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脾之道在于平衡

 观箴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导致体质失衡,脾胃功能减弱,出现各种不适。面色萎黄、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等症状,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而胃肠淤堵,纳呆腹胀,呃逆反酸等,则是脾胃升降失调所致。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是脾胃旺盛期,此时养脾胃,效果最佳。

脾胃同居中焦,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平衡。脾气主升,将气血精微输送到全身;胃气主降,将食糜残渣下行于肠。升降有序,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当脾胃升降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症状。

脾不升清,气血不足,就会出现虚的症状;

胃不降浊,气血停滞,就会出现淤堵的症状。

虚则生寒,堵则生热,导致脾胃同病,寒热错杂。

1

如何调理这种又虚又堵、又寒又热的体质呢?

单纯的补虚、通泄、散寒或清热,都可能顾此失彼。我们可以采用“辛开苦降”的方法,兼顾升降、寒热。辛开苦降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辛温药与苦寒药的配伍,来调节脾胃功能。

辛温药能开能行,温能化,能升发脾胃阳气;

苦寒药能降能泄,清能燥,能降泄胃中浊气。

两者相用,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温一清,既能调理脾胃升降,又能平衡寒热。如此,脾胃得养,升降有序,寒热平衡,自然就能远离虚弱淤堵的困扰了。

在探寻平衡之道的过程中,我们深知脾胃的和谐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脾主升,胃主降,二者的协调运作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当脾胃功能失衡时,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恢复其平衡,这就是辛开苦降法的精髓所在。

辛开苦降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其成方众多,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当属《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夏泻心汤。这个方剂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和大枣组成,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精妙绝伦,它巧妙地运用了辛开苦降的原理。首先,半夏和干姜作为辛温药,能够开结散寒,使脾气得以升发;而黄芩和黄连作为苦寒药,则能够降泄除热,使胃气得以通降。这两组药物相互配合,一升一降,使脾胃气机得以调和。

在寒热同在的情况下,脾胃往往处于虚弱状态。此时,需要用人参、大枣、甘草这三味药物来补益中焦,增强脾胃的功能。这种组方思路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2

辛开苦降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调养应用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选择陈皮来调理脾胃气机。陈皮味辛苦,具有行散降燥的功效,能够调和脾胃之气。当感到脾胃不适时,可以用3~5克陈皮泡水喝,以理气燥湿、通畅脾胃。

3

穴位调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天枢穴是调理脾胃气机的重要穴位之一。它位于肚脐旁开2寸的位置,是全身升降的枢纽。通过按摩天枢穴,可以调和脾胃之气,促进升降平衡。将你的指尖轻轻放置在这个穴位上,感受其脉动。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温柔而坚定地按摩这个穴位,持续1到2分钟。接着,反转方向,以逆时针的方式再次按摩。这样的按摩方式,既有助于调和气血,又能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力量。

4

如何照顾号我们的脾脏

脾脏喜欢干燥的环境,这是为了保持其升清的功能。古人有言:“脾燥则升”。因此,我们应当避免过多摄入寒凉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寒湿之气困扰脾脏,导致其功能受阻。再来说说胃部的保养。胃部需要水润的环境来维持其降浊的功能。古人曾言:“胃润则降”。因此,我们应当避免过多摄入高热和辣性的食物,以免伤阴火旺,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总的来说,通过按摩天枢穴,以及注意脾胃的保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其健康和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