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研究】2024年中国金融担保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卜范涛讲风险 2024-04-18 发布于北京

更多行业资讯


主要观点
  • 2023年以来,新增4家担保机构参与资本市场,1家担保机构主体信用等级发生变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不足和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因素影响下,金融担保机构仍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力度,获得较大区域政策支持。
  • 2023年以来金融担保机构担保的金融产品余额变动不大,金融担保行业集中度仍较高;个别业务开展较快的省级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水平较高,业务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江苏省仍为金融产品担保余额占比最高的省份;受政策出台及信用风险上升的综合影响,被担保客户主体评级持续向上迁徙;被担保客户行业集中度仍较高,集中在建筑行业;2026年将迎来担保债券集中兑付高峰期,届时需对金融担保机构代偿情况保持关注。
  • 民营企业债券实质性违约规模较大,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担保机构应收代偿款规模有所增长,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较大;2024年内债券到期规模一般,仍需要关注规模较集中的担保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 2024年,各区域金融担保行业仍将保持较大差异的发展态势,区域信用环境、区域经济水平、担保机构设立政策仍为影响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 2024年,担保机构展业预计将持续保持审慎,债券担保业务规模有望增长,但增速放缓,担保机构市场业务与政策性业务主体定位将持续明确。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完善,省级担保机构银担合作持续加强,但担保机构仍存在一定业务转型压力;经济实力较强区域省级担保机构信用竞争优势将更显著,担保机构区域性展业或将继续延续。未来国内宏观经济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2024年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保持较高水平,仍需防范部分行业、地区集中违约风险以及区域风险的放大。


行业展望

稳定


一、2023年金融担保机构行业发展概况

2023年以来新增4家担保机构主体进入资本市场,1家担保机构主体信用等级发生变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不足和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因素影响下,金融担保机构仍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2023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挑战,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前三季度政府出台多重稳经济政策,包括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活跃资本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等。金融担保机构仍保持谨慎的展业风格,行业格局较之前年度保持稳定。

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及债券展期事件频发,以民营企业为主。政府平台融资政策趋紧,信用风险仍属较高,受到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传导,金融担保机构仍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

2023年以来,部分金融担保机构退出和新进金融产品担保市场,截至2023年9月末,市场上从事金融产品担保的金融担保机构[1]合计58家,从数量上看较上年末新增4家,金融担保机构以省级担保机构为主。其中49家具有外部主体信用评级,主体信用等级主要分布在AA+(含)以上,其中AA+占比12.24%,AAA占比83.67%,整体信用水平高。2023年以来,一家担保机构主体信用等级发生变动,为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担保机构主体信用等级保持稳定。

从金融担保机构净资产规模和市场融资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2],净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金融担保机构有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截至2023年9月末,金融担保机构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主要来源于股东增资和利润留存。另外,担保机构可通过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补充净资产,2023年以来,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等合计7家均发行了可续期公司债券。此外,担保机构也可通过发行债券来补充流动性,目前市场上存在存续债券的担保机构还有河南省中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政策及运营情况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力度,并获得较大区域政策支持。

自2017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来,2020年以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融资担保行业监管政策逐渐趋于完善,各省、市级地区积极推进政策落实,省、市级担保公司积极推进小微三农担保业务的扶持力度。

2023年以来,政府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或发文,强调切实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职能,加强对小微、“三农”、民营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并配套出台了一定的便利制度。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包含担保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指出纳税人为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借款、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担保取得的担保费收入,以及为上述融资担保提供再担保取得的再担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引导各级政府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支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

在国务院党中央的带领下,各省均出台了相关政策纾解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弥补了市场不足,通过降低服务门槛和自身盈利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等方式,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为主要经营目标,逐步降低支农支小贷款担保费率,坚守其准公共定位,因此其受国家和各省市区域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2023年以来金融担保机构担保的金融产品余额略有下降,行业集中度仍较高;个别业务开展较快的省级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水平较高,业务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江苏省仍为金融产品担保余额占比最高的省份;受政策出台及信用风险上升的综合影响,被担保客户主体评级持续向上迁徙;被担保客户行业集中度仍较高,集中在建筑行业;2026年将迎来担保债券集中兑付高峰期,届时需对金融担保机构代偿情况保持关注。

