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军丨论《横图》《切韵射标》与《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之间的关系

 书目文献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注:本文发表于《语言科学》2024年第2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李军老师授权发布!


论《横图》《切韵射标》与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之间的关系*

李 军


提要:《横图》是通过增列四声重出字的方式,在《切韵射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切韵射标》的实际语音特征与《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一致。《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是以南京音为基础,对《洪武正韵》音系进行改订的等韵化韵书,创造了以“呼名”对同一韵中声母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小韵进行辨析的术语体系,同时又保留了各韵母及韵字来源上的区别。《切韵射标》是以横列传统三十六字母的方式,参考《诗韵》,以韵母为单位,将《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各韵类按音韵来源重新编排的韵图。《切韵射标》的编撰体例、韵系结构、韵图附注、呼名、列字乃至切韵法都受到《书文音义便考私编》的影响。《切韵射标》发展和完善了“呼名”,将“呼名”作为韵母特征分类的术语,汉语四呼由此定型。“混呼”是指《切韵射标》混列了《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不同的韵母,或不同韵母的切字,是一种特殊的列图方式。《切韵射标》韵图附注是对实际语音与韵图语音差异的辨析。梳理《横图》与《切韵射标》《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之间的源流关系,是客观、准确地认识《横图》理论来源、编撰特征、音系基础、语音性质,从源头上釐清《横图》系列韵图等韵理论传承发展关系的前提。
关键词:《横图》;《切韵射标》;《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源流关系

0 引 言
梅膺祚《横图》序明确指出:“是為李嘉紹氏所作者也。”经过比较后发现,《横图》实际上是李嘉紹《切韵射标》(下文简称《射标》)的改编本。《横图》在《射标》基础上改换了九十七个切字,以圈发的方式增列了三百九十七个四声重出字。因此,和《直图》一样,《横图》音系也具有杂糅的特点,研究《横图》所反映的实际语音必须以《射标》为基础。我们对《射标》韵图列字、附注内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其实际语音。通过比较后发现,其实际语音与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下文简称《私编》)完全一致[1]。因此,《射标》和《私编》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横图》作为明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韵图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大多还只局限于韵图本身。郑荣芝(1999)等学者虽然比较了《横图》与《射标》之间的差异,却没有对二者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横图》与《射标》《私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正确认识《横图》的音系基础、理论来源、编撰特色、语音性质,从源头上釐清《横图》系列韵图等韵理论的承袭发展关系,具有等韵学史和语音史方面的重要价值。

1 《私编》与《洪武正韵》的关系

1.1《私编》[2]简介与音系基础

《私编》,明李登著。李登,字士龙,上元(今南京)人,以文行著世。嘉靖四十四年(1565)拔贡,先后任新野令、崇仁教谕。著《六书指南》二卷,《摭古遗文》三卷附补遗一卷,《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五卷附难字直音一卷,(万历)《江宁县志》等。

《私编》成书于万历乙酉年(1585)左右。卷首有大名府姚汝循、麻城王兆云及焦竑丙戌年叙,李士龙自叙,“例论”“目录”“平声字母”“辨清浊”“仄声字母”等内容。韵书以四声分卷,其中平声分上下,卷末附“直音篇”。

李士龙自叙指出该书的编撰“乃为识字设,非以为韵语具也。即无论古今分合之宜,第取声之谐者类为一韵,俾夫循声得韵,各有所适而不相渝。字母之旧略加窜易,先后相次。”其“循声得韵”标准有二:一是实际语音——“南京音”,“例论”指出,“愚幸生于留京,所呼音声,似为四方之所推服”;二是书面音——《洪武正韵》与实际语音相合者,“例论”同时指出,“《正韵》多革旧音而定今音……《正韵》原出本朝审定,与今通呼多所协同,兹多循用。但与旧音异者,常注曰《正韵》音。顾其间一二旧音,的有明据者,亦不敢废,或两存之。若《正韵》循用旧音,而与今通呼异者,亦並载之。正音并註曰旧音,今通呼必注曰今通呼”。也可以说,《私编》就是李登以实际语音为基础,以“通呼”为标准对《洪武正韵》进行改订的韵书。

1.2《私编》与《洪武正韵》音系结构比较

1.2.1《私编》与《洪武正韵》声母系统的差异

《私编》平声三十一声母,与《洪武正韵》完全一致。不过平声三十一母是以声母清浊区分阴、阳平。仄声部分,《私编》以实际语音为标准,根据全浊声母清化规律,将三十一声母合并为二十一母。“辨清浊”部分指出:“三十一母中,见邦端照精五母,皆有清而无浊,疑微明尼来日六母,皆有浊而无清。除此十一母外,其余溪与群,晓与匣,影与喻,敷与奉,滂与平,透与廷,穿与床,审与禅,清与从,心与邪十项,皆一清一浊,如阴阳夫妇之相配焉。然惟平声不容不分清浊,仄声止用清母,悉可该括,故并去十浊母,以从简便。”“仄声字母”列出了二十一声母的名称,分别为:

见溪疑晓影,奉微邦平明,端透尼来,照穿审日,精清心

韵书编写以韵为单位,各韵按平、仄声声母的顺序,先标声母,再列小韵;某声母无字则注“某母无”。《私编》实际上是一部等韵化的韵书,同一韵声母相同的小韵前后并列,即韵母的对立,反映了《射标》将以韵为基本单位的传统韵书编写模式细化到了以韵母为单位。

1.2.2《私编》与《洪武正韵》分韵列字特点、韵系结构的比较

《洪武正韵》是根据“雅音”,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基础上“改并重编”的(参见宁忌浮2009:20),以韵部合并的方式列舒声韵二十二韵系,入声十韵,共计七十六韵。与传统韵书相比,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语音。但受传统韵书音系的影响,还具有保留全浊上声,深咸摄m尾韵,p、t、k尾入声韵对立等特征。

在根据实际语音列字,对传统韵书韵摄进行离析和归并方面,《私编》表现得更为进步。李登“例论”对传统韵书全浊上声不归去声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同时认为入声韵亦当根据实际读音进行离析。并在韵书编撰过程中将全浊上声字均列去声,将入声韵进行了离析和合并;依据实际语音将臻、深摄合并,山、咸摄合并。

《私编》共计舒声二十二韵系,入声九韵。“目录”及正文韵目对各韵来源进行了说明。韵书正文同样对各小韵列字来源及性质进行了区分。其区分方式有三种:

(1)同小韵字以旁注方式说明其来源,如下平声“七阳”“江”小韵下附注“至茳并江”。即“江”小韵字来源于古江、阳两韵,从小韵代表字到“茳”字,为江韵字,其他为阳韵字。

