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陷阱”,4点“建议”,央企青年这样避免“创新的陷阱”

 混改风云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753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作者|知本咨询科技公司成长与改革高级专家 张军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首先,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VR技术风靡全球,教育培训领域迎来变革。某企业下属研发团队,由一群年轻的科技人才组成,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拥有着硕士以上学历和丰富的技术经验。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雄心勃勃地启动了“VR+”教育培训项目。
历经一年多潜心研发,团队终于完成了产品的初版。产品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术上也颇具创新性。团队对产品信心满满,满怀期待地将其推向市场。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产品上线后,用户体验极差,使用率寥寥无几,最终项目以失败告终。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技术不够先进?还是资金不足?答案或许就在于一个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创新陷阱”——闭门造车。
最终复盘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项目团队的失败根源在于他们过于依赖自身的经验和技术,忽视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产品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操作繁琐,界面设计不友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导致产品偏离了市场方向,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一直是中央企业团青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发力点,2024年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试试访问zhizhengce.com搜索“青年创新”),旨在推动央企青年创新创效,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助力央企高质量发展。
《意见》为央企青年创新创效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意见》中明确指出,青年创新要以实现价值创造为着力点,这正是避免“闭门造车”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笔者也总结了近年来,企业青年创新容易遭遇的几种常见的“创新陷阱”,除了闭门造车,还有技术迷信、市场投机、盲目跟风、资源错配等。

1、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与市场脱节
团队仅凭自身经验和技术,闭门造车式研发产品,缺乏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比如文章开头的案例,由于缺乏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最终该项目未能实现市场推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规避闭门造车最好的策略就是,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2、技术迷信:唯技术论,忽视实用性
团队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创新,而忽视了产品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比如,某公司研发了一款功能复杂的智能家居系统,但由于操作繁琐、价格昂贵,最终未能实现市场推广,并导致公司亏损。
避免技术迷信,就要坚持用户需求导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研发;平衡技术性和实用性,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评估产品的商业价值。
3、市场投机:急于抢占市场,忽视风险管控
团队急于抢占市场先机,盲目推出未经充分验证的产品。
比如,某公司为了抢占共享单车市场,快速推出了一款低成本、低质量的共享单车,但由于安全问题频发而被市场淘汰。
中央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的测试和评估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循序渐进地推出产品;关注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市场投机。
4、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追随市场热点
团队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追随市场热点,模仿他人产品。
例如,某公司看到短视频平台的火爆,迅速推出了一款模仿短视频平台的产品,但由于缺乏创新,最终未能获得成功。
近年来,盲目跟风的行为非常普遍,作为央企团队应该加强创新意识,树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市场趋势,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坚持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
5、资源错配: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
团队对资源配置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例如,某公司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积累,最终未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资源错配在很多企业非常常见,特别提示大家,在创新活动中,要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开放合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创新。
以上五种“创新陷阱”整理为如下表格,供大家参考。
那么,央企青年创新创效,如何避免以上“创新陷阱”呢,知本咨询认为青年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结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政策支持,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才能在创新实践中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除了《意见》中指出的,要加强青年创新能力培养,打造青年创新人才高地;
抓青年创新创效成果落地,促进创新成果由项目向产品和商品转化;
抓青年创新创效平台载体建设,构建有利于青年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
抓青年创新创效生态构建,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之外,笔者在这里给出以下几点特别建议,供大家参考。

1、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跳出“思维定势”的桎梏,从用户的“反需求”出发,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打造出乎意料的创新成果。摒弃“用户说啥就做啥”的惯性思维,深入用户群体,观察用户的应用场景,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痛点”。
例如,疫情期间广为利用的“无菌救护车”,并非将救护车完全封闭,而是将救护车内的空气压力降低,使救护车内处于负压状态,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车上有一套过滤系统,保证排出救护车外的是未受病毒污染的空气。
2、 跨界融合,碰撞火花
打破学科、行业、领域的壁垒,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融合,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的灵感。鼓励青年积极参与跨界交流活动,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创业者进行思想碰撞,汲取多元化知识养分。
搭建跨界合作平台,鼓励青年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攻关,打造“1+1>2”的创新成果。
例如,某央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电力系统相结合,开发了一套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况,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3、 数据驱动,精准决策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决策依据,指导创新方向,提升创新效率。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将用户行为、市场趋势等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和模型,为创新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设立数据分析团队,由青年骨干组成,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创新机会,并为创新团队提供数据指导。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并进行个性化推荐,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4、 激励机制,鼓励创新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不仅奖励创新成果,更鼓励创新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设立“青年创新奖”,不仅对获奖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还对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青年给予表彰,鼓励青年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建立“失败案例库”,收集和分析创新失败案例,帮助青年学习借鉴,避免重蹈覆辙。搭建创新交流平台,鼓励青年分享创新经验、碰撞思想火花,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青年是企业创新的生力军,在创新实践中必须提高警惕,注意规避创新陷阱。以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策略,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升。
在国家和企业的支持下,青年必将勇立潮头,在创新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国家和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回复【董事履职】,领取主题课程




混改风云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