牛逼的还在于,李适这爱子孙子死后,他给这孩子赠了文敬太子。(十五年十月薨,时年十八,废朝三日,赠文敬太子,所司备礼册命)

死太子是活太子之子,于谦他爸爸来了都得让你绕迷魂了。

写了十二万字这么个玩意儿。

再说句题外话,他李家还有一个脑子有病认孙为子的皇帝,大家猜猜是谁?

还真猜啊!

还用得着猜啊!

那能有别人嘛!李适他爷爷李亨啊!

图片

李亨曾经把李豫子李偲也给认为儿子。

李亨和李适,爷俩脑子多少是有点问题。

图片

公元789年三月初二,这位两次在大唐最危险时刻出山帮脑残爷爷和二逼孙子擦屁股的白衣宰相李泌过世,享年六十八岁。

史料中因为“泌颇有谠直之风,而谈神仙诡道”,所以对李泌的评价不高。

能理解,儒家咋能说道教是好东西呢,毕竟涉及到意识形态斗争了,下黑手能理解,而且像李泌这种披着宗教外衣真干事的宰相确实在华夏历史中是个极少数,但李泌最终盖棺定论是: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恆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

那意思李泌靠李适这位圣主,最终成了宰相。

你管李适叫圣主······

你叫他一声你看他敢答应吗?

其实我真的很希望李适没有在极致的现眼后找回李泌,我真的挺想看他自己怎么处理安西割让、陕州兵变、功臣善终、韩滉割据、吐蕃秋兵、废立太子等一项项问题的。

大唐没死他手上,其实也挺说明天命这事的,太宗打下来这天花板就是高!国祚就是还有余额!不然很难解释唐祚咋能在这位爷的手上缓过来这事的!拍成纪录片都得归到玄幻类!

李适的人生也让我们能够彻底悟明白一件事:天赋这东西极其关键,是教不出来的。

当年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时候,李适已经15岁了,他已经懂事了!他是跟着他爷爷逃奔灵武的,他是吃过风霜雪雨的!他是看到宗庙社稷重新夺回是经历怎样腥风血雨的!

结果二十多年堪称最凶险的外敌势力和权力博弈观察学习下来,你瞅他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这千年历史画卷翻过,我们掩卷长叹时应该对于后代成器这事比较看开了。

各带剧本,命中注定,别太执着。

你只能过好你自己的一生,你改编不了别人的剧本,哪怕是你看了无数育儿书从胎里就开始备战起跑线的接班人。

水准线的工业品,可以量化生产,你也用不着太当回事;

水准之上的天选之子,还是得指望他自己的命带剧本,你多当回事也没有用。

所以,别太执着。

读史不光会让我们知兴替,明得失,还能治焦虑。

真的,别太执着。

对于李适的人生后半段,我就别再恶心大伙了,挑件最关键的说说吧。

他原本极其讨厌的太监,在他手上从此飞龙在天。

在经历极致的现眼后,他活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模样。

之前在鱼朝恩被杀后,李豫不再让宦官掌军事,等李适即位后,将禁卫亲军全部交给白志贞掌管,白志贞获罪后李适再次让宦官窦文场代替,在逃难过程中,人家宦官们的表现是真棒,窦文场随李适一路走一路敛兵,神策两军渐渐有了些规模。等李适回到长安后对握兵的宿将是太害怕了,开始逐渐温柔的罢兵权,784年十月三十,李适正式任命窦文场为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任命王希迁为监神策军右厢兵马使,开始让宦官重新掌管禁卫亲军。(初,鱼朝恩既诛,代宗不复使宦官典兵。上即位,悉以禁兵委白志贞,志贞得罪,上复以宦官窦文场代之,从幸山南,两军稍集。上还长安,颇忌宿将握兵多者,稍稍罢之。戊辰,以文场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王希迁监右厢兵马使,始令宦官分典禁旅)

不仅仅是奉天之难中太监们的可靠给了他温暖,李晟同志能掐会算的聪明脑瓜子也带给了他很多思考,如今四镇之乱已经结束,之前他选用的诸多神策将现在都成了大干部,如今战后神策诸军统序关系混乱,是该重新建立禁卫军体系了,此时此刻,李适手里能用的,心里踏实的,还是太监们。(德宗还京,颇忌宿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禁旅文场、仙鸣分统焉)

