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学家专辑——帕森斯

 花间挹香 2024-04-18 发布于贵州
图片

塔尔科特·帕森斯

Talcott Parsons

1902.12.13—1979.05.08

图片
图片

·一切都要从帕森斯开始……·

01  outset

如果有社会学理论专业课程学习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课程开头介绍的都是涂尔干、韦伯这样的名家。

但是为什么从他们开始?

——最初的源头就来自帕森斯。

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

他最初攻读的是生物学专业(敲重点),随后是经济学。

从美国去德国求学,在已故的韦伯的学术圈中学习,不可避免的要受其影响。

同时,帕森斯质疑美国的功利主义思想,试图绕过美国经济学的霸权,从而积极借用涂尔干和韦伯的思想,也使得美国人通过帕森斯了解到涂尔干和韦伯,也因此他们的思想得以扬名。

帕森斯的思想一度在社会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猛烈抨击,不断涌现出冲突论、符号互动论、交换论等诸多学派……

【1902年12月13日,塔尔科特·帕森斯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水镇(Colorado Springs),父亲是公理会牧师,后来成为俄亥俄州马力雅塔学院(Marietta)的校长。帕森斯在安默斯特学院就读时专攻哲学跟生物学,也曾考虑过从医,但当于1924年取得学士学位时,他已决定专心致力于社会科学,随即赴英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前身),在那里的一年中,他接触到许多学者的作品,哈洛德·拉斯基(Harold Laski)、陶尼(R.H. Tawney)、霍布浩斯(Leonard Trelawny Hobhouse)、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特别是后者。

塔尔科特·帕森斯1925年他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当时虽然马克斯·韦伯已经去世多年,但他在此校的影响力依然深远。帕森斯在此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1926到1927年)在安默斯特学院教书。稍后他被哈佛大学聘请为经济学讲师(instructor)。

1931年,在仍是讲师的情形下转任到刚成立的社会学系;他一开始的晋升之路很缓慢,在当了六年的讲师后才晋升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一直要到1939年才升上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1937年,这一年他发表了《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此书马上为当时还是默默无名的助理教授带来学术上的声望,且让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在他的主导之下,哈佛于1946年成立一个跨领域的“社会关系学系”,融合多种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由帕森斯出任第一任的系主任。他一生都致力于社会学的专业化,非常积极参与“美国社会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事务,1949年出任学会理事长,曾任六年秘书(1960–1965),又担任1965年首次发刊的“美国社会学人 ”(American Sociologist)之初任总编辑。1967到1971年担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理事长。曾在哥伦比亚、芝加哥、剑桥、史丹福、约克等大学担任访问教授,虽然在1973年从哈佛退休,之后仍然著书、演讲不断,并在钮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宾州大学跟加大柏克来分校访问教学,在社会学跟知识界发挥莫大的影响力。于1979年5月8日在前往德国的旅途中去世。】

(以上摘自百度词条)

图片

在古典社会学家中,帕森斯是最明显意欲提出整合社会学理论的方法。

其全部理论社会学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关键问题。他的理论早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后期则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功能主义学说,完善和发展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做出了系统考察,形成新进化论的观点。

图片
图片

02 主要思想

一、社会行动理论

(一)唯意志行动论

    帕森斯将社会行动作为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但他强调行动者主观选择行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外在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对行动者的影响。由于帕森斯强调行动的目的性、意志性和主体性,他的行动理论又被称为“唯意志的行动理论”。

(二) 单位行动

    帕森斯考察了构成行动的各个要素,并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

    他用“单位行动”来说明该框架的基本概念,每一个单位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目的、情景、规范。

    也就是说,行动者为实现其目标会采取一些手段,但手段又同时受到情境和规范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之下,行动者会选择最合适的手段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帕森斯的单位行动将功利主义中所忽略的内容加之于个体的行动中,他反对功利主义所认为的行动者为实现目标只会选取目标最大化的手段,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价值、规范等)

