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林师学中医:从“津液观”解读桂枝加附子汤,学以致用,临床治疗多汗,疗效立杆现影!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4-17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开篇思考?

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主要功能是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排泄废物。

津液观中的强壮微发汗,与汗液流失,机体功能沉衰是否相关?

胡希恕先生说,“从阳证陷入了阴证,从太阳病陷入到了少阴病里面去”,

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六经辨证中的表证,分为:表阳证(太阳病),表阴证(少阴病),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位,定性?

我们一起来学习,先看桂枝加附子汤条文。

桂枝加附子汤条文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图片

看林佳明师父如何解读条文?

师父说:本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太阳病,但是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剂、恰当的方法来发汗,导致变证。

变证出现“遂漏不止”,汗漏不止,汗一直止不住。 

这个时候出现心悸、心慌、出汗很多、头部汗出多的症状。

是因为发汗过多,伤到心阳了,心阳不足,心阳不振,所以就出现了心悸、汗出。

怎么治疗呢?用桂枝甘草汤,严重一点的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但是用这两个方子不是绝对的,师父说只是和大家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我们所说的“遂漏不止”的原因。 

插播一点小收获

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它具有辛甘化阳的作用,主要治疗心悸、心率不齐(早搏)等

桂枝具有降冲逆的功效

组成:桂枝四两 炙甘草二两(比桂枝汤中多一两桂枝),

服用方法为顿服,即一次性服完。

扩展

如果患者出现脉和缓,舌淡,胖大,齿痕,水滑说明有水饮,

可加茯苓,量要大,临床师父常常用45g/65g/75g

如果出现心脏病类的心悸,心慌,心阳不振,

加龙骨、牡蛎(可用珍珠母、龙齿代替)。

如出现阴阳两虚,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如出现气虚,疲劳,乏力,气短动则加剧等,加升陷汤(常用黄芪15-30克,升麻3-5克,柴胡3-5克,党参10克),同时也可加仙鹤草30克以上。

气虚的基础上有脾肾虚弱,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纳差等,用补中益气汤。

出现胸闷,舌苔厚腻+瓜蒌薤白半夏汤。

以上是师父在课上讲解的,

继续往下说

图片

“其人恶风”,病人还是有怕风的症状,表还没解,又有发汗了后导致的里虚、阳气虚,机体功能沉衰、不足,里虚也会出现恶风。

所以,这里存在着表不解以外的三个临床证候反应,“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小便难是因为什么?是津液通过汗而排除体外,津液不足,导致小便就难解了。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就是津液枯竭、或者不足,难以濡养经脉,所以出现四肢的拘急痉挛,

首先有表不解,所以病位还是在表,但不是太阳病的表,而是少阴病,就是从太阳病陷入了少阴病,

就是胡希恕先生说的,“从阳证陷入了阴证,从太阳病陷入到了少阴病里面去”。 

治疗的时候是“强壮发汗”,而且是“微发汗”来解表。

有表还是要解表,但是跟12条桂枝汤证不一样。

除了“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临床症候反应外,病人可能还会合并有脉沉细,细弱细微,重按无力,精神差等临床症候,

这是机体功能沉衰,阳气不振,阳气不足的阴证的表现。

如果还有表证,在辨治表证的时候,就要有辩阴阳的思维,

在脏腑经络的角度解读第20条的话,认为是阴阳两虚,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

在经方的角度解读的话,是少阴病,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强壮微发汗的方法。

桂枝汤加了附子一枚,其实就提示了机体功能沉衰不足了,

用附子来强壮机能,就是师父经常和大家讲的,少阴病的治则强壮微发汗。

强壮微发汗的方法不单单是指加附子的运用。

后面的学习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说气虚发汗,把它套进去就知道。 

气虚发热,师父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内伤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汤,

病因病机如果辨为血虚、阴虚的,按照这个理论去理解,扩大临床使用思维,

也把大家以前学的中医内科学等这些知识给综合的糅合起来,就容易理解了。

师父说,用经典的理论,经典的思维,经方的思维,来指导临床运用,它也就是经方了。

桂枝加附子汤,有很多临床案例。

这首方往往用于表阴证,表不解,但是又有机体功能沉衰的表现,

在临床中,比如常用的一首方,桂枝加附子加苓术汤,来治疗关节炎,关节痛,痹症等等这类的疾病效果非常好。

师父建议大家思考

从这首方演变而来的,桂枝加附子加苓术汤,在这个基础之上,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去思考一下?