(2)来源于臻深摄、山咸摄的韵,各分列为两个对立的韵系,以“开”(臻、山摄)“闭”(深、咸摄)进行区分。如下平声“先”韵来源于古山、咸摄开口三四等,分为“开” “闭”两个韵系。以见母字为例,分别列“见开”“坚”小韵、“见闭”“兼”小韵。

(3)对所列字的语音性质进行旁注,如“《正韵》音”“旧音”“通呼”等(见上文所引“例论”),此外还有“叶音”“俗音”等。如下平声“五麻”韵下附注“古叶韵通歌通遮,今或分或合。兹虽别立遮韵,而叶韵通用者,仍收入本韵下”。该韵“审开”旁注“三并叶音”,“禅”母旁注“下四母并叶音”。

《私编》与《洪武正韵》舒声二十二韵系(举平以赅上去,下同)及所含韵类(韵类以见母字表示,无则以其他见系声母字表示)的对应关系列表如下:

表1.《私编》与《洪武正韵》舒声韵类对应关系
从舒声韵类的比较来看,二者对应关系非常整齐。但在反映实际语音方面,《私编》更具有革新性。首先,《正韵》还拘泥于传统韵书的分韵方式,《私编》则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实际读音将《正韵》同属一韵的韵类独立为不同的韵系。如《正韵》“八真”,《私编》分列为“七真”“八谆”“九文”三韵。韵目字同样依据实际语音,如“九文”韵目字“文、吻、问”来自合口三等,但所含韵类分别为开、合口洪音,除非组字外,来源于臻摄开、合口一等韵。其次,《私编》将山、咸摄,臻、深摄直接合并为“真”韵、“寒”韵及“先”韵。再次,在各韵列字方面,与《正韵》比较严格地遵守音韵来源的做法不同,《私编》在一定程度上依据实际读音对各韵进行了离析,如古合口三等非组字多列洪音韵系,效摄三等知章组日母字列开口洪音“豪”韵等。

入声韵方面,《私编》表现了更严格地根据实际语音分韵列字的特点。《私编》入声九韵与《洪武正韵》入声十韵及所含韵类对应关系如下:

表2.《私编》与《洪武正韵》入声韵类对应关系
《洪武正韵》十个入声韵,除将宕江摄、曾梗摄入声合并以外,多数情况下是将同摄的入声韵按等进行了合并,完整保留了古p、t、k尾入声韵的对立。《私编》则完全离析了中古入声韵,根据实际语音进行了归并。如臻摄合口一等入声与通摄入声合流列“一屋”韵,合口三等入声与梗摄合口三四等入声合流列“三术”韵;臻深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合流列“二质”韵。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山摄合口一等入声与宕江摄入声合流列“七葛”韵,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舌齿音与开口二等入声列“八黠”韵。

从韵系与韵类的对应关系来看,《私编》和《洪武正韵》之间显然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私编》本质上就是以实际语音为基础,对《洪武正韵》音系进行改订的韵书。

1.2.3《私编》反映实际语音的不足

相比于《洪武正韵》,《私编》在反映实际语音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不过受传统音韵观念的束缚还是非常大。如将臻、深摄,山、咸摄合流,但仍依据来源以小韵对立的方式,利用呼名进行区分。从舒声韵类的比较来看,除臻、深摄合流,咸、山摄合流之外,《私编》对各韵的离析归并,同样局限在《洪武正韵》的韵部系统之内。对部分实际语音已经合并的韵摄,或部分二等韵字与三四等韵字读音合流的现象,不仅没有根据实际语音进行离析合并,而且在“例论”部分加以人为区分,如“诸韵难辨者,莫如庚梗诤,及旧韵删产谏、咸豏陷等……人能辨得庚梗诤下字,一不混於东董送;删产等下字,一不混於先铣霰……斯善矣”。所谓“庚梗诤下字,一不混於东董送”,是指曾梗摄合口韵不能与通摄相混。如《私编》平声“八庚”下附注“本韵自晓至明诸母下音,要与东韵诸音各各有辨,勿混为一,见合母下亦然”。“庚”韵晓母至明母,及前所列见母合口小韵均为曾梗摄合口韵及帮组字,实际语音与通摄合流,《洪武正韵》不混,故李氏以附注进行人为区分。

山咸摄开口二等韵,《洪武正韵》独立为“姦”“监”两韵,不与三、四等韵相混。《私编》虽据实际语音将“姦”“监”两韵与山咸摄一等合并为“寒”韵,但仍人为保留区别。并强调不能将山咸摄开口二等韵与下平声“一先”韵所列山咸摄开口三四等韵相混。“十二寒”下附注:“内凡捲舌音,皆与先韵不同。此音惟豫章语音尽与字书合。”此处所谓“捲舌”,是指开口二等见系字,(见下文讨论)说明实际语音中,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与三四等读音合流。李登区分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与三四等读音的区别,有《洪武正韵》等韵书的依据,也有江西方言的依据,但绝对不是他本人的实际语音,而是一种人为区分。李登在其另一部等韵文献《声音经纬图》[3]中,以“姦”做为“先”韵见母位代表字,与山摄开口三四等字同列一韵,明确反映了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与开口三四等字读音合流的特点。

李登根据实际语音,将声母归纳为二十一个,反映了仄声全浊声母清化的特征。不过,《私编》虽将非敷奉合流,泥娘合流,影喻合流,但均属于同五音声母内部的合流。对于五音来源不同的牙音疑母和喉音影(喻)母、舌齿音泥(娘)母的合流关系,以及同来源的舌齿音知、照组声母读音的分化现象,却采取了保守的态度。“例论”部分指出:“诸母甚难辨者,莫如疑母,其次照穿床审禅……疑母一不混於影尼,照穿床审禅各知正齿、抵齿下落,斯善矣。”“疑母一不混於影尼”,说明实际语音中,疑母分别与影喻母、泥娘母读音合流,但分属于牙、喉、舌齿音,故强调不能相混。《私编》据《洪武正韵》将知、照组声母合流,但实际语音中同来源的知照组字读音产生了分化,有抵齿、正齿之别。“例论”指出:“抵谓抵齿,舌抵上齿而为声,之师是也……正谓正齿,别于抵齿也,为其同韵同母而有此分辨,不得不立此字,但一会意,即皆筌蹄。”正齿与抵齿的区别,详下文讨论,李氏之所以没有根据实际语音对知照组声母进一步明确区分,是泥于其音韵来源的一致性。

2 《射标》与《私编》的关系

宋元韵图是以反映韵书反切系统为宗旨的,明清等韵学也部分沿袭了这一传统。“韵图和韵书相配合,是明清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编撰方式”(耿振生1992:14)。我们分析了《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与《洪武正韵》的关系,指出,《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是以“汉音”为基础反映《洪武正韵》音系结构的韵图。(李军2014:95)李世泽《射标》识语仅指出“右谱为切韵而做”,并没有说明其与某部韵书的配合关系。不过,从编撰体例,韵图的韵系结构、韵图附注、呼名乃至切韵法,都可以发现,《射标》与《私编》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2.1从分韵列图方式看二者的关系