    ·在该阶段,帕森斯尽管提到了行动系统的概念,但其主要倡导的是一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后来,帕森斯放弃了这种唯意志的学说,导向了决定论;强调行动不再取决于行动者的选择而取决于社会结构;行动的主观方面消失,剩下了客观性结构因素的制约和调节。

二、社会系统理论

(一)社会系统

    1、社会系统概念:个体的行动者依据其行动和价值取向的构造确立互动模式,互动模式制度化以后就成为了社会系统。帕森斯的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一个附属系统,其他两个子系统是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帕森斯在后来又增加了一个行为有机体系统。

    2、社会系统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制度化指处于一定地位的行动者之间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受到规范的调节和文化模式的影响。制度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构,制度化了的角色构成了社会系统。

    3、互动如何制度化

    (1)具有各种倾向的行动者进入互动情景。

    (2)他们的倾向反映了他们的需要结构,以及文化模式的内化如何改变这种需要结构。    

    (3)行动者互相调整各自取向,规范经由具体的互动过程而产生。

    (4)这种规范作为行动者彼此调整自己取向的方法出现,同时又受总的文化模式的制约。

    (5)这些规范调节其后的互动,并使其稳定。

    通过这一过程,制度化的模式建立、维持或改变,社会系统形成或存在。

    4、制度化的模式维持

    社会结构可能因为新成员的加入和人们不按角色期待去做而发生偏离。这两种偏离可能会造成社会结构的解体。

    因而社会系统需要两种机制对其进行调整维持,维持一种统一的价值体系:一是社会化机制;二是社会监督机制(社会控制机制)。

(二)模式变量

    1、模式变量:模式变量是帕森斯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类型学工具)

    具体分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专一性与扩散性;情感性与情感中立性;自致性与先赋性;自利性与集体性。

    2、模式变量组合的稳定性: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上述五种抉择的某种组合。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成的和稳定的,是由社会文化中价值规范预先规定好的。各个模式之问具有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组合,比如特殊性、扩散性和情感性。

三、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一) 从模式变量到结构功能分析的过渡

    模式变量揭示了各种制度化社会关系的特征,帕森斯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制度中包含的模式变量不是任意组合的,具有内在的联系。他进一步考察了基于这种联系的各种基本的组合类型。并提出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同它们所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这样,帕森斯的理论重点就由通过模式变量所作的结构分析转向了结构功能分析。

(二)AGIL结构分析框架

    1、AGIL框架含义

    无论是整个行动系统,还是作为行动系统子系统之一的社会系统等,都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其运行中既要求着也发挥着某种特定的功能。帕森斯将具有一般共性的功能要求和功能作用概括出来,就建立了一种关于一般系统的结构功能框架,即AGIL框架。这种框架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社会系统、子系统或社会结构的功能。

    2、AGIL结构分析框架

·A—适应:系统必然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的手段。

·G一目标达成: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及其次序,并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实现系统目标。

·I—整合:即协调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问的关系,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

·L一模式维持: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以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在系统因为运行的问歇性而中断时,它令原有的运行模式得以保留,以保证在系统恢复运行时可以重新运行。

    3、功能性子系统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

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

·(1)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A):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征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并为满足适应性功能提供基本能量。

·(2) 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G):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系统的存在以满足个体目标为导向。

·(3)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 (I):是由单个行动者通过制度化联结而成的,因此满足着整合功能。

·(4) 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L):包含和保存价值规范,可以满足行动系统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4、AGIL框架的意义

    (1)功能分化: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应一种功能,任何子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分化为四个部分。如此类推,分化过程持续不断进行。

    (2)功能对应:社会子系统与功能要求是对应的。社会制度/结构与功能要求也是对应的。

    (3) 功能动态:当功能履行A—G—I—L时,社会就向前发展。

    (4) 功能交换:所有四种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跨越边界的输入和输出,各系统之问交换着信息和能量。

    (5) 功能交换/能量交换/控制与制约的关系:

    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子系统,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中是否存在跨越边界的对流式交换关系。如果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满足了其他子系统的需要,它本身的需要也能通过来自其他子系统的输入得到满足,它与其他子系统间存在着对流式交换的边界关系。

