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大多数中医群聊没啥意义

 新用户1279Y13h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前两天在《青年中医成长的捷径》下面放了个群聊二维码,其实那个群是活动报名群。

是我将要以九州上医馆上学学堂招聘人员的身份进入各地中医药大学进行招聘宣讲+交流会活动,于是想着那些在校的同学可以进群,方便到时在群内报名和通知活动举办地点等。

由于当时把名字叫成“上医学堂青年医生交流群”,很多读者误以为是专注搞青年中医成长的交流群,很踊跃的加入。

昨天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赶快去群里面解释了一番,把名字改成”上医学堂活动群“,让那些想着来交流医术啥的朋友可以先退群了,免得耽误彼此的时间。

1

我是没有什么心情搞什么中医交流群了,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缺乏相关的共识,往往都是各吹各的,按照各自的理论体系去完成各自的逻辑闭环,经常都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往往到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同时我很清楚自己的势能并不足以镇住那些口嗨派,没有足够的能力起到最终一锤定音的效果。

就像当初和别人调侃的“群龙无首”:一堆人都觉得自己是龙,都是想着自己当龙王,压根不服别人。

与其浪费时间去搞这些没有什么结果的事情,不如老老实实让一个群聊回归功能性。

而且中医行业,说得好听是百家争鸣,说得难听是山头林立。

很多中医师党同伐异,对内抱团取暖不断强化自己这一派最牛逼的固有印象,对外一视同仁的鄙视所有不学自己这一派的所有医者。

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调侃,那些当下最牛逼哄哄的中医学派领袖,其实都是教主。

人家搞的不是中医学派,是唯一真神教。

我个人待过的中医群里面,氛围最好的往往都是“众星捧月”型的群聊。

一堆菜鸡捧着一个大佬,给大佬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

大佬高兴了,就分享一些东西。

如果出现有成员提出和大佬意见不符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看法,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只需要发动菜鸡们站队(菜鸡们往往都会习惯性选择站队大佬),就会把提出异议的人陷入孤立之中,往往那个人受不了这种被菜鸡围着啄的感觉,就主动退群了。

于是菜鸡们又回到了大佬时不时投喂的舒适圈,群内又恢复了和谐愉快的氛围。

有同学之前问过我,有没有什么高质量的中医群聊拉他一下。

我就说,如果你是高质量的中医师,自然有人邀请你加入。

像我就不是高质量的中医师,自然就没有什么高质量的中医学习群聊。

真的想加也不是没有,付费就好了。

我看那些技术教学群的氛围往往都挺好的,老师讲真东西,大家问真问题。

2

上面那些话,搞得好像在打脸前几天的文章,前几天刚说青年中医相互交流是最好的成才捷径,现在又说大多数中医群聊没啥意义。

其实不是的,首先是最理想的交流,肯定还是线下+设计好交流的流程,大家都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至于像在群里面那样都是只言片语碎片化的表达;

其次是线上真的要学习肯定是学网课+向老师请教,线下适合用于检验和深度复盘;

然后就是,真正高质量的中医学习群聊(小组)肯定都是人数很少的。

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往往都是得成员内部推荐+群聊负责人考核过才能通过的。

都是得先三观契合,然后才能吸收进入的。

我认识的那几个高水平青年中医师,他们的深度交流学习圈子往往都是10个人以内的。

他们是非常不愿意让自己的圈子被”灌水”的。

他们宁愿自己建粉丝群之类的去教菜鸡,也不愿意让菜鸡来拉低自己核心交流群的质量。

我自己的社群里面,也有大佬表达了,想要让青年中医通过交流来共同成长,可能发心是好的,但是很容易走偏。

毕竟青年中医也很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辨证体系啥的,已经有自己的一套中医观了。

如果在没有事先确定相关共识和大佬引领的情况下凑到一块,搞不好就是菜鸡互啄,到最后要么都聊各种很虚的诊疗技巧啥的,要么就是各说各话。

3

我的思路一直都是先学习比较客观具体可量化的技术,比如各种针推技术等,然后再进入专病专科方案的学习。

内科的各种所谓的体系,归根到底,都是假说罢了。

先老老实实搞辨病,积累面对具体病种的治疗方案和实用技术,而不是在各种辨证体系里面被绕得晕头转向,陷入到各种辨证体系的假说之中走不出来。

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中医内科学》里面的痉证,7个证型用到了6种辨证体系,每种体系都说得头头是道逻辑自洽,学生拿来考试当然是毫无问题,真的到了要应用的时候肯定还是没法指导临床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真的想要通过中医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提升,最理想的还是找个自己信奉的大佬,先专心把人家的东西掌握好,不要贪多,不要指望刚出来就“融合各家体系”

然后再以外治技术帮助自己临床积累患者群,积累信心,然后再不断积累具体病种的治疗方案,形成自己的临床指南,在临床和与同道的交流中不断修正。

追求能落地的具体技术,而不是空泛的学术假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