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然养生:命在思中 思正果正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24-04-17 发布于海南

德然养生荐读——弘一法师转念真言14句

自性若悟,心灯长明。

自性若悟,心灯长明。

大师之言,常读常新,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弘一法师经典名言,愿读者能得到启示:

1. 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意味着人应该专注于当下,不应纠结于过去的事情或人际关系。一切向前看,烂事烂人,是来渡你的,当断即断,过去了即重生。

2. 前世相欠,今生才会相见: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有前世的因缘。

3.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强调了心态的转变对于生活的影响,放下执念可以获得内心的自由。

4.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比喻人的行为和思想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就像回声一样。你期待的,有一天会来到。

5.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说的是高尚的友谊是平淡而纯净的。不常联系,却总不相忘。人生有两三个这样的知己,足矣。

6. 宁静来自内心,不要到外面去寻找:告诉我们内心的平静是自己给予的,而不是外界赋予的。向内索求,比向外索求更有意思。

7. 生命中许多事情,其实早已注定: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既如此,反而坦然了。

8. 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意味着与其为得不到的东西烦恼,不如安心接受现实,保持内心的平和。心态和,万事安。

9.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这句话提醒我们,事物往往不会完美无缺,过于追求完美可能会导致失衡。同样,人也应该避免过于自满,要保持谦逊和自省。

10.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我们能知足常乐,心态就会愉悦;当我们不再有所求,品格自然会提升。这是一种追求内心满足和精神提升的境界。

11.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这句话强调了人生态度的平衡。虽然生活中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我们的行为举止要谨慎,气度要宏大。

12.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于自悔,终至小不谨,小事不谨,酿成大祸:大师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侥幸成功或获利而沾沾自喜,忽视了谨慎和自省的重要性。小的不谨慎可能会积累成大的灾难。

13.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这句话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当我们的知识和见识不足时,容易过分担忧;当我们缺乏自信和威严时,容易发怒;当我们缺乏诚信时,则容易言辞过多。

14.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谨慎慢行,避免冲动和急躁,以免后悔;在冲突和争执中,懂得退让和妥协,可以避免祸端。

弘一法师的佛学智慧和生活哲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永远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当你难以理解他人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番。

看过这样一段话: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不是勤奋程度,而是思维模式。

一个人思维的层次,决定着他生活的状态。

推倒自己的墙

这世上没有谁的成功之路,是风调雨顺的。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妨及时调整思维,另辟蹊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堵墙,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它可能是老旧的观念,桎梏着你对事物的判断,也可能是固有的经验,束缚着你做事的方法。

在一堵堵高墙中,你就如一个自缚手脚的人,封闭在狭小的世界中。

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与其待在原地打转,不如索性推倒思维的高墙。

想不通的事,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走不通的路,那就试着拐个弯。

学会打破固有思维,每推翻一堵墙,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丢掉手里的尺

每个人生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所处的境遇都不相同。

一味灌输自己的观念,只会惹恼别人,同时令自己横生烦恼。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口味和活法。

你认为的康庄大道,也许是别人心里的荆棘之路;你以为的精彩人生,或许对方只觉得吵闹无趣。

这个世上,本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生,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无论别人怎样选择,都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对方。

丢掉手中的尺子,允许别人做别人,才是一个人清醒的思维方式。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现实中,多的是不相同的经历,少的是相通的悲欢。

当你难以理解他人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番。

站在别人的角度,往往会更容易察觉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心意。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难以接受的人或事。

排斥与抱怨,只会使自己更加烦恼。

当你能够换位思考,便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人生海海,不是每个遇见的人,都会和你有着相同的经历。

当你站在对方的立场,自然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悲欢,收获真心。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往往都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

学会换个立场看问题,那些想不通的人和事,最终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心灵是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

你知道吗?

我们的身体拥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疗愈能力、自我适应能力、自我觉醒能力、自我救赎能力。

人体,就相当于一个小宇宙,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拥有强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是一个蕴藏宝藏的宝库。而打开这把宝库的钥匙,就是人对自己的发自内心的相信。

01

心念有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当你认为自己不行时,你真的就不行了;当你觉得自己病倒了时,就真的起不来了;当你认同医院的判决只能活3个月时,3个月就是你的死期…

这是一个看似很荒诞,但却又很现实的事实。很多人生病后,不是死于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恐慌、担忧和畏惧。

而事实上,真相是:当你有坚强的信念不被负面情绪牵动,坚定地保持意念不倒时,一切都能够无可限量!

02

你的心,足够的坚定吗?

国立台湾大学病理科教授李丰,年轻时在加拿大留学,被发现患上癌症,只能活6个月,在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疗效不佳。

于是她决定暂时放弃,依靠内心观念的修正、饮食生活的调整、身心健康的训练来让生命重焕生机,结果至今她已经多活了三十多年。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神医跟随,它就可以疗愈我们的身心各种问题。管理好你的心念、情绪才是长寿秘诀。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业刊物《心理科学》,在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很有趣的实验成果:通过改变一个人内心对自身视力的预期,能改变他真实的视力水平。

普通的视力表是上大下小,于是被测者就有一个心理预期,越往下就会越看不见。而在这项实验中,实验者将视力表的字幕设计为上小下大。被测者的心理预期被扭转过来,越往下,应该看得清楚。

实验结果惊人,被测者的视力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普通视力表中看不清的字母现在也能看清楚了。

这个实验的效果有点像“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于对医生信任、自身的心理暗示和疗效的期待,就完全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效果。

这意味着,人的心与身之间,意念与躯体之间,存在着奇异而隐秘的联系。

如果相信它会影响你,它就会;如果你不相信,它就不会。

所谓的“身心健康”,“身”是具体的,而“心”却无形而难以捉摸;我们在解决各种身体状况时,只会直来直去的解决身体症状,这样真的正确吗?

在刻板印象下,人生来到了四五十岁就会步入衰老,很多人也自此开始喜欢追忆往昔,甚至谈论退休生活,俨然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

难道年龄大了就意味着一定老了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好莱坞曾拍一部名为《倒时钟(Counter Clockwise)》电影,影片基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案例。

一位名为艾伦·朗格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在1979年做过一个实验:

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样。
她邀请了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随机分为8人一组。
一组人让他们生活在时空胶囊里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人们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等50年代的国际时事等;他们需要像在20年前一样打理生活的一切,从起床、穿衣服到收拾碗筷以及走路。
而另一组,则是在完全相同的饮食作息条件下,用怀旧的方式回忆和谈论1959年发生的事。

实验的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

实验前,他们几乎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实验一周后,不仅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步伐、体力都有了明显改善。

而“活”在20年前的老人们进步更加惊人,他们手脚更加敏捷,智力测验中得分更高。甚至局外人,在看到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面对如此结果,直到今天,我们虽然仍难以解释那一个星期中,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

但是,从心理上真正地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身体就会做出相应的配合,这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这也证明了,衰老不单单是机体的老化,也来自心理的暗示。生理会引起心里的变化,心念更能导致生理的改变。

03

心随境转,身随心转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惯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比如说人老了,记忆就一定衰退吗?答案并不是绝对的!真正抑制我们潜能的是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衰老和人体机能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思维定势极具杀伤力。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由自己决定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就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年轻和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