从声母系统来看,《射标》遵循的是传统三十六字母,与《私编》平声三十一声母,仄声二十一声母有很大的不同。从分韵列图方式来看,《射标》与《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相同,都是以韵母为单位列图[4]。但与《切韵经纬图》同韵母四声相承的列图方式不同,《射标》采取的是按四声分图。这种分韵列图的方式显然是和《私编》四声分卷的编撰方式相配合的。

2.2从韵系结构看二者的关系

按平上去声相承的方式,将《私编》二十二韵系各韵母与《射标》各韵母比较如下:

表3.《私编》与《射标》舒声韵母对应关系
从平上去声韵母的比较来看,《射标》与《私编》对应关系非常整齐,不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私编》“骄”韵系包括《诗韵》“肴”“萧”两韵,《射标》平声据《诗韵》分列“交”“骄”两韵,上、去声据《私编》合并为“矫”“教”韵。(2)《私编》宕摄开口一等、合口一三等分别列“冈”“光”两韵系,开口三等与江摄合流为“江”韵系。《射标》宕江摄平声和上、去声分韵列字方式不同:宕摄开口一等平声列“冈”韵,开口三等与江摄平声同列“姜”韵,与《私编》一致;宕摄合口一、三等平声分别列“光”“𢚇”两韵,与《私编》有别。宕摄开合口一等上、去声重列上声“广”韵、去声“桄杠”韵,开合口三等上、去声重列上声“俇𩝽”韵、去声“诳強”韵;江摄上、去声独立,分别列上声“讲”韵、去声“绛”韵,均与《私编》有别。以上来自宕江摄上、去声的韵,《射标》同称为“混呼”。(3)《私编》曾梗摄合口一二、三四等韵分别列“觥”“扃”韵,《射标》重列混呼“肱綗”韵。

《射标》与《私编》之间韵系结构的严整对应关系,说明《射标》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私编》为基础编撰的韵图。以上三方面的不同,反映了《射标》既严格地根据音韵来源区分韵母,又兼顾了《私编》分韵列字的特点。《射标》同一韵重列两个性质不同的韵母,有其编撰体例方面的原因,见下文分析。

《射标》与《私编》入声韵母的对应关系同样非常严整,比较如下:

表4.《射标》与《私编》入声韵母对应关系
与舒声韵类似,《私编》宕摄开口三等入声与江摄入声合流,列“脚”韵,《射标》将古江摄入声独立为“角”韵。《私编》宕摄合口一三等入声合流列“聒”韵,《射标》将宕摄合口三等入声独立为“钁”韵。《私编》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列“七曷”韵“葛”韵母,咸摄一等入声牙喉音另以“旧音”的方式和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舌齿音列“八黠”韵“閤”韵母。《射标》将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均列“閤”韵。入声韵母的对应关系同样反映了《射标》与《私编》之间关系密切,但在韵母的区分上,《射标》带有更鲜明地反映各韵母音韵来源的特点。

2.3从《射标》韵图切字重列现象看二者的关系

《射标》韵图切字重列现象是指同一声母位列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切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混呼切字重列现象,二是非混呼切字重列现象。混呼切字重列现象见下文讨论,这里主要讨论非混呼切字重列现象。

非混呼切字重列现象主要出现在照、精组声母位。其中精组声母位主要出现在“基”韵,古止摄开口三等与蟹摄开口三四等精组字重列。照组声母位则多为同来源的古庄、章组字重列。这些切字重列现象,与《私编》相关韵正齿与抵齿小韵的对立现象完全相同。《私编》卷首“例论”指出:“正谓正齿,别于抵齿也,为其同韵同母而有此分辨,不得不立此字。”从韵书内容来看,正齿、抵齿小韵就出现在照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小韵中。《私编》含有正齿、抵齿对立的照、精组声母小韵列表如下(重列切字“/”前为抵齿,“/”后为正齿):

表5.《私编》正齿、抵齿对立的照组、精组声母小韵表
以上照组声母“抵齿”“正齿”小韵的对立,除止摄字外,都是同韵的古庄组与知三章组小韵的对立。庄、章组声母传统三十六字母合流为照组,《私编》知、照合流,故以上小韵的对立,李登认为是“同韵同母而有此分辨”。同一韵中,只有出现了“同韵同母”的现象,李登才加以区别。如上表所列“支”韵照、穿母有重列小韵,以抵齿、正齿相别,床、审、禅母没有重列小韵,故没有标“正、抵”之别。但从性质上看,“抵齿”“正齿”对立是系统的。如“支”韵来自止摄开口三等的古庄章组小韵是“抵齿”,来自止摄开口三等知组及蟹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小韵是“正齿”。“例论”对“抵齿”的语音特征进行了举例说明:“抵谓抵齿,舌抵上齿而为声,之、师是也。”“之”是照母抵齿“支”小韵字,与正齒“知”小韵对立;“师”是古生母字,《私编》属审母,审母没有对立的“正齿”小韵,故未标“抵齿”,但其性质仍是“抵齿”。同样,平声床母“驰”小韵,来自止摄开口三等知组,其性质当为“正齿”。“支”韵照组声母“正”“抵”之别,反映了止摄开口三等庄章组与止摄开口三等知组、蟹摄开口三等知章组读音有别。其他各韵照组声母“抵齿”“正齿”小韵的对立,则反映了《私编》庄组小韵与知三章组小韵读音的不同。

《私编》“支”韵精组小韵“正齿”“抵齿”对立(上去声为“开”“抵”对立)是止摄开口三等精组小韵与蟹摄开口三四等精组小韵的对立,说明二者读音有别。

以上对立的小韵,《射标》均以照组或精组声母位切字重列的方式出现。不过,《射标》照组声母位重列的切字比《私编》“正、抵”对立的小韵要多。除以上韵之外,来自古遇摄三等的“居”韵,效摄三等的“骄”韵以及入声“吉”韵均有切字重列现象。这是因为《私编》根据实际语音,将以上来源的庄组小韵与知三章组小韵分别列洪细不同的韵,不产生对立,故没有正齿、抵齿之别。如遇摄三等庄组字列“模”韵,知三章组字列“鱼”韵;“效”摄二三四等同列下平声“萧”韵,但三等知章组字列“豪”韵。《射标》比较严格地依据音韵来源列字,遇摄合口一等字列“孤”韵,三等字列“居”韵,因此“居”韵照组声母位就重列了庄、章组字。效摄二、三四等平声字,《射标》据《诗韵》分别列“交”“骄”两韵,二等庄组与三等章组字没有对立;上、去声据《私编》同列“矫、教”韵,照组声母位二等庄组字与三等章组字重列。