你也不能说李适没吸取教训,神策军分置左右两军互为牵制了,杜绝了当年鱼朝恩独掌的弊端,分左右两军的同时,李适还开始给神策军从级别上调高待遇,786年九月初二,李适诏令十六卫各自设置上将军以示对功臣恩宠。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各置大将军两人,秩正三品、将军两人,从三品。(九月,丁亥,诏十六卫各置上将军,以宠功臣;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殿前射生左、右厢为殿前左、右射生军,各置大将军二人、将军二人)

当然,太监当不了大将军,那是军事训练和指挥的业务领导,李适给之前的窦文场和王希迁分别设置了“监勾当左右神策军”的官职。(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监勾当左右神策军,以宠中官,而益置大将军以下)

也就是左右神策军的总监军。

将军们最终要听这“监勾当”的。

神策军此时不仅仅是禁军,他还是野战军,李适在奉天之难后开始对各藩镇下手抽调人才,比如韩滉归朝为相时是带着当年李光弼遗产的江东大将柏良器等一块入朝的,从此成了神策大将军;邠宁大将范希朝素得士心,被节度使韩游瑰所忌,李适说这位同志来我神策军;后面王武俊死,王士真袭父位时忌惮悍将赵万敌,李适表示这位同志来我神策军等等等等,与此同时神策军还在不断收编关中的无明显派系军队,比如骆元光被改名李元谅随后队伍成了神策军,神策军后面又以“神策行营”名义强行兼并关中诸军,神策军的军费和赏赐也是别的军队的三倍,通过这个高工资待遇,神策军也迅速完成了扩编与渗透,军力一度达到十五万。(时边兵衣 饟多不赡,而戍卒屯防,药茗蔬酱之给最厚。诸将务为诡辞,请遥隶神策军,禀赐遂赢旧三倍,繇是塞上往往称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矣,其军乃至十五万)

总之面对上面这么复杂这么庞大规模的派系重组,客观上李适也只能用宦官做总监军去对神策军进行监管与控制。

神策军派太监监军这事开启后,李适又开始给各地藩镇派宦官监军使。当然,各藩镇的监军远没有神策军的公公们威力大,弱势藩镇监军就能控制地方,强势藩镇就充当朝廷耳目。795年五月,李适将宦官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办法制度化了,专门为监军使宦官置印。(癸巳,以李说为河东留后,知府事。说深德王定远,请铸监军印,从之。监军有印自定远始)

神策军最高领导的那个“勾当”,就是临时主管某事,慢慢也显得不够正式了,796年六月初六,李适命以监勾当左神策军、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窦文场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监勾当右神策军、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霍仙鸣为右神策军护军中 尉,监右神威军使、内侍兼内谒者临张尚进为右神威军中护军,监左神威军使、内侍兼内谒者监焦希望为左神威军中护军。

这个目的,史料中说的很明确:护军中尉、中护军皆古官,帝既以禁卫假宦官,又以此宠之。

两年后,李适又诏左右神策置统军,以崇亲卫。

这次明确神策中尉的明确改制后,宦官使职自上而下牢牢控制神策军,势力触及禁军的整个中枢神经,不仅神策军最高层神策中尉、中尉副使、都判官完全由宦官把持,连底下具体办事的判官、孔目官等也被宦官集团控制,总之除了具体的练兵和指挥的业务活儿,剩下基本都被宦官集团包了,在藩镇中位高权重的都兵马使、都虞候、都押衙等三都职权在神策军被直接取消了,都兵马使、都虞候、都押衙只在马步军左右厢或行军出征时才设置,且权力极为有限。

李适的制度设计确确实实最大限度强化了他对神策军的直接控制,但是吧,他又亲手将宦官集团和神策军融为了一体。

李适对宦官们的无下限放权也让我们感叹一句“还得是你啊”!

