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诗歌(556)哲学随笔《步入净土》五,智慧的形态(九)

 金川诗歌 2024-04-17 发布于陕西

缺钱

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缺钱的时候,钱就是人生的全部

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获得金钱,而缺钱

这个人基本上还不是人,是人的雏形

或者,这仅仅是自然人,不是社会人

这种人读书,根本失去读书的意义

读书的意义,就是培养劳动创造的技能

一个人花钱如流水,不懂得量入为出

为此而缺钱,这不是人,是无底洞

这个人不配继续做人,只能做玩物

别人玩腻你了,只能做鸡釹

在当今社会,只要懂得基本做人的道理

不会沦落到缺钱的地步。不可抗力除外

什么叫人,一是,会思考,有理智,有思想

二是,能劳动,会创造。用这个衡量人

不懂这一点的人,你要小心,他总缺钱

他的兽性太大,他就不具备做人的特点

这种人有一天会伤害,或攻击。甚至要别人的命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什么是人生忌讳

听悲伤的音乐

读悲怨的文字书籍

写悲情的诗文

看悲剧方面的影视

交悲催的朋友

跟悲哀的导师

这是人生六种忌讳

也是六种不吉祥的事情

人不能用“悲”娇惯自己

人的生活不是一下变坏的

是被多方面的力量带偏的

若能避开这些不祥瑞的事情

你就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知不觉走在变好的路上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二日

为何写诗

到底为何写作?一直纠结于心

写了那么多作品,没挣钱

还又放不下,继续写,为什么

古时候,诗文是进取功名的

但是,我是离开功名才写作的

压根没有想过通过写作获取功名

之所以放不下,肯定有其独特意义

因为写作可以凝聚精神

把生活工作中诸多元素进行提炼

一部作品完成能让人脱胎换骨

重新作人,是另一个自己诞生了

在反复的写作中,灵魂提升更快

那就是精神世界的“做爱”