还有再思考一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巧妙,非常的有意思,大家可以对比着来读

好奇心&资料收集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条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芤 kōu 【名]葱的别名。旁实中空。如:芤空(中医诊脉时,脉博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葱管)芤脉 kōumÃi 脉象之一。

脉来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捻葱管芤脉浮大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方药: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主证:烦躁,心神浮越于外,心悸不宁,火法劫汗伤阳,至心阳受损,心神失养。

上实下虚,后世称之为心肾不交,下虚则寒,故少腹弦急,阴头寒;上实则热,故目弦发落。

二加龙骨牡蛎汤

 虚赢浮热汗出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牡蛎汤

羸 léi〈形〉(形声.从羊,本义:瘦弱)

方药:白薇三分  附子三分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二加龙牡汤是治疗阳虚发热的代表方。

该方为何能治疗阳虚发热?附子、生姜、大枣、甘草温阳益气,阳虚发热为虚热上浮,加收敛潜镇的药--芍药、龙骨、牡蛎收敛、潜镇。

图片

学以致用:分享一例案例

女,63岁,2023年11月6日。

主诉:胸部胀痛、多汗4天,

现病史:4天前因做手工,长时间低头后,随后感胸部疼痛,伴有多汗,未做特殊处理,未进一步诊治,到我处寻中医治疗。

刻诊:胸部胀痛,偶有两侧头痛,感心烦,胸不闷,诉长期难入睡,夜间最多能入睡2个小时。

白天上下楼梯感气喘,平时无乏力,近几日汗多,动则加剧,怕热也怕冷。

常出现双下肢抽筋伴麻痛,右上肢麻痛。

大便烂,小便可。

舌胖大,淡暗紫,中间裂,脉沉细。

一诊:考虑上热下寒,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注:量不罗列了)3付,水煎服,每天一付,分3次服。

二诊:胸部胀痛明显减轻,目前主要问题是:汗多,动则加剧,入睡改善,近日偶有双下肢、双上肢出现抽筋,自觉全身不舒服。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   芍药3  干姜1  大枣1 炙甘草1  附子1 伸筋草1  木瓜1   淫羊藿1

一付,颗粒剂,开水冲100ml水融化后口服。

回访:诉服药后全身从来没有那么轻松过,双下肢、双上肢抽筋还有一点(较前有明显好转),胸部胀痛已,能入睡,汗多有改善。

效不更方+山茱萸敛汗。继服3剂。

回访:患者诉汗出已不明显,其余症状缓解很多,因工作原因,暂不服药,观察变化,如需要再巩固。

图片

一诊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之意,当时考虑的方向是因为上热下寒,复诊时有一定疗效,说明大的方向没有错,

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是辨证的精准性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

二诊,回想起师父之前解读过的桂枝加附子汤条文,如果汗多会导致津液枯竭、或者不足,难以濡养经脉,从而出现四肢的拘急痉挛,

我突然顿悟,该案例汗出过多,不就是漏汗不止?

加上出现双下肢的抽筋,不就是津液枯竭、或者不足,难以濡养经脉出现的拘急痉挛?

故果断使用:桂枝加附子汤加伸筋草,淫羊藿,木瓜。

师父临床中,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经验是:

恶寒发热,汗出,脉沉细/细微,精神差/精神不振。

师父临床加伸筋草,淫羊藿,木瓜与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形成抽筋,拘急专用方,效果很好。

图片

作者简介

黄雪妹,崇尚仲景六经辨证,师承于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钦州市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导师,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教授。

撰稿 丨 黄雪妹

编辑 丨 郭小燕

校对 丨 温睿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