2020-2022年,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当期发生额分别为1962.99亿元、3194.14亿元、2745.80亿元,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21年,国家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资本市场融资成本有所降低,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快速增长,2021年增速为62.72%。2022年,城投行业政策有所收紧,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同比下降14.04%。

2023年1-9月,金融担保机构担保金融产品发生额规模同比增长6.12%,展业情况向好。

根据Wind统计,2020-2022年末,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余额呈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9月末,金融担保机构担保余额为9489.5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8%,占同期信用债(剔除金融债)市场规模的比例为2.84%,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从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占比来看,2020-2022年,随着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攀升,部分金融担保机构提升风控门槛,新增担保业务趋势放缓[3],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保当期担保发生额占比均有所下降。另外,因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接近监管政策上限,2020-2022年,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担保发生额占比均有所下降,2023年1-9月分别为2.38%和6.83%。担保机构受自身信用评级情况影响较大,2021年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发生额占比同比有所下降,2022年因其公开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发生额占比逐步回升。部分省份近年来持续推进省内担保机构的发展,2020年以来,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保发生额占比均有所增加,2023年1-9月分别为8.39%和3.95%。另外,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担保证监会主管ABS的担保机构,自2021年以来逐步拓展业务,增速较快,2022年发生额占比10.59%,占有绝对比重,2023年1-9月有所下降至6.74%。其他担保机构或担保放大倍数较低,展业较快,增幅明显;或担保发生额占比有所波动,整体基本保持稳定。

2020-2022年末,前十大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余额占市场份额的比重分别为73.14%、62.84%和63.57%,担保行业集中度波动下降;2023年9月末占比为63.18%,较2022年末小幅下降,行业集中度较高。2020-2023年9月末,前十大金融担保机构主体有所变动,截至2023年9月末,前十大金融担保机构担保余额和占比情况如图4所示,较2022年末新进入前十大的担保机构为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前十大的担保机构为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截至2023年9月末,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产品担保放大倍数处于较高水平,业务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限制;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产品担保放大倍数分别为5.72倍和4.86倍,倍数水平一般;而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金融产品担保放大倍数较低,业务发展空间较大。前十大中接近监管要求上限的担保机构通过主动压缩业务规模或分保等形式降低担保放大倍数,而杠杆倍数相对较低的担保机构业务增速较快,呈现一定的分化。

从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发生额省份分布来看,2020年以来,江苏省占比总体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位,但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2022年,四川省和湖南省担保发生额占比亦持续下降,2023年1-9月分别为10.39%和3.47%;2020-2022年,安徽省、广东省和江西省占比均有所上升,2023年1-9月分别为12.34%、7.75%和6.86%,分别为当期第二大、第五大和第六大省份;山东省担保业务发生额占比亦有所提升。

金融产品担保余额按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金融产品担保余额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次为江苏省(占比为17.42%)、四川省(占比为12.07%)和安徽省(占比为9.83%),其中江苏省和四川省占比分别较上年末年下降1.32个、1.74个百分点,安徽省占比较上年末年上升1.32个百分点。整体看,各省份余额占比情况较2022年末变化不大。

从金融担保机构所担保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信用级别来看,自2020年以来,AA发行主体占比波动下降,但始终占据行业主要地位,2023年1-9月占比68.49%;AA+发行主体占比波动上升,2023年1-9月为16.11%,为第二大发行人主体级别。受市场信用风险攀升,担保机构对发行人筛选愈趋严格影响,近年来,AA-发行主体占比波动下降,2023年1-9月仅为1.70%。总体看,受单一客户集中度折算标准及低信用等级主体信用风险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发行主体信用级别整体有所提升。

