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战争》| 一粒粮食,如何撬动整个地球

 遇事明言 2024-04-16 发布于广东
         在当下世界,有三场战争最引人注目:代表两大阵营的俄乌战争,代表文明与恐怖的以哈战争,以及强国之间展开的科技战争。
这三场战争都与中国有关,我们也足够关注,网络舆论中从来不断对这三场战争的讨论。然而,还有一场战争,被纷扰的现代社会所遮蔽,它被我们忽视,也被全世界忽视。这场战争,就是已经持续了上万年的农业战争。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决定战场的胜负。在现代社会,集约化、全球化的农业产销链条,让人们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但其实,粮食问题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粮食的生产和供应,仍然是各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博弈工具。
如果不是为了争夺产粮、运粮基地,俄国与北约的炮弹可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密集。然而如今,各国在乌克兰扔下的弹药,已经远超全世界弹药产量。

所以有人说,哪里的粮食争端最激烈,哪里的战争就越频繁。仅以小麦为例,我们就能发现,粮食对人类世界的塑造,远超我们的想象。

-1-

 粮食与战争
美国历史学家尼尔森在《小麦战争》一书中指出,粮食的控制可改变世界强国之间的力量均势。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通过乌克兰境内的敖德萨港口,向全欧洲供应食物。

敖德萨港口

但是在美国内战之后,成吨的美国小麦开始涌入大西洋,食品价格暴跌。这些廉价的外国粮食,导致了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也使德国和意大利大胆地崛起扩张。


这一“小麦均势”的改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爆发的关键因素。而如今俄罗斯军队再次开进乌克兰境内,也将对粮食均势产生重大影响。

-2-

粮食与权力
尼尔森在《小麦战争》一书中说,粮食是控制国家权力最有效的手段,对帝国来说,粮食即权力,但对个人而言,粮食即生存。
以古代中国为例,国家通过控制粮食来管控社会,以粮食安全为借口,限制私人经济和商业贸易。但是这种靠管控形成的稳定结构,不但扼杀了社会与经济活力,走到最后,全都以大饥荒、大流血、大动荡收场。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农业,却仍然饥荒频发。
再以苏俄为例。以往的观点认为,苏俄崛起与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是,尼尔森在《小麦战争》中却给出了新的解读:
十月革命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受当时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列宁等人没收了富农的粮食,以面包鼓动了广大底层民众,才建立起权力;而后,斯大林为了更牢固地控制粮食,将乌克兰农场集体化,结果导致了大饥荒。再加上美国廉价粮食大量出口,导致欧洲对俄国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
90年代苏联解体后,失去乌克兰这个欧洲粮仓和粮食出海口,再次加速了俄罗斯的衰落。

-3-

如何打赢粮食战争?
即使在21世纪,农业依旧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如今的中国,虽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但粮食安全与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在全球化越发脆弱的今天,国人应该如何思考粮食安全与个人命运?在《小麦战争》中,尼尔森给出了一个正面答案和一个负面教训:
尼尔森说,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在粮食贸易中引入期货市场,加上私营股份制的州际铁路协作,迅速成为粮食出口大国,成为小麦战争的发起者。而苏联虽然拥有最广大的耕地面积、最多的农业人口,却照样输掉了关乎国运的“小麦战争”,于是,食不果腹的国民最终抛弃了苏联。
美苏粮食战争的结局,代表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理念和实践。国家兴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其中二选一:是尊重市场规律、鼓励私人经济,还是利用国家之名剥夺农民、制造饥荒?
《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作品,但也是一本精彩跌宕、纵横捭阖的历史读物,从我们最熟悉的“民以食为天”开局,不仅帮助我们获得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更可以帮我们透视,这小小的麦粒如何成为社会稳定、大国博弈的重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