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与项英三年游击战“共产党苦成这样,还有雅兴读唐诗,真怪”

 凤凰山居士 2024-04-17 发布于江西


三叔历史观2021-01-11 16:33

大军西去气若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山河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这是陈毅1936 年在赣南五岭山脉一带游击时赋的一首诗,是陈毅与项英等同志在赣粤边坚持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的真实写照。
长征前夕,陈毅在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不幸右胯骨被敌弹击中,造成粉碎性骨折,直到长征出发前才由周恩来亲自安排,给他做了手术。周恩来还告诉他:中央因陈毅腿伤,不能远征,决定他和项英等领导人留下来,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陈毅知军善战,负责军事。
陈毅后来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赣粤边位于赣南与粤北交界处,以大余岭之油山为中心,北与诸广山相连,南与九连山接壤,包括江西省的信丰、南康赣县、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和广东省的南雄10个县的部分地区,中心区域在信丰、大余南雄三县毗邻之边界。
这群山连绵,千峰万壑,漫山遍野地密生松、柏、槲、桦、杨等各种树木,还有成片的竹林,缠绵的藤萝遮天蔽日,形成一望无际的树海。地势险要,便于隐蔽,是坚持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
4月中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长岭召开了军政干部会议。项英在报告中,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提出了新的斗争方针,作出了新的部署。
陈毅在讲话时指出:红军主力转移,我们突围到油山,这是革命的低潮但革命的高潮终究要到来,革命前途是光明的。
同时,他提醒大家:“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革命的现实是困难的,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更困难的局面还要来的。”
陈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同敌人死打硬拼。他深刻、生动地说:“如果跟敌人硬拼,拼掉一个少一个,正符合敌人消灭我们的意图。”
“目前主要是保存力量。现在留下的同志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革命的“血本”,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革命红旗不会倒,斗争一定要开展!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
项英、陈毅的讲话,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坚持游击战争的勇气和信心。
春去夏来,赣粤边的“清剿”与反“清剿”的斗争激烈地展开。陈毅等为了缩小目标,便把游击队化整为零,多则10余人,少则三五人,成为武装工作队,把打游击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与敌人在茫茫大庾岭里展开周旋。
在反“清剿”斗争中,陈毅拄着根树棍,拖着条伤腿,带着两个警卫员连日整月地奔波于各游击区中,常常和敌人遭遇。
斗争是严酷的,对于陈毅来说,更烦人的是他经久不愈的腿伤。
由于没有药物,加上风吹雨打,他腿部伤口反复感染,行走困难,后来叫警卫员帮他挤,警卫员见他冷汗直淌,全身颤抖,怎么也不忍心用力挤,陈毅就叫人拿根带子把伤腿绑在一棵树上,下令瞥卫员用力挤。
这样终于把脓血挤干净了,还挤出了一小块开刀时没有取净的碎骨。也怪,从这以后他的伤口居然好起来了。
由于敌人的“清剿”,生活越来越困难。20年后,陈毅在《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写道:“在敌人'清剿’紧张的时候,断粮是常有的事,这时就来上个“靠山的吃山”吃竹笋吃野菜、吃杨梅、吃各种野水果。有时还可以打野猪,打山鸡,或者干脆抓蛇吃,好在山是大山,只要胃口好,吃的东西总不少的。
有一夜,他们和一连保安团的匪兵遭遇上了。陈毅和警卫员急忙埋伏在路旁水沟的芦苇里,屏住呼吸,紧握短枪,准备与敌决一死战。
可是,这几个国民党兵也十分乖巧,他们知道,红军游击队在暗处,他们在明处,搜不到还好,搜到了小命难保,因而只是“等因奉此”地呼啦一下,便大声报告:“没有发现。”
“混蛋!”一个排长模样的骂道,“我亲眼看见他们钻进去了,你们滚开!”
他打着手电筒,雪亮的电光在陈毅身上几次掠过。陈毅瞪大眼睛,手中的枪已经压下了第一道扳机:
突然,那位排长大叫一声,他搜到了一只鞋!他把芦苇一翻, 正好把陈毅盖得更严了。匪排长正想顺藤摸瓜,那边又有一个匪兵大惊小怪地喊:“我拣到一个挎包!"匪排长被引到另一个方向去了。
好险哪!陈毅的心里捏了一把汗。
敌人把挎包翻了个底朝天,里边只有牙具和两本书,其中一本竟是唐诗。
敌排长不胜惊讶,大惑不解:“共产党苦成这样了,还有雅兴读唐诗,真怪!”
不一会儿听着匪兵骂骂咧咧地走了。但陈毅和警卫员们还没有出来。因为敌人越来越狡猾,为了引诱游击队出来,当官的常故意高喊口令:“撤退”,其实只走了一半,另一半仍在原地静候。有时真的全体走了,不一会儿又杀一个“回马枪”。
陈毅和警卫员们一直藏到下半夜才从芦苇里出来。
项英、陈毅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对反“清剿”战斗的原则作了规定:不是盲目地有仗就打,而是有目的地打;要打能扩大政治影响的仗,打能发动群众的仗,打能得到物资补充的仗;不打硬仗,而是“赚钱就来,赔本不干”,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当时,国民党对陈毅等造了很多谣言。开始,国民党报纸称“陈毅股匪”。有人问他“陈毅股是谁?”陈毅答:“陈毅股”不是股市上的股票,那就是我。股者,一股两股,不成名堂之谓也。”
过了些日子,国民党报纸又称陈毅部为“陈毅散匪”。又有人问他:“陈毅散”又是谁?”陈毅又答:“陈毅散”不是中药中的丸散膏丹,那还是我。”
那人感到奇怪,说:“你怎么改名字了?”陈毅笑了笑说:“股”的资格不够了,是谓之“散”。这样更好,目标小,少麻烦。”
陈毅的乐观精神使大家增强了信心。
1936年11月,陈毅在梅岭被敌围困20余日,难以脱身,他当时奋笔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以为绝笔: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说也奇怪。就在陈毅留下“绝笔“的当天,敌人没有来搜山,原来此时已发生了西安事变,国民党的注意力转移了,也就暂停搜山了。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中国革命的历史又行将翻开新的一页了 。
历数先烈辉煌事迹,无不让人敬仰。即便是在艰苦的日子能咬牙坚持已是不容易,可中国的前辈们就是这样迎难而上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我们争得今日的安乐幸福。也应证了那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