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半

 直尾昂述 2024-04-16

​不确定的时代

读一点王阳明

-

中国历史上

一共出现了:

两个半圣人

一个是孔子

-

一个是王阳明

-

曾国藩

算半个

-

暂且不论

此话来源

是否可考

-

它足以

说明了

王阳明

在中国人

心目中的

至高地位

-

中国人,为何会有如此

强烈的,“王阳明情结”

-

我们为什么

喜爱王阳明

-

至少有着

三个原因:

第一

他向世人证明实现

“高于现实”的理想

是有可能的

-

王阳明12岁之时

曾遇到一个异人

-

此人

判断他日后

必能成大事

-

于是

阳明即去问

自己的老师:

-

什么是做,第一等人

什么是做,第一等事

-

老师说:

读书,

中第,

做官

便是第一等人

-

阳明听了

这个答案

很是不屑

-

觉得还是太低了

他认为第一等人

是要成为“圣贤”

-

12岁的王阳明

对于“什么是圣贤”

并无太清晰的概念

-

只是

下意识觉得

“做官”这种

一般意义上

的世俗成功

-

不足以成为理想

-

这一生

要追求

要比这

更超越

的东西

-

王阳明

17岁时

拜见了

吴与弼的

门人娄谅

娄谅送给

他一句话

后来成为

造就王阳明

最关键

的东西

-

就是“圣人

必可学而至”

圣人的境界

乃是可以

通过学习

而抵达的

-

类似马克思说的:

“伟人之所以伟大

-

是因你在

跪着看他”

-

如果你认为:

你做不了圣人

别人才能做到

-

那是因为你自己

没有这样的渴望

没有承担的勇气

-

史学家

黄宗羲讲王阳明

最重要的一句话:

-

王阳明

给后来人

开了一条

“作圣之路”

-

王阳明的

人生和选择

让后世很多

心怀理想的

人意识到了

人的精神力量

可以很强大

-

如果你也有

“高于现实”

的理想

-

不要放弃

而是要去

充分调动

自我力量

去达成它

-

第二

阳明心学,是“关乎

生存意义、价值的

自我实现”的学问

-

王阳明有诗: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

很多人对

阳明心学

有所误解

-

认为他是鼓吹

主观唯心主义

-

其实

王阳明是想强调,人通过

建立正向的心灵秩序,是完全可以

拥有持续不断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

过一种,极具

价值感的人生

-

阳明学乃即是

“生命的学问”

-

教你

要从人生的内部

寻找生命的意义

突破生命的限制

-

当然

这种突破

并不容易

-

王阳明: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

他自己

也是经历了

“五溺三变”

(“五溺”

指的是他曾沉溺在

任侠、骑射、辞章、

神仙、佛老之中

“三变”是三次

人生的转变)

-

经过大量

实操、走弯路、

以及内心煎熬

-

才能建立

起了一套

和自我生命

紧密相接的

真切的具有

指导意义的

方法

-

“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

让人主动地、自觉地建立起

一个完整的,自我心身秩序

-

并要求把这一

心身秩序体现到、落实到

自己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

用完整的

心身秩序

来支撑起

我们的

日常生活

实现人格的

独立、健全、

完整、统一

-

总体上说:

阳明心学是

关乎我们的

实现生存的

乃是关乎

生存意义

与价值的

自我实现”

-

第三

他摸索出

一套实用的

“做事方法论”

-

教人

以出世之心

做入世之事”

-

王阳明并非

书斋的学者

-

只高谈阔论

却非常难以

将理论落地

-

立德,立言,立功

将自己的理念

用到做事当中

-

一生当中

带兵平定

多处叛乱

扫清匪患

军功卓著

-

其用兵“诡异”、独断

向来有“狡诈专兵”之名

-

《传习录》:

弟子问:

静养时

-

觉得自己的

想法很清晰

一旦遇到了

具体的事情

也就不能再依照

自己的思路去做

-

王阳明回答: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方能够'静亦定,动亦定’

-

弟子问:

学习没长进

那么怎么办

-

王阳明回答: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

初种根时,

-

只管

栽培灌溉,

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

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

-

悬想何益?

但不忘栽培之功,

怕没有枝叶花实”

-

做事别带

得失之心

否则便会

患得患失

-

目标

能达成,就欢喜

没达成,就沮丧

-

抱持着

这样的

心态

-

无法获取

可持续的

内心动力

-

这样做事

也并不是

持久之道

-

临终之前

弟子问他

有何遗言

王阳明

只留下

八个字: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