神策军在德宗朝后期已经被宠上天了,是李适官宣定调的法外之地,御史是不能进去巡查的,甚至监察御史崔薳不知道这潜规则进入右神策军后被神策中尉上奏后李适直接怒了,杖四十,流崖州。(故事,京城诸司、诸使、府、县,皆季以御史巡囚。后以北军地密,未尝至。十九年,监察御史崔薳不知近事,遂入右神策,中尉奏之,帝怒,杖薳四十,流崖州)

霍仙鸣病了,李适先是赐马十匹,然后下令长安诸寺给这太监举办法会祈福,但始终久病不愈,一不小心还给死了,李适怀疑是身边人谋害他的可爱太监,因为这事流放了数十人。(是岁仙鸣病,帝赐马十匹,令于诸寺为僧斋以祈福。久病不愈,十四年,仓卒而卒。上疑左右小使正将食中加毒,配流者数十人)

在李适的这种态度下,此时此刻左右神策中尉就已经权倾朝野的开始掌控人事权了,所谓“时窦、霍之权,振于天下,籓镇节将,多出禁军,台省清要,时出其门”,随着后面宦官反杀了“甘露之变”,文宗就此关了禁闭,随后的朝局变成了“开成以来,神策将吏迁官,多不闻奏,直牒中书令复奏施行,迁改殆无虚日”。

人家太监们拥有军权和人事权后,也开始琢磨把这份家产传之子孙,咱国家的祭祀这事其实给这帮残障人事开了很多口子,比如说不一定必须是太监们自己耕耘出来的产物才能祭祀,他死后的那口冷猪肉是可以通过认养子嗣来吃上的,再加上学习安禄山好榜样,所有人都知道认义子这游戏怎么玩了,太监们开始大量收养小太监或神策军将士结成“亲父子”或“义父子”关系,就此将中官势力与神策军合而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此解决了权力传承的子嗣问题和军权保护问题。

晚唐的宦官集团就此全面控制长安内外的所有禁军,也就此站上了中国史的宦官权势巅峰。

魏忠贤九千九百岁,但在崇祯眼里那算什么东西!

晚唐的巨宦们虽然没厂工那么大岁数,但人家让谁即位,谁才即的了位。

东汉和大明的太监们也很猛,但太监们还是皇帝的家奴,但晚唐的宦官拜李适伟大的体制建设成为了军事门阀,晚唐的一百年时间中在宦官集团上层形成了如仇氏、杨氏、王氏、梁氏等几十个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宦官世家。

这也间接影响了后面的历史走向,宦官收养假子绑定军事实力的方法后面也被唐末军阀们继承了过来,朱温和李克用分别都一大堆养子,而且能打的养子继承政治衣钵也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政治阻力,比如李嗣源是李克用养子,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石重贵是石敬瑭养子,柴荣为郭威养子,这帮都顺利即了位,这在别的朝代都是不敢想象的。

在李适的缔造下,带刀的宦官集团成为了中国史的最强太监天团,此后主宰了晚唐一百年的历史,后来顺宗、文宗、武宗三朝企图剥夺宦官兵权根本就弄不过人家,自顺宗后至唐亡,除了敬宗是正常嫡长子太子即位之外,剩下八个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后面元和中兴的宪宗和那位正常即位的敬宗更是直接死于宦官之手,文宗妄图发动甘露之变被太监们粉碎从此软禁抑郁而终,晚唐的宪宗、穆宗、武宗、宣宗这都是吃丹吃死的,呵呵,具体咋死的太监们清楚。

总之这辈子浪一个全面的李适在所有维度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后,终于要过早的离开大唐人民了。

804年九月,李适的太子李诵得了风疾,说不了话了。

805年正月初一,诸王和贵戚入贺拜年,太子因为风疾来不了了,李适大过年的哭的很伤心,一口气堵心里得了急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此后二十多天中外不通,外臣根本不知两宫状况。

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将神策军扶上马送二十年,夯实了帮太监杀他子孙机制的李适崩了。