《私编》入声只有“质”韵审母有“瑟/失”两小韵正、抵对立,不过这不是实际语音的反映,“瑟”小韵旁注“师入声,旧音”。“吉”韵列臻深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但这些韵摄的三等入声庄组字列“格”韵,与梗摄二等入声庄组字读音合流,故没有出现与三等章组小韵对立的现象。《射标》将臻深曾梗摄开口三等入声庄组字同列“吉”韵,因而出现了照组声母位庄、章组字重列的现象。

《私编》“麻”韵照组声母有正齿、抵齿对立,《射标》对应的“加”韵照组声母位没有切字重列现象。这是因为《私编》“麻”韵所列正齿小韵为开口三等字,是“叶音”,不是实际语音。如“禅”母“蛇”小韵旁注“下四母並叶音”。《射标》不列“叶音”,故照组声母位没有切字重列现象。

由此可见,《射标》精、照组声母位切字重列现象,就是对《私编》区分同韵正、抵齿音这一做法的承袭。二者的差异同样是由于《射标》分韵列字更严格地遵守音韵来源,而《私编》更多地依据实际语音。

这进一步反映了《射标》实际上就是一部比较严格地遵循音韵来源,对《私编》音系重新进行调整、编排的韵图。这种关系在《射标》其他切字重列现象中表现得更为直接。列表如下。

表6.《射标》其他切字重列现象
以上同声母位切字重列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音韵来源相同的字,《私编》根据实际语音列不同韵或不同小韵,《射标》根据音韵来源相同的原则列同一声母位。如“攜、回”两字,分别为蟹摄合口四等与合口一等匣母字,《私编》根据实际语音将“携”字列“支”韵匣母小韵,“回”字列“灰”韵匣母小韵;《射标》根据止蟹摄合口一、三四等读音合流的原则将两字重列“规”韵匣母位。山摄合口三等喻母字“兖”与“远”,《私编》根据实际语音分别列“先”“涓”韵上声;《射标》根据来源相同的原则在“涓”韵上声喻母位重出。《私编》效摄二等与三四等同列“骄”韵,但二等帮组字根据实际语音列“高”韵。《射标》将效摄二等与三四等平声分列“交”“骄”韵;上、去声据《私编》同列“矫”、“教”韵,帮组声母位二、三等字重列。“夥、祸”同为果摄合口一等上声匣母字,《私编》据实际语音将“夥”列“歌”韵上声晓母小韵,“祸”列去声晓母小韵;《射标》据音韵来源将两字重列“戈”韵上声匣母位。《射标》切字重列现象,反映了李世泽既认可《私编》所反映的同来源字实际读音有别的现象,又以同声母位切字重列的方式,说明其音韵来源。

另一种情况是,《私编》对部分音韵来源相同字的读音分化现象反映得并不彻底,《射标》以切字重列的方式进行了辨析。如《私编》“例论”透露了古疑母部分读零声母,部分读泥母的现象。但除了将部分疑母字列影母小韵外,如山摄开口二等上声疑母字“眼”,合口三等去声疑母字“愿”分别列影母小韵等,《私编》拘泥于《洪武正韵》的声母系统,仍保留了疑母。《射标》则以疑母位切字重列的方式,反映了实际语音中音韵来源相同的疑母字读音有别。如上表疑母位重列的切字,均为《私编》同小韵字。

其他《私编》同小韵字在《射标》同声母位重列的现象亦多如此。如“隙、乞”二字《私编》同列入声“吉”韵溪母小韵,但实际读音有别,《射标》重列“吉”韵溪母位。

《射标》“怪”韵见晓组声母位蟹摄合口二等与一等泰韵字重列,“寄”韵精组声母位蟹摄合口三等与止蟹摄开口三四等字重列,这同样是遵守音韵来源而产生的特殊列字现象。《私编》蟹摄合口一等与止蟹摄合口三四等读音合流,列“灰”韵。《射标》平、上声与《私编》一致,去声则根据《诗韵》去声“九泰”韵独立的原则,将《私编》“灰”韵去声所列合口一等泰韵字分离出来,与蟹摄合口二等同列“怪”韵。同时将蟹摄合口三等精组字分离出来,附加在“寄”韵精组声母位。

2.4从《射标》韵图附注看二者的关系

《射标》各韵图附注对相关列字读音进行了说明。这些说明多站在传统音韵的角度对所列字读音进行了人为区分。这些人为区分韵图列字读音的附注内容,是研究韵图实际语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透露了《射标》和《私编》之间的内在联系。

(1)《射标》韵图附注对来自古深、咸摄的韵母读音的说明,与《私编》将深、咸摄分别与臻、山摄合流,但从来源上进行辨析的做法一致。

《私编》将深、臻摄开口三等韵合流为“真”韵,目录附注“兼旧韵侵,内自有辨”;将咸、山摄分别合流为“寒”“先”韵,“寒”韵附注“兼旧韵删覃咸,内自有辨”,“先”韵附注“兼旧韵盐,内自有辨”。所谓“内自有辨”,是指正文中一方面以区分韵类的方式保留来源上的区别,如“真”韵区分为“巾”“金”两个韵类;另一方面以呼名的方式进行说明,将来自臻山摄的韵类称为“开口”,来自深咸摄的韵类称为“闭口”。

《射标》同样保留了深咸摄韵母,以呼名进行了区别,并在各韵尾以附注的形式说明相关韵母读音的异同。如“兼”韵附注“音悉同上列(按,坚韵),但旋闭口”;“甘”韵附注“音与干、刊列同,但旋闭口”;“监”韵附注“音与间、悭列同,但旋闭口”。

(2)《射标》韵图附注对疑母位重列切字及相关韵母读音的辨析,与《私编》“例论”辨析有关声母、韵母读音的内容相呼应。

《私编》“例论”指出:“诸韵难辨者,莫如庚梗诤,及旧韵删産谏、咸豏陷等。诸母甚难辨者,莫如疑母,其次照穿床审禅。人能辨得庚梗诤下字,一不混於东董送;删产等下字,一不混於先铣霰,疑母一不混於影尼,照穿床审禅各知正齿抵齿下落,斯善矣。”正齿、抵齿之别,《射标》以重出的方式进行了辨析,见上文。其他辨析内容,《射标》亦均有表现。

①《射标》韵图附注对疑母位重列切字的说明,与《私编》“例论”辨析疑母读音的目的一致。

如平声“京”韵附注“凝、迎异宁、盈”,说明实际语音“凝音宁”,“迎音盈”;入声“吉”韵附注“逆、岌并一音,异乎匿、乞(按,当为“乙”之讹)、亦”,说明实际语音“逆音匿”,“岌音乙、亦”;“结”韵附注“臬、业一音,异乎涅、曳”,说明实际语音“臬音涅”“业音曳”。以上各韵疑母位所列切字,都是《私编》疑母同小韵字。李登只在“例论”中指出疑母实际读音的差异性,并没有辨析。李世泽则将读音有别的同小韵疑母字以重列的方式反映出来,以附注形式提示要遵循韵图读音,而不要为实际语音所误。