截至2023年9月末,从存量的金融担保机构所担保金融产品发行主体信用等级来看,主要集中在AA级别,占比为72.84%,占比较上年末上升2.33个百分点,AA+级别发行主体占比为11.67%,占比较上年末变化不大,AA-级别发行主体占比为7.53%,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88个百分点。整体看,金融担保机构所担保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信用等级仍保持以AA-~AA+为主,发行人信用等级结构较上年末变化不大。

从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中发行主体公司属性来看,2020-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发生额占比波动下降,2023年1-9月为88.37%,主要系中央国有企业金融产品发行额整体增加所致,地方国有企业仍是最主要的被担保发行主体,占比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受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影响,金融担保机构担保金融产品发行主体向国有企业倾斜,2020年以来,民营企业占比有所波动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1-9月为5.86%;其他属性的企业整体占比较小。

截至2023年9月末,被担保客户中地方国企余额为8847.3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69%,占比为93.23%,较上年末上升0.84个百分点。担保金融产品以城投债为主,城投债担保占2023年9月末金融产品担保余额的比重为81.48%;从行政级别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所担保的城投债中,区县及县级市占比最高,为59.30%,占比第二高的为地级市,占比为38.26%,目前区域信用风险分化明显,部分区域存在风险提升的情况,需关注相关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

从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行业分布来看,建筑行业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2022年由64.09%持续下降至54.64%,2023年1-9月进一步下降至53.81%,但建筑行业在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占比中始终处于第一位,行业分布集中度有所下降;综合类在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占比中处于第二位,2020以来占比有所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2020年以来,金融业在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中占比波动提升,2023年1-9月为8.44%,占有一定比重。从各行业在金融产品担保发生额来看,行业集中度仍较高,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综合类和金融业,2023年1-9月三大行业合计占比为76.31%。另外,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攀升,受房地产企业独立融资难度加大、担保机构帮扶房地产企业等因素综合影响,房地产业占比由2020年的1.56%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6.04%,2023年1-9月进一步提升至7.88%。

截至2023年9月末,金融产品担保余额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综合类等行业,其中建筑行业占比较高,占比为64.6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综合类占比为14.67%,较上年末上升0.2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为4.93%,较上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其中,在建筑行业金融产品担保余额中,江苏省、湖南省、安徽省和四川省占比较高,区位优势较好,且发债主体绝大部分为地方国有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的担保余额中,发债主体主要为各大民营房地产企业,如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23年以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为示范民营房地产公司提供融资增信,解决其融资难问题,但对于其他大多数民营房地产公司,考虑到近年来房地产政策调控趋紧、民营地产违约事件频发等问题,仍需关注其信用风险变化情况。

从金融产品到期期限[4]来看,金融产品到期解保规模逐年上升,2026年将迎来担保金融产品担保到期解保的峰值。其中,2024-2026年到期解保规模占总担保余额的比重分别为14.16%、17.26%和20.25%,针对集中到期解保规模较大的年份,需持续关注底层客户信用状况及再融资能力变化情况。


三、金融担保机构代偿情况

民营企业债券实质性违约规模较大,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担保机构应收代偿款规模有所增长,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较大。

2023年以来,国内债券违约规模同比大幅下降,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数量合计41只,数量同比减少36只,违约日债券余额合计308.19亿元,较2022年530.77亿元下降41.93%。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2023年以来债券实质性违约以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主,房地产相关行业违约债券231.45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69.13%升至75.10%,上升明显。按企业性质划分,2023年以来民营企业实质性违约债券在违约日债券余额合计271.79亿元,占比88.19%,主要系民营地产企业违约规模较大所致;国企实质性违约债券规模较小。目前,金融担保机构受房地产行业违约影响较小,但仍需关注民营企业违约对金融担保机构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从金融担保机构代偿方面来看,由于金融担保机构披露程度不同,因此仅可获取表2中金融担保机构应收代偿款规模[5]数据,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风险暴露等因素影响,行业代偿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应收代偿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的金融担保机构共12家,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常德财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增幅超过50%;从代偿规模来看,应收代偿款规模较大的担保机构分别为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应收代偿款分别为14.35亿元、12.59亿元、9.78亿元、8.36亿元和8.12亿元。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大部分应收代偿项目主要为2020年以前项目,2020年以来新增代偿项目主要为区域内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代偿项目均为间接融资担保业务,主要系区域内中小微客户经营压力加大所致。未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较大。