中风的李诵被仓促扶了出来,正月二十四,宣遗诏于宣政殿。

正月二十五,李诵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也就是后世的唐顺宗。

李诵中风的严重程度堪称他李家之最,得扶着坐殿,百官也从来没得到过领导批示和亲切问询,朝野都处于不安状态,希望早立太子,但李诵嫡系,此时掌权的王叔文一党知道再找不到这么好的专权道具了,人家很抵制。(上疾久不愈,时扶御殿,群臣瞻望而已,莫有亲奏对者,中外危惧;思早立太子,而王叔文之党欲专大权,恶闻之)

此时的王叔文和我们很熟悉的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内部开会议政,随后下中书去施行,一度风头无两。

这时候,太监们登场了,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都是李适的前朝旧臣,人家宦官集团忌恨王叔文和李忠言这帮要立新山头,随后运作正式文件传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李程、王涯等人前往金銮殿草拟册立太子的制书。

在人家带刀太监们的操盘下,嫡长子李淳被册立为太子,改名为李纯。

这位王叔文根本拎不清楚状况,一上来就乱动权力大饼,给太监们得罪了,而且你作为皇帝嫡系因为敏感和忠诚问题可以不提立太子的事,但这货在立太子后吟了首杜甫给咱丞相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吟完还哭,相当逗。(叔文未欲立皇太子。顺宗既久疾未平,群臣中外请立太子,既而诏下立广陵王为太子,天下皆悦;叔文独有忧色,而不敢言其事,但吟杜甫题诸葛亮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歔欷泣下,人皆窃笑之)

五月,王叔文尝试了反击,运作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要温水煮青蛙的先从边镇开始抢宦官的兵权,借着范希朝作为朝廷宿将的声望名义上主持军事,实际上让韩泰私下实质控制兵权。(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藉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人情不测其所为,益疑惧)

人家宦官最开始是没当回事的,但人家京西神策诸将们纷纷给太监爹上奏了,说他这是想抢咱兵权,随后宦官们内部开了会,派使者告诉诸将牢牢攥住兵权!(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泰主京西神策军,诸宦者尚未寤。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等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

等范希朝至奉天时诸将根本没有来迎接的,韩泰驰归汇报了情况,王叔文计无所出光叹道:“奈何!奈何!”

别说控制枢纽禁军的兵权了,连京西神策军他都渗透不进去。

很快王叔文他妈不行了,他得守孝去了,他还想争取来个夺情别让他走,但六月二十,他妈刚死他编制就没了。

七月,宦官集团运作顺宗下令太子监国。

八月,宦官集团运作太子李纯即皇帝位。

随后李纯对王叔文这帮展开了清算,146天的“永贞革新”拉倒,王叔文一党被贬斥,王叔文渝州做了司户参军王伾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这些位都贬去地方做了司马,大名鼎鼎的“二王八司马”就此离开了政治大舞台。

之所以大名鼎鼎,也很大程度上因为柳宗元和刘禹锡此后将他们的才情宣泄到了文化创作之中。

如果曹家没有败落,咱们今天就看不到《红楼梦》;如果查良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被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开除,他这位“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海门查氏出品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外交官,这世上也就看不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了。

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我们总要不辜负天赋的做些什么。

因为生命,如此珍贵。

因为生命,如此美丽。

李纯即位后,开始商讨他爷爷的历史定位。

公元805年九月一日,群臣为李适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当年他爹李豫死的时候,李适给定的谥号是“睿文孝武皇帝”。

他李唐自李治那两口子之后谥号就通货膨胀了,那都一大串,而且还得加上“大圣”俩字。

哪怕李亨都那个德行了,国家都让他祸害成那个样子了,李豫依旧给他爹上了“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适即位后给他爹整了个李唐最短谥号。

从他上位那通折腾劲来看,他对他爹貌似很不满。

等他孙子给他定调时,也给他配了个李唐最短谥号。

倒是他那位仅做了半年皇帝的中风儿子死后谥号是“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图片

而且李适的庙号“德宗”很有意味。

绥柔士民,曰德;勤恤民隐,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

呵呵,李适,你觉得这说的是你吗?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

这次我觉得你可以高喊一声“爷爷在此”了。

自从你上了位,你就在以惊人的天赋猛踹瘸子那条好腿,你就没停过。

终于再见了,这恶心的,无序的,伤悲的,愤怒的,叹息的,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