    各个子系统用来同其他子系统进行交换的媒介:承担适应功能的子系统的交换媒介是货币;承担目标达成功能的子系统的交换媒介是权力;承担整合功能的子系统的交换媒介是影响或赞同;承担模式维持功能的子系统的交换媒介是价值承担和声望。

(三)社会系统结构功能的顺序和协调

    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是在有秩序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功能发挥的顺序性,二是各种结构功能发挥的协调性。

    1、结构功能发挥的顺序性

    (1)首先发挥作用的功能是适应功能。

    (2)其次必须确立社会成员共认的系统总目标,进入目标达成阶段。

    (3)再次,系统目标实现后就进入整合阶段。

    (4)上述三个阶段依次达到后,社会系统进入潜在的模式维持阶段。

    2、结构功能发挥的协调性

    社会大系统内部构成中主要由四个子系统,它们是分别满足四项功能需求的四类制度性结构。

社会子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

承担着的功能:适应、目标达到、社会整合、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相应的制度性结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家庭教育及宗教制度。

    社会的良性运作不仅取决于子系统的存在,而且取决于它们之间功能的有序发挥、功能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当子系统及其四种功能同时发挥作用时,他们要达到最低程度的一致性(协调性),否则系统不可能存在。

(四)社会整合均衡

    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社会系统的整合与均衡。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这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社会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和谐关系。

    1、整合的两种意义:

(1)体系内各部门的和谐关系,使体系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变迁。

(2)体系内成分的维持以对抗外来压力。

    2、达到整合的两个条件:

(1)足够的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依照角色期待行动。

(2)社会行动必须避免那些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秩序和对成员过分要求,以致形成差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

    3、均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达到并维持某种均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社会系统不能与其成员的需求动机与能力相冲突。

(2)发展出一套足以处理潜在威胁的独特规范模式。

四、结构分化和社会发展

(一)三种视角的社会变迁理论

    1、异常行为:在微观层次上论述社会系统内部的变迁。(角色互动失调)

    2、信息或能量的交换:社会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与社会系统之间信息或能量交换过量会改变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问信息或能量的输出。

    3、结构分化:《经济与社会》 分析长期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的结构分化。

(二)新进化论/结构分化

    社会的结构分化的四个基本过程: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价值普遍化

    1、分化:是指结构单一、功能多样的单位或子系统,分解成为结构复杂、功能专一的两个或更多的单位或子系统的过程。

    2、适应力提高:指角色水平,也指集体水平。帕森斯指出,分化过程使得社会单位的资源增加、束缚减少,从而提高其适应力。

    3、包容;是指以个人地位背景为标准的传统社会组织加以扩大,以接纳各种各样的人群。

    4、价值普遍化:是指社会对新分化出来的单位的承认,或给予合法化。社会进化的结果是否稳定均衡,将依赖于社会是否发展出一套新的价值系统,承认并容纳所有新单位。

图片
图片

03 评价

(一)批判

    1、过分关注“均衡”与“整合”,忽路了“冲突’和”非均衡”,并且过于强调文化系统的重要性。力图解释如何服从和适应社会,从而其理论迎合资产阶级统治者的需要,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发生的社会变迁问题。

    2、帕森斯坚持一种社会进化趋同论,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把当代美国置于社会进化的顶端,这一立场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

    3、帕森斯毕生致力于发展一种可以包容一切社会现象和统一所有理论立场的高度抽象的宏观理论,他的这一愿望部分地得到了实现。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攻击结构功能主义的声浪不断高涨,迫使那些即使仍然坚持结构功能主义立场的社会学家也不得不对这一理论进行反思和加以限制。

(二)影响与作用

    1、作为功能主义理论学派的创立者,帕森斯对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学研究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侧重经验研究,社会学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功能主义理论观点的提出,使社会学理论研究出现了突破,并且开始重视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使社会学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2、帕森斯在研究社会变迁时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概念具有一定特色,它强调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强调子系统之问的边界关系,从而为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