从减值损失来看,由于金融担保机构披露程度不同,因此仅可获取表3中金融担保机构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损失,下同)数据,2022年,样本机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规模仍较大,但减值计提力度同比减小。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规模较大的金融担保机构有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3.14亿元、2.88亿元、2.64亿元和2.56亿元。


四、金融担保机构流动性风险分析

2024年内债券到期规模一般,同比有所增加,代偿压力尚可,仍需要关注规模较集中的担保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担保机构流动性风险主要为到期解保的代偿压力以及流动性较强资产的匹配情况,金融担保机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为货币资金以及较为灵活的理财产品。由于担保机构通常采用自有权益资本开展业务,资产负债率偏低,本文采用净资产/到期解保规模来衡量金融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2024年,担保机构所担保的金融产品到期规模为1343.97亿元[6],与上年相比,到期代偿压力有所增加,占存续债券总规模的14.16%,占比一般。

2024年债券到期解保规模超过10亿元金融担保机构情况如下表所示,2024年末金融产品担保到期规模超过10亿元机构的到期规模合计1299.58亿元,30家机构到期规模合计占到期总规模比重的96.70%,占比较高;其中到期解保规模最大的金融担保机构为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期解保规模为115.68亿元。从净资产对到期债券规模的保障程度来看,绝大多数金融担保机构对2024年金融产品到期规模保障程度均超过了1倍,其中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甘肃金控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保障程度较高,分别为11.14倍、10.41倍、5.63倍、5.32倍和4.74倍;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保障程度较低,保障倍数分别为0.80倍和0.83倍。从30家金融担保机构整体代偿压力情况来看,净资产[7]/2024年金融产品担保到期解保规模为2.37倍,总资产[8]/2024年金融产品到期解保规模为3.35倍,净利润[9]/2024年金融产品担保到期解保规模为0.07倍,可以看出2024年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尚可,资本较为充足。

从2024年到期金融产品的资产组合特征来看,从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来看,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和AA-,其中AA级别和AA-级别占比分别为64.98%和13.90%,相较于上年到期解保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来看,2024年到期解保债券发行人资质整体上有所提升,相较于存续担保业务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来看,2024年到期的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基本一致。

从2024年到期解保的发行人所处行业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综合和金融业,占比分别为59.61%、14.85%和10.23%,与上年相比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其中建筑业主要是城投企业,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及地产复苏乏力的形势下,需持续关注2024年到期解保金融产品违约情况。

从2024年到期解保发行人企业性质来看,主要集中于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92.43%和3.74%,民营企业到期占比同比下降7.28个百分点,其他为公众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占比不高,近年来违约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2024年到期解保的涉及民营发行人的较多的金融担保机构为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由其担保且2024年到期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为12.70亿元,占2024年到期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33.88%,占比偏高,主要是其所处区域民营企业较多,且其定位扶持科技创新企业为主所致。


五、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各区域金融担保行业仍将保持较大差异的发展态势,区域信用环境、区域经济水平、担保机构设立政策仍为影响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各省级金融担保机构,凭借其在省内的地缘优势,倾向于拓展区域内客户群体,同时作为各区域信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金融担保机构会从收费、反担保措施等方面对省内发债主体有所倾斜,以维护区域经济环境稳定。2023年,金融担保机构在各区域内展业,影响其债券担保业务发展的因素仍为区域信用环境因素,此外还会受到区域经济水平、设立政策等因素影响。

