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犬病潜伏期最长 19 年?为什么说这条热搜夸张了

 医学abeycd 2024-04-16 发布于湖北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男子确诊狂犬病后死亡,家人回忆其曾在几年前被狗咬过。随后,#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可达 19 年#等词条也登上热搜,引起不少担忧与焦虑。

丁香园

4

被狗咬过,会潜伏几年才发病吗?狂犬病潜伏期,到底有多久?


狂犬病潜伏期长达 19 年,这个数据靠谱吗?

实际上,媒体报道中提到狂犬病潜伏期最长可达 19 年这个数据,来自于 1966 年法国 3 名医生发表的一篇病例报告[1]

论文截图

根据论文,这例患者自己回忆,曾在 1945 年 9 月被疯狗咬伤,并当即住院使用了抗生素治疗,但并没有进行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1965 年 3 月,患者曾被疯狗咬伤的区域出现了疼痛,并很快死于不明原因脑炎。尸检结果显示,患者大脑的病变符合狂犬病的特征,医生将患者的神经组织注射给兔子后,兔子也表现出了狂犬病的症状,因此,医生们认定患者感染了狂犬病。

但实际上,这篇论文是否能够证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 19 年,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在当时,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学检查手段都不发达,
仅凭借患者自己的回忆,并不能作为确切证据证明患者感染的狂犬病毒来自于 1945 年时接触的狗。

而在这之后,各种长潜伏期的狂犬病病例报告一直层出不穷。如 2012 年,印度就报告了一例潜伏期疑似长达 25 年的狂犬病病例
[2],作者也利用了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患者的潜在感染源进行排查。
不过,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依然基于患者的病史自述和推测,可信度同样不高,基本未被主流学术界观点所采信。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狂犬病长潜伏期的证据?

2014 年,美国报告了一例潜伏期 8 年的狂犬病病例
[9]这是一名移民患者,此前来自巴西朗多尼亚地区,移民后发病,患者家属报告患者 8 年前在巴西有疯狗接触史。

论文截图

在确诊狂犬病后,美国疾控中心(CDC)的研究人员对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的病毒与拉丁美洲流行的犬狂犬病病毒具有高度相似的抗原表位,与巴西朗多尼亚地区流行的一种犬狂犬病病毒的亲缘关系高度近似。

根据上述病毒学资料,研究人员最终认为,这名患者的狂犬病潜伏期为 8 年。这个病例也是迄今为止,被学界较为广泛认可的狂犬病潜伏期最长数据的可靠证据。


极少超过 1 年,超长潜伏期真实性有待考证

狂犬病毒是一种典型的嗜神经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后,狂犬病毒会先进入肌细胞增殖,随后很快会感染局部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细胞,以每天 50~100mm 的速度在外周神经轴浆内逆行,向中枢转移[6],到达脊髓后根神经节后,狂犬病毒的迁移速度会大大加快,最终沿脊髓上行进入脑部[7],诱发脑炎样疾病。

正是由于狂犬病毒沿着外周神经传播的特性,因此咬伤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或神经支配越丰富,狂犬病的潜伏期就越短。再考虑到狂犬病毒的移行速度较快,因此潜伏期通常不会太长。

「通常来说,狂犬病的潜伏期是 1~3 个月,病毒从受伤部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决定了它的潜伏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临床上偶尔会遇到潜伏期 4、5 个月左右的情况,但没有遇到过半年以上的,「超过 1 年的更是非常罕见。」



在大量针对狂犬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介于数周至数月之间,极少数超过 1 年。

在一项纳入了 10971 例狂犬病患者(包括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中国研究中[3],患者的中位潜伏期为 66 天,该项研究同时发现,高级别暴露、敏感部位(头、颈、手部)暴露和儿童患者的潜伏期更短。

在重庆地区进行的一项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中[4],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该地区 2007~2016 年间的狂犬病报告数据显示,517 例发病患者的中位潜伏期为 54 天,其中最短者 2 天,最长者为 4 年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有 72.7% 的狂犬病患者潜伏期低于 3 个月,仅 2.5% 的患者潜伏期超过一年。

除此之外,孟加拉国的一项研究[5]也简单统计了 422 例死于狂犬病的患者的潜伏期数据。统计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依受伤部位而定,其中头颈部暴露的患者中位潜伏期为 35 天,上肢暴露者的中位潜伏期则为 64 天,下肢暴露者的中位潜伏期更长,达到了 89 天。

那么,对于一些「超长潜伏期狂犬病」的报告,究竟该如何看待?