也唯有做爱能与写作的美妙比拟

当然必须写探索人生真实存在的

对灵魂资源的提升与加工的内容

胡编乱造的写作是害己误人的

一旦步入歧途,搞不好要自沙身亡

后来悟到,写作就是自我精神吃饭

就是自我充电,不断积蓄精神能量

后来想,与其等身高的作品

不能一鸣惊人,何不默默无闻滋润生命

我觉得,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宗旨

如今突然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

这是在任何环境都不曾有过的感觉

这才明白,所有追求,拒绝,选择,坚持,

原来都是在为这一刻的到来

人生真的有太多神妙的存在,人尚不知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二日

信念与执念

有个师傅问我信佛几年了

严格说,我连在家居士都不是

因为居士也有审查备案规定

我只是把佛学当智慧学,学习

三十多岁,老家奶奶去世,守灵

我的一位弟弟信佛,讲解佛学

他说,你看那是什么?我让你看月亮

你偏偏看我手上的戒指

我就会心一笑。他说,金川哥懂了

他就是我进门的师傅

送给我两本佛学书,南怀瑾写的

《如何修证佛法》《楞严经大意今释》

从此我解决了关于心的问题

佛学就是关于智慧入门的学问

人们把烧香拜佛,坐禅入定,福报

当做是有关佛的智慧,那叫住相

释迦摩尼提醒人注意这一点

他就怕人住相,人就是偏要住相

所以执念之人,往往越是信什么

越被什么害。信念错了就是执念

人间大部分痛苦都是这样导致的

信念对了的人,越活越顺利,越自在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三日

哲学

有位作家叫邵丽,某省作写主洗

说,中国哲学不是东方哲学

如果有哲学的话,叫哲学与中国哲学

当然她不懂哲学,把庸俗主义那一套

当做哲学了,说明她太庸俗了

竟然分不清庸俗主义与哲学之分

现在,研究哲学的人固然都庸俗

我们的文化里固然有居多庸俗

但是,读懂老子、王阳明的也有

中国文化里哲学成就很高的也有

佛教那么高的哲学,我们依然在研究

像邵丽这样认知中,执念之重的人

大有人在,就是基本道理都读不懂

就要耍自己的小聪明,如郭继承之类

身在庸俗,不知道自己俗不可耐

岂不是太执念乎?如何醒悟

哲学就是明知学,智慧学的初步

都是关于智慧的总结与表达

世界所有哲学都是相同的,接近的

因为真知灼见就是相同的接近的

错误的解有无数种

正确的解只有一种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什么叫慧思

慧思,是在慧眼,慧行之后

对看到的,遇到的障碍,新发现

进行智慧性思考,不是一般的思想

一般的思想还是执念世界的

种种挣扎,虽然具有高级认知能力

虽有智慧的思想,但不彻底

慧思,要解决智慧世界的新概念

要回答执念世界所有问题

但前人的模式可能落后,不适用

需要重建,需要创立新的解答模式

执念世界有无数执念

智慧世界就有无数智慧的模式

来进行解决,但它们不是智慧者的执念

是智慧新模式的建立过程

所以,慧思,就是这些模式的建立

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

正等正觉

世上的人,永远没有比你高大的

你觉得他高大,那是你在假相的痛苦中

你不可能不痛苦,假相会折磨你

世上的人,永远没有比你低微的

你觉得他低微

那是你在假相的又一种痛苦中

有一天,你终于发现

你与人之间有了平等相处的模式

你看到的不平等造成的痛苦就消失了

那痛苦可能还在别人身上

但你已经能平和地安住于他们之中

此时,你就会明白,正等正觉的是什么

二〇二三年九月四日

无上正等

人,生而平等,这是平等的出发点

正等不是简单的公平,平等

如果要求一个执念世界的人

公平,平等,那是不可能的

执念世界,因为各人执各人的念

就会形成不公平不平等的情况

正等,就是要修正不平等不公正

就是要洞悉它们的根源在哪里

应该采取怎么样措施,规则,手段

并且可行不可行,什么时候可行

当你看清楚人间不平等的根源

你就明白人与人在各自执念之中

既符合各自实际,又无可奈何的

因此进入智慧世界的人

不会参与到他们的不平等中

但洞悉必须自己从执念中解脱自己

当然都像智慧者那样自觉自律

自动遵纪守法,那就天下大治了

因此执念世界,必须建立

人人遵守的公平的秩序,就是这个道理

无上正等,就是永远坚持人人平等的初始

而进入智慧世界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因为执念没了,争执没有了

二〇二三年九月六日

无上正觉

觉,就是佛教的要旨,觉醒

就是人走向智慧生命的途径

正觉,就是永远在觉醒中

不断修正觉醒中遇到的障碍

不要住相,不要住法相,不住一切相

让生命永远处于对智慧的获得

因为智慧是智慧者存在的能量

他要对生命状态的把握与维护

让执念生命,走向智慧生命

让智慧生命走向智慧圆满

正,是端正,修正,恒定的意思

无上正觉,就是处于恒定的觉醒中

就是一步一步完成智慧生命的各种任务

不要认为一旦醒悟就完事了

那还不是真正的彻底的醒悟

真正彻底醒悟后

能看清智慧者的存在的内容

看清楚智慧生命要做的事

但不是执念中生命的事

是智慧量的积蓄,直至圆满

二〇二三年九月六日

终极智慧

终极智慧在梵语中,叫做般若

就是消除一切执妄之苦的办法

当那些修行大师当做是办法

就开始有种种分支。他们执念啦

佛说,无法,住法相,即虚妄

其实智慧就是修为过程

最终转化为生命的能量的过程

你不能执于佛,不能执于佛法

更不能在各个法门里执住

一旦执于某种法,就被困住了

释迦摩尼,只是释迦摩尼的智慧

你的是你的智慧,你要去修证

智慧就是要自渡,不是自渡,那还是认知

所以,人,愿意在认知里打转

在执念里打转,不愿去亲自修证

因为修证之后,一切实惠,名利

都会消失,谁愿意干这种事情呢

所以,世上,讲智慧的人多

他们贩卖智慧,换取金钱,名望

所以世上,懂智慧的多,有认知

认知高的人太多了,讲的头头是道

但没有实证。还是摆不脱执念啊

都说是放下好,没有一个舍得放下

其实,放不下,就是求证还在进行中

二〇二三年九月四日

佛像为何常常是拈花微笑的?

有生命的事物中,花开与微笑

是人世间最美好最舒服的两种状态

佛,拈花告诉人,心性要有如花开之媚

脸上才会有会心的微笑

花开,比喻人的心境如花开状态

微笑,是获得智慧大道的一种表情

只有有恒定智慧的人,才具有这种能力

你不要以为你也会微笑,就是佛祖

你的微笑是恒定的吗?是睡觉时也有的吗

遇到任何问题与困难都保持微笑吗

肯定你是不能的,这就是境界

其实,花开,是为了满足其繁衍需要

是要蜜蜂蝴蝶快来为花传播花粉

微笑也有示人之美,引人的潜意识

所以,有时人们骂道,浪笑

你看抖音图片,许多人暧昧含蓄勾引之味

人在表达最好的愿望时是微笑的

这是欲望之媚,如果没有欲望人会灭绝

这就是执念世界之微笑

佛本来是最顺从人性的,通人欲的

欲望一点也不羞耻,可悲的是执念

人在欲望产生时,有了执念

这是欲念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方

但是佛祖的微笑是可控的理智的

是欲望与灵魂和谐共生的

那是智慧成为生命主宰的象征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八日

佛教衰落的根源

佛学传入中土以后

在本土的发展气势不如中土了

但是中土的兴盛是被实用主义利用了

一,是一部分人生存艰难的避难所

也是生存下去基本模式

佛学的真谛被他们忽略了

甚至为了争夺讨好皇权

被肢解,分离,变形,变异

搞成了许多派。不住相的学说,成了住相学

二,被皇权利用了,成为驾驭工具

比如,福报,因果报应,六道轮回

都是吓唬普通人。高认知的人谁在乎这个

高认知的人杀兄弟,害父亲

可以说,为所欲为,哪个报应了

所谓的福报,死后去天堂,来生投个好人家

就是空头支票,引诱人

因果报应,六道轮回,都是威胁人

这就是人的心机,权谋,手段

有些低认知的高收入的人稀里糊涂也相信

所以烧高香,求大师占卜的,就是他们

因为害怕报应,真有,怎么办

其实,释迦摩尼,在经里说的明明白白

不要住相。见如来,非如来,才是如来

当然,释迦摩尼那时候科学不发达

还解释不了欲望的来源,与发展规律

所以提倡禁欲,这也是住相的地方

这需要我们后辈继续探索,发扬光大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