从全国来看,债券担保增信主体以城投平台为主。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担保机构担保信用债余额为1.03万亿元,其中城投债余0.84万亿元,占比高达81.48%。以下主要从城投债担保角度对各区域直接融资性担保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区域信用环境仍是影响债券担保业务发展的首要因素。以城投债发行大省为例,截至2023年9月末,城投债存量最多的两省分别为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存量含担保人的债券规模分别为5297.81亿元和4051.45亿元,只数分别为1242只和681只,其中由担保机构作为担保人的规模分别为1564.28亿元和335.37亿元,担保机构渗透率分别为38.61%和8.28%,只数分别为376只和64只。而江苏省内城投发债由江苏省内金融担保机构担保的规模为948.13亿元,占担保机构担保城投债的60.61%。

截至2023年9月末,江苏省内由担保机构担保的债券余额中,城投债占比约为89%,由担保机构担保的城投债占江苏省存量城投债(不含AAA发行主体)的6.77%。从担保机构担保的城投债券余额区域分布来看,苏北区域占比约为38%,苏中区域占比约为36%,苏南区域占比约为26%,这与江苏省内存量城投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目前,江苏省内已形成以省级担保机构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这也对江苏省内尤其是省内中北部区域债券发行起到了稳定作用。

相较于江苏省,浙江省内融资担保体系起步较晚,省内债券发行担保主要依靠上级地市平台担保,凭借各地市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仍能获得市场认可,因而目前省内担保机构渗透率偏低。但是,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部分发债大省或存在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省级担保机构的介入,一方面可以对省内各区域发债主体进行再筛选,降低主体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亦可从省级层面维持各区域信用稳定。

区域经济水平会影响区域内债券担保业务的发展。例如辽宁省和江西省,其经济体量(GDP)接近,2022年分别为2.90万亿元和3.21万亿元,城投债存量金额差距较大,截至2023年9月末,城投债存量分别为283.25亿元和6650.23亿元,一方面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不同导致对城投债发行依赖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区域内历史违约事件也加剧了两省债券发行的分化。辽宁省内债券发行环境从另一角度讲亦限制了省内融资担保企业的发展。

此外,不同省份的金融担保机构设立亦有所不同。从城投债存量来看,川渝和湘鄂亦为债券发行量较大的区域。截至2023年9月末,川渝存量含担保人的债券共683只,余额合计3611.23亿元,其中担保机构作为担保人为237只(占比34.70%),余额合计1091.08亿元(占比30.21%);湘鄂存量含担保人的债券共529只,余额合计2722.46亿元,其中担保机构作为担保人为170只(占比32.14%),余额合计840.29亿元(占比30.87%)。两省担保人结构占比相近,但其担保体系有所不同。

从担保体系来讲,由于地方政府下国企股权结构等因素,川渝两省融资担保体系中担保机构较多,从事债券担保业务的主要有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金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川渝地区城投债担保市场主要参与者为以上五家担保机构,市场份额为87.51%,省外担保机构参与度较低。湘鄂两省分别以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搭建自身担保体系,区域内城投债担保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全国性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属地为重庆的担保机构在湘鄂担保市场中参与度较高。


六、行业展望

2024年,担保机构展业预计将持续保持审慎,行业格局将继续保持稳定,债券担保业务规模有望增长,但增速放缓,担保机构市场业务与政策性业务主体定位将进一步明确。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各省级担保机构已相继成立政策性担保子公司,将政策性普惠担保业务与市场化业务独立开展,首先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导向,通过降低费率,积极扶持小微和“三农”客户,其次充分满足金融产品市场发行需求,促进资金融通效率,最后通过开展普惠金融等零售型担保业务,零售业务批量化发展,当零售型担保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缓解客户、单笔集中度过高风险。当前,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仍在,各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持续加强重视,短期内政策性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和户数仍将有所增长;同时,在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房地产等行业风险仍在的环境下,2024年,金融产品市场或将仍保持谨慎,市场化融资担保业务需求有望实现增长,但增速放缓,当前融资担保行业各机构杠杆水平整体保持较低水平,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融资担保行业整体担保余额或有望继续较快增长。

