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遭遇221年来最大“蝉灾”,在中国北方是美食,为何他们不敢吃

 老陈聊科学 2024-04-17 发布于安徽

中国的蝉蛹在北方叫做“知了猴”都卖成特产了,100多块一斤野生的都供应不上,全靠养殖。然而美国却为即将出现的221年来最大“蝉灾”而发愁,因为届时将有数万亿只蝉走爬出地面,噪音超过110分贝,造成巨大的噪音骚扰。

但是,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是:泼天的富贵来了,一场知了猴盛宴即将上演。

可是问题是,美国居民很少有人吃这玩意,到底是不好吃,还是不能吃,或者干脆不能吃?

要知道,刚刚破土而出的末龄幼虫“知了猴”在北方是一道名菜,很多地方都吃成了特产,干炸椒盐、爆炒、油炸、烧烤……

各种吃法一应俱全,同时蝉蛹、蝉壳还是常用的中药,哪怕美国人不吃,抓起来冷冻出口,也是万亿市场的份额。

那么,既然不吃也不抓,肯定是有深奥的问题在里面。

其实,新闻中报道的是美国的“周期蝉”(英文:Magicicada),早在2021年,就有新闻报道美国东部地区就有警告说有300亿只要破土而出,并且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夸张的报道,越传越离奇。

周期蝉在北美有2个周期,分为周期17年和13年的蝉,而根据分布地区不同,在美国大约16个州普遍存在不同的周期群体。所以,2021年那一批周期蝉并不是2024年将要爬出来的。

今年要爬出来周期蝉恰好是13 号群体的十七年蝉复苏的时间,同时还是 19 号群体的十三年蝉的复苏时间,两者交织在一起,所以媒体用了“13*17=221年“这个骇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人阅读新闻。

加上本身周期蝉形成的原理,一个13,一个17,都是质数,让人感觉到“上帝可能掷骰子”,所以比较感兴趣。

客观地说,世界上有三千多种蝉,但是大部分生命周期都是一年,只是北美地区的周期蝉很特殊,他们的生命周期要么13年要么17年,所以可以制造出类似于“百慕大三角”之类的神秘话题,本质上还是花边新闻的一类。

至于周期是13或者17的成因,科学界众说纷纭,争议还比较大,有“躲避天敌说”,有“气候因素说”。

还有比较有趣的“遭遇说”,意思就是每一年周期蝉的祖先都与天敌遭遇,结果就是在天敌多的年份进行了淘汰,只剩下周期为13年和17年的群体。后来科学家们用数论分方法论证了该结论的合理性,与分解质因数基本类似。

至于美国人为什么不吃蝉,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周期蝉”属于北美地区独有的蝉类,最显著的外貌特征其实是“红眼”,一是,每一个地区不经常出现;二是,出现地区4-6周内集中出现,即便想吃也吃不完。

这就造成了,即便周期蝉是美味,但是一个地区出现一次,很快就消失了,食谱都没研发出来。

其实,周期蝉在美国很⻓⼀段时间得不到好评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殖⺠者把突然⼤量出现的周期蝉误认为是蝗⾍,300多年前,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田纳西地区经历了一场恐怖:大量的蝉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每公顷数百万只蝉实在让人害怕。

即便现在不少美国⼈看到成群的蝉就会联想到圣经上瘟疫,甚⾄⾄今⼈们都称呼周期蝉为蝗⾍。哪怕周期蝉不会造成蝗⾍那般的灾害,⼈们最关⼼的问题依旧如何杀死它们。

当然,全世界都有美食爱好者,俄亥俄,宾州也有很多17年蝉的食谱,只不过迟迟等不来它们爬出地面,后来食谱也就丢在一边了。2004年,周期蝉大爆发的背景下,马里兰大学的一位名叫珍娜贾丁的研究生就出版了《蝉的美味:烹饪和享用周期蝉》一书,但是笔者看看了,找到没有普及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