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治疗胃胀、反酸

 中医林佳明 2024-04-17 发布于广西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030天。

2024.04.17我在钦州跟诊林师记录丨万倩雯,北京中医药大学

男,37岁。

主诉:胃胀、反酸3月于2024.01.15来诊。

现病史:3月前开始出现胃胀,反酸不适,当地服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就诊。

刻诊:胃胀,反酸,嗳气,矢气,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大便每日1次偏软,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太阴病,气虚痰阻,水饮内停,胃气上逆。

拟方:茯苓饮,旋覆代赭汤。

陈皮30g,枳实20g,人参15g另炖,生姜15g,茯苓30g,白术20g,厚朴20g,旋覆花15g 另包,代赭石30g。

中药7剂,每日一剂。

01.22二诊:无反酸,胃胀好转,嗳气减轻,矢气,口干口苦减轻,舌淡润,苔白腻,脉弦滑。

处方:陈皮30g,枳实20g,党参15g,生姜15g,茯苓30g,白术20g,厚朴20g,旋覆花15g 另包,代赭石6g,姜厚朴20g,吴茱萸6g开水洗7次。

中药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主要症状:胃胀,反酸,嗳气,矢气,口干口苦,大便偏软,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为中焦胃气虚而胃气上逆,兼见水饮内停,气虚痰阻。

胃气以降为顺,胃气虚而上逆,症见口干口苦,脉弦可一般考虑少阳证。

但本案是因胃虚上逆,胃气不降,而胆木不降而导致的,治疗以恢复胃降功能为主,则胆随胃降。

首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旋覆代赭汤方,合茯苓饮,健胃祛水饮,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患者一诊服药后即诸症好转。

林老师运用两方的经验分享:

旋覆代赭汤见于《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原医汗、吐、下病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现常调理上焦痰湿胶阻,用于胃肠,如胸闷、脘满、胁胀、呕恶、打嗝、频吐涎涎沫、逆气上冲、大便下行不畅;

对胃炎、妊娠早期恶阻、幽门不完全梗塞、轻度习惯性便秘均有作用。

代赭石、旋覆花皆为君药,能降气、开结,将痰、食、气、热之郁从下部排出,伤寒家命名“半个小承气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外台茯苓饮方: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以太阴病,里有水饮、水气郁结为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咳痰喘等。

从方药分析来看,参术苓健脾利湿,为四君子汤义;

枳实、橘皮行气运脾,生姜辛温开胃健脾,符合“当温之”的治法。

方中含有异功散方义,在健脾的基础上注重脾胃气机的流通,生姜、陈皮、枳实行气开郁,调达脾胃气机。

冯老认为本方是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茯苓、白术,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宿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

正如条文中所谓“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病因在于“心胸中有停痰宿水”,所以治法为“消痰气”,条文虽然简约,但病因、病机、治法一应俱全,值得细细体会。

临床中用于胃痞,虚痞的治疗中,陈皮要用量30克,假如虚寒明显的,可以合上附子理中汤,有些患者虚寒明显,合上附子后,增强胃的动力,化水饮的力量增加,这段时间治疗几个呃逆、嗳气的患者用这个思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丨万倩雯

编辑丨林佳明

林佳明任医师,来自钦州,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9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

算是对自己学习经方7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