②《射标》附注辨析曾梗摄合口韵与通摄各韵的关系,与《私编》“例论”相关内容一致。

《私编》所谓“庚梗诤下字,一不混于东董送”,是指“庚”韵系所列曾梗摄合口韵字,实际语音与通摄读音合流。但《私编》承袭《洪武正韵》等韵书,并没有根据实际语音合流,而是人为加以区分。《射标》将曾梗摄合口韵以混呼的形式列“肱綗”韵,与通摄“公”“弓”韵同列一组。“平声“肱綗”韵后附注“音同首列,但旋开口”,相应的上声“矿炯”韵后附注“此列与巩䡗列同音,但旋开口”。所谓“旋开口”同样是人为的区分而已。

③《射标》对来自古山咸摄开口二等的韵母读音的辨析,与《私编》“例论”相关内容一致。

《私编》“例论”强调“删产等下字,一不混於先铣霰”,“寒”韵目后附注:“内凡捲舌音皆与先韵不同。”说明实际语音中,来自古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的“捲舌音”字与开口三四等字读音合流。

《射标》“间”韵附注对来自山摄开口二等的韵母读音进行了说明(咸摄二等“监”韵与“间”韵无别,见上文)。平声附注“间,坚安二合,与山叶。余皆同”。即韵首字“间”与照组声母位所列“山”等字的韵母读音有别,需要将“间”字以“坚、安”两字拼合改读,方能叶韵。上、去声“简”“谏”韵附注“此一列兼蹇、赶二列字音”,“此一列兼见、幹二列字音”,则明确透露了实际语音中见系开口二等与开口三四等读音相同的特点。山咸摄开口二等韵单列,只不过是沿袭《私编》及《诗韵》的做法而已。《射标》附注同时也说明,除见系字外,其余山咸摄开口二等字当与一等韵字读音合流。

(3)《射标》附注对部分未列在韵图中的切字读音的说明,是对《私编》同小韵字读音分化现象的辨析,举例如下。

①《射标》平声“庚”韵附注“行音恒,非刑”。“庚”韵匣母位列“恒”字,“行”未出现在本韵。对这种附注现象,日本学者河野通清认为:“今详谱内'行’字无,故可更为'恒音行,非刑’乎?”[5]实际上,《射标》附注是针对《私编》“庚”韵平声匣母“恒”小韵字“行”的旁注“俗呼音形”而言。《私编》曾梗摄开口一二等读音合流,匣母平声字同列“恒”小韵。但实际语音中,梗摄开口二等匣母字“行”与开口四等字“形”读音相同。李登根据实际语音加以旁注,李世泽则强调“行”音“恒”方符合其音韵来源上的读音。

②《射标》平声“姑”韵附注“乎音胡”,“姑”韵匣母位列“胡”而非“乎”。这是因为“胡”“乎”同为遇摄一等匣母字,《私编》同列“胡”小韵。实际语音“胡”“乎”有别,“乎”当读阴平。故《射标》对这一小韵所列“乎”字特殊读音进行了辨析。

③《射标》上声“梗”韵附注“杏、幸並衡转,不依刑转”。该韵匣母位列“杏”字,“幸”字未列。这与平声附注“行音恒,非刑”类似。“幸”与“杏”同为庚韵开口二等匣母上声字,《私编》列“庚”韵去声“杏”小韵。但实际语音均与梗摄开口四等字“刑”声韵相同,与同来自开口二等的“衡”声韵有别。《射标》将“杏”列上声“梗”韵匣母位,同时对“杏”及《私编》同小韵字“幸”的读音进行了辨析。

④《射标》去声“眷”韵附注“县音衒”。该韵匣母位列“衒”,未列“县”。“衒”“县”同为山摄合口四等匣母字,《私编》同列“元”韵去声韵晓母“楦”小韵。但二字实际读音产生分化,“县”当读齐齿呼,与“衒”读撮口呼有别。《射标》根据音韵来源,将“衒”列去声“眷”韵匣母位,同时对《私编》同小韵字“县”的读音进行了辨析。

⑤《射标》入声“谷”韵附注“讷,奴入声”。“谷”韵未列“讷”字,泥母位有音无字。“讷”为臻摄合口一等入声泥母字,据其来源当读“谷”韵泥母,但《私编》将其与通摄合口三等娘母字同列“忸”小韵,则读“菊”韵泥母。《射标》认为不当,故以附注的形式指出“讷”当为“谷”韵泥母,读同“奴”字入声。但并没有将“讷”字列韵图“谷”韵泥母位。

(4)《射标》入声“閤”韵附注对韵图列字读音的辨析与《私编》所反映的语音特征一致。

《射标》入声“閤”韵列山咸摄开口一等字,附注:“此列音並叶答字,與各涸列異。”《私编》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分列不同的韵图,其中牙喉音与山摄合口一等入声、宕摄开口一等入声列“葛”韵;舌齿音与山咸摄开口二等入声(含重列的咸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列“黠”韵。“黠”韵目下附注“内閤、合、匼、沓等字,皆押本韵为音,与葛韵不仝”。所谓“皆押本韵为音”,是指“閤、合、匼”等咸摄开口一等牙喉音实际语音读“葛”韵,列“黠”韵是“旧音”。如“閤”小韵旁注“下並旧音,又见曷韵”。《射标》将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同列“閤”韵,显然是以音韵来源为标准,故附注“此列音並叶答字,與各涸列異”。说明实际语音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与宕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各涸”等字读音相同,而与同韵的舌齿音“答”等字有别。这与《私编》分韵特征,及“黠”韵旁注内容及附注目的一致。

2.5从《射标》“浊声法”看二者的关系

《私编》“例论”部分,对传统韵书韵图全浊上声不列去声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据实际语音将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均列去声。

《射标》切字三活法之“浊声法”指出:“上声内有十标,标下字尽似去声,蓋浊音也。”即上声韵图十个全浊声母位所列字,实际语音读去声。之所以仍按传统韵书韵图的做法列上声,是为了既符合音韵来源,又满足拼读反切的需要。当全浊上声字做反切下字,而反切上字为清声母或次浊声母时,被切字不能切去声,只能切上声,如“多动切董字,思兆切小字,奴罪切馁字之类是也”。“浊声法”同样反映了《射标》与《私编》实际语音特征一致。

