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为什么说人事安排是门学问?

 扫地僧一一 2024-04-18 发布于江苏

《资治通鉴》第25卷,汉纪十七

汉宣帝 元康元年(丙辰,公元前65年)

【原文】

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议封奉世。

丞相、将军皆以为可,独少府萧望之以为:“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

【译文】

冯奉世西至大宛。大宛王听说他杀死了莎车王,所以对他特别恭敬,大大超过别的使臣,大宛国向皇帝进献了一匹名叫象龙的宝马,冯奉世将其带回长安。皇上很高兴,与朝臣商议,打算封冯奉世为侯。

丞相、将军等都认为应该,只有少府萧望之表示反对,他认为:“冯奉世作为朝廷的使臣,其使命只是护送各国客人,而他却擅自用皇上的名义征调各国军队,虽然建立功勋,却不可鼓励后人效法冯奉世。如封冯奉世为侯,以后奉命出使的人必然以他为榜样,争相征调各国军队,以图遥功于万里之外,使国家在外族地区多生事端,此风断不可长。因此,冯奉世不宜加封。“

皇上认为萧望之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任命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打消了封侯的念头。

【解析】

一、皇上到底想不想封冯奉世为侯

其实是不想的。

1.权力的象征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人事任命、勋爵奖赏是君主权力的象征,通常由君主单独决定,以显示其绝对控制权。

汉宣帝以往的行为表明,他习惯于直接行使这种权力,而不是通过集体讨论。

2.恩自上出

如果封侯的决定是由皇帝直接作出,那么受封者会将此视为皇帝的个人恩赐,从而增强对皇帝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而通过集体讨论后的决定,会削弱这种个人恩赐的感觉,使受封者认为这是自己该得的,而不是皇帝的特殊恩惠。

3.避免树立不良先例

冯奉世擅自调动军队,虽取得战功,但若将其封侯,则可能开启一个不良先例,使后世使者纷纷效仿,以矫诏方式发动战争,寻求个人荣誉和利益。

这不可能导致外交关系复杂化和战略风险增大。

因此,不封冯奉世为侯,实质上是维护了皇权的至高无上,防止了臣下滥用职权的行为,并有利于国家长期稳定。

二、人事问题拿出来讨论,是为了什么?

1.避免恶名

冯奉世毕竟取得了战功,如果对冯奉世的功绩没有任何表示,会被外界解读为“有功不赏”,从而损害皇帝的声誉。

2.激励臣子

即使是在复杂情况下立下的功劳,皇上也不会忽视,这会鼓励其他官员在将来遇到紧急情况时勇于承担责任。

3.利用萧望之作为传声筒

汉宣帝并不真心想要封冯奉世为侯,但直接拒绝又会打击到冯奉世的积极性。

通过听取萧望之的意见,皇上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避免了直接冲突。

这种做法既保持了皇上的权威,又避免了直接拒绝封侯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三、封虚职的好处

讨论的结果是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这是个虚职。

1.平衡奖惩

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是一种折中的奖惩手段。

这样的封赏既表明了对冯奉世功绩的肯定,又避免了给予过高的实际权力。

2.灵活的权力运用

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其实际地位取决于皇帝的宠信。

这样的安排给予了皇帝更大的灵活性,根据冯奉世的表现和朝政需要,皇帝可以随时调整对他的待遇。

3.维护朝廷和谐

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这样的虚职不会引起其他大臣的嫉妒,有助于维护朝廷内部的和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