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敬老 民风时尚

 流星雨刘鑫 2024-04-17 发布于浙江

重阳敬老 民风时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诗中抒发了游子在异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时谓九为阳数,九月九日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集市上有售“重阳糕”,民间晚上吃炒粉干。重阳登高、饮菊酒、插茱萸……之习俗始于东汉。有这样一个故事:桓景从费长房游,房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免。”桓从其言。夕还,鸡犬牛羊皆暴死。房曰:“代之矣。”后就因之为俗。古代的术数家们把“阳九”看作是及不好的日子。“阳”是旱灾,“阳九”即是数十年一次,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所以人们又把“阳九”作为“灾荒年景”或“人生的厄运”的代名词,而茱萸有“避邪翁”、菊花有“延寿客”的雅称,因此,古人插茱萸、饮菊花酒的目的是借此来祛邪消灾、益寿延年。
    如今饮菊酒、插茱萸的传说,恐怕早已被人们淡忘,但重阳夜吃炒粉干的习俗流传至今。而代之的是尊老敬老的新风,祝愿老人益寿延年。198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定重阳节为老人节,“九”与“久”谐音,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阶层对老人的关怀和爱护。各地老年协会,有组织登高、秋游及欢宴、祝寿活动的,在这一天,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赋予重阳节全新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