2.6从《射标》“呼名”看二者的关系

我们曾指出,呼名并不是《直图》首创,而是袭用《横图》,即《射标》而来(参见李军2011)。《射标》的呼名则是在《私编》的基础上完善的。

《私编》在“例论”中,对呼名的概念进行了论述:

诸母所谓开者,开口呼也,呼毕而口开。闭者,闭口呼也,呼毕而口闭。捲谓捲舌,舌捲上齶而为声,因煙是也。抵谓抵齿,舌抵上齿而为声,之师是也。撮谓撮口呼,唇聚而出,聚遇是也。合谓合口呼,两颐内鼓,胡禄是也。正谓正齿,别于抵齿也,为其同韵同母而有此分辨,不得不立此字,但一会意,即皆筌蹄。

李登这一段论述中,出现了“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等沿用至今的呼名,此外还有“捲舌”“抵齿”“正齿”等名称。不过,李登的呼名并不完全是对韵母特征的分类,而是以声母为条件,区分同一韵中所列同声母小韵的特征。下表列出《私编》平(上、去声与平声基本一致)、入声韵各组声母小韵呼名[6],并与《射标》对应的各韵母呼名比较如下:

表7.《私编》和《射标》呼名对照
《私编》是韵书,以韵为单位。故同一韵内包含不同的韵母,其中就有声母相同而韵母性质不同的小韵对立。为区分这些小韵,李登以“呼名”进行区别。某一组声母无对立小韵,则不标呼名。如上平声“一东”韵见、晓组,泥来母,精组声母有小韵对立,则对立的小韵分别以“合”“撮”相别。非组、帮组、照组声母小韵没有对立,则不标注呼名。同一组声母内以同样的方式区别,如见组声母有见母、溪母小韵对立,分别在小韵首标“见合”“见撮”、“溪合“溪撮”,群母、疑母小韵没有对立,则不注呼名。例外的情况是“真”“先”等来自臻山摄、深咸摄等不同韵尾的韵,无论是否有同声母小韵对立,均据其来源在各声母后标“开”“闭”。如某一韵内只有一个韵母,没有对立的同声母小韵,则各声母均不注呼名。

可见,《私编》呼名虽然是对韵母性质的区分,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私编》呼名是对小韵韵母性质的区分,还没有扩展到对整个音系的韵母性质分类,这与韵书是以小韵为单位的编撰特征有关。不过,同一韵中,没有标呼名的小韵可用类推的方式确定,如平声“一东”韵所列见组声母小韵中,“见合”“溪合”小韵来自通摄合口一等,“见撮”“溪撮”小韵来自通摄合口三等,群母、疑母小韵均来自通摄合口三等,则其呼名亦当为“撮口”。(下文《私编》部分韵母呼名,据此推断)其次,《私编》的呼名还没有规范化,同样的呼名有不同含义,不完全是韵母特征的分类。

《射标》是以韵母为单位编撰的韵图,以呼名区分韵母性质的做法,无疑是受到《私编》的影响。其创新之处是将《私编》呼名由区分小韵扩展到对韵母特征分类,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呼名规范化。《私编》呼名内涵及其与《射标》呼名的关系论述如下:

(1)开口呼,李登的定义是“呼毕而口开”。《私编》“开口”有两重含义,一是与“闭口”相对的概念,一是与“合口”“捲舌”相对的概念。其中与“闭口”相对的“开口”是指来自臻山摄的小韵,属于韵尾特征的分类;“开合”“开捲”,则分别表示来自山摄的合口、捲舌。“闭口”表示来自深咸摄的小韵,“闭捲”则表示来自咸摄的捲舌。与“合口”“捲舌”相对的“开口”是指来自古开口一、二等韵的小韵,是韵头特征的分类,如“该”“根”“干”“歌”“冈”等韵母小韵,及入声“閤”韵母小韵。部分韵中,对立的两个韵母,一个标“合口”,则另一个未注呼名的韵当为开口,如入声“七曷”“葛”韵母,“九陌”“格”韵母。

《射标》“开口”相当于《私编》与“合口”“捲舌”相对的概念。以上与“合口”“捲舌”相对的“开口”韵母,《射标》均标“开口”,其他来源于古开口一等的韵母也标“开口”,如“高”韵。

《私编》“开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开口呼,这在其他韵中也有体现。如“五麻”韵系来自开口二等的“加”韵母为“开”,与来自合口二等的“瓜”韵母“合”相对。同一韵中知三章组与庄组小韵的对立,一般称为正、抵齿的对立,但“五麻”“七阳”韵知三章组小韵又称为“开”(其中“五麻”知三章组小韵为“叶音”)。止摄开口三等与蟹摄开口三四精组小韵平声的对立为“正、抵”,而上、去声的区别为“开、抵”。

(2)合口呼。李登指出,合口呼的特点是“两颐内鼓,胡禄是也”。《私编》“合口”是与同韵的“开口”“捲舌”相区别的概念,大部分注“合口”的韵母均来源于古合口一二等韵,如“公、乖、昆、官、戈、瓜、光、觥”等舒声韵母,“穀、聒、刮、国”等入声韵母。以上各韵母所注“合口”当指韵头或韵腹的特征,即今合口呼的特征。《射标》除“觥”韵外,以上各韵呼名均为“合口”。

《私编》“合口”同样不是十分规范的,还有单纯区分韵母特征的作用,如“十尤”所含“勾”“鸠”两韵母,来自开口一等的“勾”韵母为“合口”,来自三等的“鸠”韵母为“捲舌”。同为流摄一等精组小韵,平声为“合”,上、去声为“正”。同为宕摄开口一等疑母、泥母、来母小韵,平、上声为“开”,去声为“合”。

“六遮”韵来自假摄、果摄开口三等的“茄”韵母小韵多未注呼名;来自果摄合口三等的“瘸”韵母小韵注“合口”。此“合口”并非合口呼的概念,而是与开口三等韵母相区别的概念。例外情况是,“茄”韵母精母小韵亦注“精合”。

(3)撮口呼。撮口呼的特征是“唇聚而出,聚遇是也”。《私编》明确标“撮口”的有来自通摄合口三等的“弓”“掬”韵母,来自梗摄合口三四等的“扃”韵母。其他来自合口三四等的韵母多独为一类,内部没有对立的小韵,故没有标“撮口”。但“八谆”韵下附注“本韵(即'均’韵母)並撮口呼”。《射标》除“扃”“弓”“掬”“均”韵标“撮口”外,其他来自古合口三四等的韵母也多标“撮口”,如“居”“涓”“厥”韵。

《私编》“撮口”之名同样不是十分规范的,如入声“八黠”包含开口“閤”、捲舌“恝”、合口“刮”三个韵母,古合口二等生母小韵“刷”却注为“审撮”。平声“七阳”韵包含捲舌“江”、开口“冈”、合口“光”三个韵母,宕摄知三章组小韵注为“开”,而宕江摄知二庄组小韵注为“撮”。《私编》“瘸”韵母来自果摄合口三等,注为“合”,与来自果摄开口三等的“茄”韵母对立。“瘸”韵《射标》呼名为“撮口”。