预计未来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各担保机构业务市场份额结构情况将发生一定调整。受当前监管政策趋严及外部信用风险仍在等因素影响,担保机构单一客户集中度将进一步下降,担保市场行业集中度未来仍存在下降空间,以债券担保业务为主的金融产品担保机构客户质量将逐步向上迁徙,担保机构业务市场化程度或持续加强,业务区域集中度仍保持较高水平。

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完善,省级担保机构银担合作持续加强,但担保机构仍存在一定业务转型压力;2024年,经济实力较强区域省级担保机构信用竞争优势将更显著,担保机构区域性展业或将继续延续。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持续推动构建全国融资担保体系,加快《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合作方案》的实施,提升担保合作机构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同时,省级融资担保再担保合作机构持续加强银担合作并不断探索新业务模式。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体系不断完善,整体上初步建立了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到省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再到地市级、区县级担保机构的多层次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有效解决小微及三农融资难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从事债券等金融产品市场化业务的担保机构,在当前房地产等行业风险仍在、地区信用风险爆发、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背景下,对部分行业、地区实行禁入或限制进入的业务措施,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展新项目,加强项目保后管理的频次和深度,降低客户的集中度水平,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并开展风险较低的创新型担保业务,或对其未来业务增长带来一定压力。综合来看,整体业务符合政策性导向且区域经济较强省份的担保机构在被担保客户质量相对较好和自身业务、资产结构调整压力较小加持的情况下,整体信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担保机构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考虑到担保机构及其分支子公司对其所在区域或周边地区拥有一定属地化资源禀赋,对区域内客户在风险识别、保后跟踪和代偿清收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相对优势。未来,担保机构业务范围仍有向所属区域或附近地区收缩的趋势。

未来,国内宏观经济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2024年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保持较高水平,仍需防范部分行业、地区集中违约风险以及区域风险的放大。

目前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不足以及部分行业风险暴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市场整体信用水平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公开可获得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从事金融产品担保机构应收代偿款合计较上年末增长10.53%。金融担保业务底层客户以城投债为主,2023年以来房地产类企业金融产品违约事件频发,市场投资热点仍为城投债券,但2024年净融资规模低于到期债务规模、经济环境较差的区域所发行债券仍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随着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到期解保压力的持续加大,金融产品担保机构代偿压力加大,其未来经营或受一定负面影响。

金融担保机构中很多均为属地化机构,这一特征会提升其对区域内企业的了解程度,加强其风险识别能力,相应地,其亦可能受到地方经济形势、地方政府政策的制约,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业务的市场化,或对其未来业务开展带来一定影响;若属地化金融担保机构盲目地对区域内风险偏高的企业进行产品担保,不仅会影响自身口碑和担保效力,还会放大区域债务风险。


[1]本文统计数据期末余额分析含信用增信公司。

[2]部分公司未获取到2023年9月末数据,采用2023年6月末/2022年末数据代替。

[3]本段中涉及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发生额占比情况的变动原因均来自公开信息。

[4]全文到期解保规模金融产品中涉及含权产品均采用回售日期为到期日期。

[5]取自财务报表应收代偿款或应收代位追偿款科目。

[6]含权债券按照回售日进行统计,下同。

[7]净资产规模数据为2023年9月末数据,其中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担增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金控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2023年6月末数据。

[8]总资产规模数据为2023年9月末数据,其中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担增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金控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2023年6月末数据。

[9]净利润规模数据为2023年1-9月数据,其中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担增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金控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2023年1-6月数据。


薛峰 姜羽佳 吴一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