「一些超长潜伏期病例的真实性可能有待考证。」李侗曾说,「这些超长潜伏期通常是根据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叙述来推测的,甚至一些病例中患者已无法准确表达,由家属代诉,
有的时间比较久,不一定是真正感染的那次暴露,因此真实性可能存疑。」

NEJM 一篇论文指出,狂犬病流行地区大量涌出的「超长潜伏期」案例,
大多数是因为患者曾在不经意间二次暴露于狂犬病病毒,但未对二次暴露予以暴露后预防手段[8]

「当然,国际上目前也有一些 6 年、8 年潜伏期的报道,经过了病毒学的检验和验证,更有可信度。但总体来说,狂犬病潜伏期达到几年以上的情况肯定是非常罕见的。」李侗曾说。

在此次#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可达 19 年#的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表达了担忧和疑虑:
被哪些动物咬了需要打狂犬疫苗?没咬出血需要打疫苗吗?打完疫苗又被咬了还需要再打吗?「十日观察法」可靠吗?

丁香园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 年版)》和《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整理了常见问题并给出参考:


致谢:本文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专业审核

参考文献:
[1]Lurasog G, Rosenberg A, Opreanu N. Turbare cu incubatie de 19 ani si 6 luni. Microbiologia, Parazitologia si Epidemiologia, 1966, Vol. 11, No. 6, 543-7. doi: 10.5555/19682900542
[2]Shankar SK, Mahadevan A, Sapico SD, et al. Rabies viral encephalitis with proable 25 year incubation period! Ann Indian Acad Neurol. 2012;15(3):221-3. doi: 10.4103/0972-2327.99728
[3]Guo C, Li Y, Huai Y, et al. Exposure history,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us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abies cases in China, 2006-2012. Sci Rep. 2018;8(1):17188. doi: 10.1038/s41598-018-35158-0
[4]Qi L, Su K, Shen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of human rabies in Chongqing, China, 2007-2016. BMC Infect Dis. 2018;18(1):6. doi: 10.1186/s12879-017-2830-x
[5]Ghosh S, Rana MS, Islam MK, et al. Trends and clinico-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uman rabies cases in Bangladesh 2006-2018. Sci Rep. 2020;10(1):2410. doi: 10.1038/s41598-020-59109-w
[6]Warrell MJ, Warrell DA. Rabies and other lyssavirus diseases. Lancet. 2004;363(9413):959-69. doi: 10.1016/S0140-6736(04)15792-9
[7]Hemachudha T, Laothamatas J, Rupprecht CE. Human rabies: a disease of complex neuropathogenetic mechanisms and diagnostic challenges. Lancet Neurol. 2002;1(2):101-9. doi: 10.1016/s1474-4422(02)00041-8
[8]Smith JS, Fishbein DB, Rupprecht CE, et al. Unexplained rabies in thre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virologic investigation. N Engl J Med. 1991;324(4):205-11. doi: 10.1056/NEJM199101243240401
[9]Boland TA, McGuone D, Jindal J, et al. Phylo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 evidence of multiyear incubation in human rabies. Ann Neurol. 2014;75(1):155-60. doi: 10.1002/ana.24016
[10]Hemachudha T, Ugolini G, Wacharapluesadee S, et al. Human rabies: neur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 2013;12(5):498-513. doi: 10.1016/S1474-4422(13)70038-3
[11]Bartel DP. MicroRNAs: genomics, biogenesis, mechanism, and function. Cell. 2004;116(2):281-97. doi: 10.1016/s0092-8674(04)00045-5
[12]Ugolini G. Use of rabies virus as a transneuronal tracer of neuronal connec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rabies pathogenesis. Dev Biol (Basel). 2008;131:493-5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