(4)捲舌。李登对“捲舌”的定义是“舌卷上腭而为声,因烟是也”。从所举例子来看,“因”“烟”都是古开口三四等字,即今读齐齿呼韵母的字。从各韵所标呼名来看,标为“捲”的多为古开口二等见系声母小韵,如“四皆”韵来自蟹摄开口二等的“皆”韵母见晓组小韵,“十二寒”来自山咸摄开口二等的“间”韵母见晓组小韵(称为“开捲”)和“监”韵母见晓组小韵(称为“闭捲”),入声“八黠”来自山咸摄开口二等入声的“恝”韵母见晓组小韵。这些“捲舌”呼韵母小韵,实际语音当读齐齿呼。

“九阳”韵来自宕江摄开口二三等的“江”韵母见、晓组声母小韵,宕摄开口三等泥、来母小韵,“十尤”韵来自流摄三等的“鸠”韵母见晓组、泥来母、精组声母小韵同样注为“捲舌”,说明《私编》所谓“捲舌”实际上就是齐齿呼。其他来自古开口三四等的韵母之所以没有标“捲”,是因为这些韵母或为“闭口”,或独为一韵,因此没有标注呼名。

前文指出,“抵齿”是指止摄开口三等精组与蟹摄开口三四等精组(“正齿”)小韵的对立。除止摄开口三等外,《私编》部分精组小韵也称为“抵齿”,与“捲舌”含义相同。如来自宕摄开口三等的见组、晓组、泥来母小韵,称为“捲舌”,而精组小韵称为“抵齿”。来自流摄三等平声的精组小韵与其他声母小韵称为“捲舌”,而上去声精组声母小韵称为“抵齿”。

《射标》除“间”“监”韵保留“捲舌”的呼名外,其他《私编》“捲舌”韵母及来自开口三四等的韵母均标为“齐齿呼”(“姜”韵为混呼,见下文讨论)。李世泽之所以唯独在“间”“监”两韵保留“捲舌”的呼名,就是为了遵守其父“例论”的要求,将这两韵的见系字与“坚”“兼”韵进行区分。列字方面,《射标》以音韵来源为标准,“间”“监”韵均列古山咸摄开口二等字。但实际语音牙喉音与舌齿音有别,故李世泽在附注中进行了辨析,反映了古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字读齐齿呼的特点。因此《射标》在《私编》基础上,为“间”“监”两韵创造了新的呼名。“间”韵为“齐齿、捲舌”;“监”韵为“齐捲而闭”,即“齐齿、捲舌、闭口”的意思。

《射标》将《私编》的呼名由小韵扩展到韵母,将区分小韵韵母特征的名称演变为韵母性质分类的名称,并实质上已经将韵母的分类定型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这是李登父子在汉语等韵学与语音分析理论方面的创新和贡献。“讲'四呼’的历史,不可忘记李登父子”(宁忌浮2009:281),是为灼见。

(5)混呼。除了四呼之外,与《私编》不同,《射标》还有“混呼”一名。这一呼名不是韵母特征的分类,而是韵图列字方式的称谓。

《射标》与《私编》在韵母的排列方式方面有所不同。《私编》与《洪武正韵》一样,大致按旧韵十六摄的顺序排列;《射标》则根据实际语音读音相近的原则,以四呼为纽带,将各韵母分组排列。《私编》拘泥于《洪武正韵》等传统韵书,人为地区分古通摄和曾梗摄合口韵的读音。《射标》则将来自曾梗摄与通摄的韵母列为一组,但同样保留来源上的区别,只是在附注中以“旋开口”的方式加以人为区分。根据实际语音,《私编》来自曾梗摄合口一二等的“觥”韵母(《射标》为“肱”)与来自通摄的“公”韵母读音无别,均为“合口呼”;来自曾梗摄合口三四等的“扃”韵母(《射标》为“綗”)与来自通摄的“弓”韵母读音无别,均为“撮口呼”。这样,《射标》同一组韵母中出现了两对读音相同的韵母。为避免这一现象,又达到从音韵来源上进行区分的目的,《射标》将《私编》撮口呼“扃”韵母与合口呼“肱”韵母同列一栏,称为“肱綗”韵,并将这种不同性质韵母混列的现象,称之为“混”呼。

除来自曾梗摄合口的韵母之外,“混呼”主要出现在来自宕江摄的韵母中。《射标》《私编》来源于宕江摄平、上、去声的韵母及其来源与呼名对比如下:

表8.《私编》《射标》宕江摄韵母呼名对照
根据上表的比较,可以清楚地发现,“混呼”是《射标》将《私编》不同韵母,或韵母性质不同的小韵代表字混列而标注的呼名。(1)《射标》平声“光”“𢚇”韵,分别列宕摄合口一、三等字,《私编》均列“合口”呼韵母;《射标》“光”韵呼名仍为“合口”,“𢚇”韵参照其他来源于合口三等的韵母,呼名改为“撮口”。(2)《射标》平声“冈”韵所列宕摄开口一等字,《私编》列“开口”呼韵母,《射标》“冈”韵呼名仍为“开口”;《射标》上、去声“广、桄杠”“俇𩝽、誑強”韵,所列字来自宕摄开合口一三等,《私编》分别列“开口”“合口”“捲舌”等不同呼名的韵母中,故《射标》名为“混呼”。(3)《射标》平声“姜”韵所列字来自古江摄开口二等、宕摄开口三等,《私编》分别列“合口”“捲舌”“开口”等不同呼名的韵母中;上去声“讲”“绛”韵所列字虽同来自古江摄开口二等,《私编》同样分列“开口”“合口”“捲舌”等不同呼名的韵母中,因此《射标》“姜、讲、绛”韵均名为“混呼”。(4)《射标》入声韵“角”韵为混呼,原因与“姜、讲、绛”韵一致。

《射标》之所以要以“混呼”的方式列图,主要是为了从音韵来源上,以等为条件,将宕摄一、三等韵,江摄二等韵分别列不同的韵图。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射标》具有从切韵的角度,据传统音韵特征分韵列字的特点,但同时又对《射标》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特征持比较明确的认可态度。

3.《射标》对《私编》音系结构、语音特征调整的方式

《射标》和《私编》之间的音系对应关系,韵图列字、附注内容的内在联系,“呼名”承袭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地反映了《射标》实际上就是以《私编》所反映的实际语音为基础,参照《诗韵》,以横列传统三十六字母、重新梳理《私编》各韵母音韵来源的方式编撰的韵图。《射标》以韵图的形式对《私编》音系进行改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射标》以横列传统三十六字母的方式列图,将《私编》实际语音声母系统还原为三十六字母系统。按《四声等子》等传统韵图始见终日的顺序,以端、知组,精、照组声母同栏重出的方式排列三十六字母。

(2)《射标》比较严格地遵照《诗韵》,按照音韵来源列字,改变了《私编》按实际语音列字,以及同来源的字分列不同韵或韵母的做法。如《私编》止、遇、臻、山咸摄三等非组字列“支”“模”“文”“寒”韵,入声“曷”“陌”韵,分别读齐齿呼、开口呼、合口呼;《射标》多据音韵来源将非组字列撮口呼韵母图。《私编》遇摄庄组字列“模”韵,效摄知章组日母字列“高”韵,宕摄知三章组读开口、宕江摄知二庄组读撮口;《射标》将知庄章组三等字均列来源于三四等的韵母图。《私编》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与宕摄开口一等入声牙喉音读音合流,列“七曷”韵;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舌齿音与二等入声列“八黠”韵;《射标》将山咸摄开口一等入声均列“閤”韵图。

(3)韵图列字方面,《射标》一般情况下以《私编》小韵韵目或同小韵字为韵图切字,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列、改列或删减了切字。以《射标》来自通摄的“公”“供”韵图列字与《私编》“一东”韵“公”“弓”两韵母小韵为例,比较如下(声母按《射标》顺序排列,《射标》知组本列端组声母位,今移列照组声母下):

除声母数量不同,以及列字规则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外,《射标》各声母位代表字与《私编》各小韵基本一致,或用《私编》小韵韵目做切字,或以同小韵字做切字,但在《私编》基础上增列了部分切字。这些切字部分是根据《诗韵》增列的,如“供”韵端组声母位列古冬韵一等字,显然是不符合韵母“撮口”的特征。《广韵》冬、钟韵《诗韵》合并为“二冬”,《射标》“供”韵以《诗韵》“二冬”韵字为主,“供”韵图端组声母位无字,故填古冬韵一等字。部分切字则是按音韵来源分列的,如《私编》据实际语音将“蒙瞢”同列“蒙”小韵,《射标》据音韵来源将二字分别列“公”“供”韵。此外还有根据传统韵图增列切字的现象,如“公”韵增列的“𩑓㟅𢓱”,“供”韵增列的知组字“中忡虫”与《四声等子》一致。

(4)以四呼为纽带,将《私编》实际语音读音相近的韵母分组,以附注的形式说明韵图音与实际语音的矛盾。

《私编》根据实际语音,对同摄的韵进行了离析和归并,但各韵的排列仍然大致遵循《洪武正韵》的顺序,对《洪武正韵》没有合并的通摄和曾梗摄合口韵仍然保持人为的区分。《射标》则以韵母分栏的方式,将具有四呼关系的韵母同列一栏,如通摄和曾梗摄,但在列字上严格区分其音韵来源。这种严格遵守音韵来源的列字方式,不仅与实际语音相去甚远,也与《私编》有一定的差距。为调和韵图音与实际语音的矛盾,《射标》以附注的形式辨析了韵图列字与实际语音的差异。

根据实际语音对《洪武正韵》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进行调整归并,是《私编》具有非常重要的语音史研究价值的主要原因。列字过程中,对各韵母所包含的不同来源的韵或小韵字进行辨析,也是该韵书的编撰特征之一。《射标》据音韵来源不同对各韵字重新排列,实际上就是对《私编》这一做法的延续。但以横列传统三十六字母的方式,将《私编》根据实际语音离析的韵重新按传统音韵来源进行排列,则是一种更为保守的做法。李登编撰《私编》是“为识字设,非以为韵语具”,故“吾求吾天”。李世泽编撰《射标》是为了“切韵而作”,故以遵循传统音韵来源为原则。不过,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李世泽将不同来源的韵列为一组,以附注的形式对韵图列字读音进行辨析,都是以实际语音为基础的,这为从另一方面分析《射标》《私编》实际语音提供了佐证。

4.《横图》的承袭关系

以上《横图》《射标》与《私编》之间内容的比较,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横图》是以增列四声重出字的方式在《射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射标》是采用传统韵图三十六字母的方式,以韵母为单位,对《私编》韵母按音韵来源重新编排的韵图。《私编》是以南京(“留京”)音为基础,对《洪武正韵》音系进行编订的韵书,创造了以“呼名”对同一韵内声母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小韵进行辨析的术语体系。《射标》发展和完善了“呼名”,将“呼名”作为区分韵母特征的术语,汉语四呼由此定型。“混呼”是指《射标》混列了《私编》不同的韵母,或不同韵母的切字,是一种特殊的列图方式。《射标》以韵图附注的方式对实际语音与韵图语音的差异进行了辨析,其实际语音基础与《私编》完全一致。《横图》的承袭关系列表如下:

釐清《横图》的承袭关系,对重新客观、准确地认识《横图》在等韵理论与语音史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重新梳理明代等韵理论之间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离析《横图》系列等韵著作不同的语音成分,挖掘其语音史研究价值,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耿振生.1998.《明清等韵学》,北京:语文出版社.

李军.2011.再论《韵法直图》呼名的来源与混呼的性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5:82-89.

李军.2014.《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与《洪武正韵》的关系,《语言研究》34.2:95-105.

李新魁.2004.《汉语等韵学》,北京:中华书局.

宁忌浮.2009.《汉语韵书史·明清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郑荣芝.1999《韵法直图》与《韵法横图》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注释:
*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302的资助。《语言科学》匿名评审专家给予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1] 有关《横图》对《切韵射标》内容的改动,《切韵射标》的实际语音及其与《书文音义便考私编》的比较,我们已另文讨论,待刊。
[2] 本文所据《书文音义便考私编》版本为庆应义塾大学所藏万历丁亥年刻本。
[3] 见明盱眙冯应京《皇明经世实用编》卷二十五《韵筌》。
[4]有关《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的基本情况,详见李军“《切字捷要》的编撰及其与《韵法直图》的关系”,《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李军《切字捷要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
[5] 见河野通清享保十八癸丑(1733年)所著《字汇卷末衡直图解》,日本国会图书馆藏。
[6] 以声母组为单位,同组声母亦有不标呼名的现象,见下文分析。“-”表示该组声母没有列字,未标注表示该组声母未注呼名。各韵上、去声与平声呼名不同亦加以标注。

【作者简介】
李军,湖南隆回人,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

相关链接:
李軍、楊豪丨河野通清《字彙卷末衡直韻圖解》述評

“书目文献”约稿:凡已经公开发表有关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古籍新书介绍、文史期刊目录摘要等均可。来稿敬请编辑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夹压缩方式配图(含个人介绍),发到邮箱njt724@163.com。感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