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茂林之家 2024-04-18 发布于湖南

前言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秦国的崛起,也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却在随后的战役中,以令人震惊的力量歼灭了秦军30万人,并且全歼了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赵国又是如何挽回颓势,一举歼灭了强大的秦军和匈奴骑兵的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智慧和勇气?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战火遍地开花,赵国屡战屡败

公元前260年,赵国与秦国为夺取上党地区的控制权而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长平之战。这场战役,被称为'战国四大决战'之一,其决定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国这一次可谓是用尽了全力,由当时最顶尖的军事家白起亲自统帅,号称'杀神'的他,在战场上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能手。最终,赵国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据史书记载,前后被坑杀的士卒高达45万人左右。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一个惊人的数字!赵国的血液几乎被抽干,国力遭受重创。按理说,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后,赵国应该会陷入长期的衰弱期,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仅仅几年后,赵国便迅速复苏,对秦国发动了有力的反击。

赵将乐乘、庆舍率领赵军,大破秦国信梁军,击溃秦军老将王龁,迫使其节节败退。短短几年间,赵国居然能重拳出击,将曾经的胜利者彻底压制,这确实令人瞠目。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不仅如此,就在同一时期,赵国还与燕国爆发了一场战争。当时,燕国号称出动60万大军,加上2000多辆战车,阵势浩大。而且,燕王还曾狂妄地宣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看起来,燕国对赵国的实力是极度轻视的。然而,结果出乎意料,赵国居然能拉出近20万精锐之师,硬生生将燕军打得溃不成军,燕王只能割地求和,以免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这两场战役,无疑证明了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依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非那么容易被击垮。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赵国凤凰涅槃,秘密藏于此

面对赵国这种'死而复生'的神奇现象,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个国家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其中的奥秘又隐藏在哪里呢?

事实上,赵国之所以能在一次次绝境中重振雄风,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全民尚武的国民性

赵国的都城邯郸,素来以多剑客、多死士而闻名。据记载,在当地,走在大街上,差不多十个人里就有七八个要么是剑客,要么是死士。这些人个个勇猛无比,好勇斗狠,招招直取对手的性命。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赵国士卒,自然也就继承了这种不怕死的刚烈气质。他们上阵杀敌,从不手软,视死如归,这无疑是赵国能在重创后迅速重整军心的关键所在。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优秀的将领指挥

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但并未失去所有的优秀将领。乐乘、庆舍、廉颇等人,都是当时赵国的顶尖军事家,他们指挥有方,临阵沉着冷静,这使得赵军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保持较高的战斗力。

其中,赵国中流砥柱李牧更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他不仅在北方与匈奴过招时屡建奇功,更是在多次与秦军的决战中,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对于赵国能在绝境中东山再起,功不可没。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先进的军事制度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推动下,赵国的军事制度走在了当时的最前列。不论是军事技能的培养,还是部队的建设,赵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先进的军事制度,为赵国培养了大批精锐骁勇,同时也形成了全国性的武备动员状态,使得赵国在面临重大危机时,能够迅速调动人力物力,挺身而出。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强烈的家国意识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赵国人对于家国这个概念的理解要更加深刻。在他们心中,国家的安危就等同于个人的生死,因此每当赵国陷入绝境时,人人都会挺身而出,视死如归。

正是这种强烈的家国意识,成为了赵国能在一次次重创后重拾斗志的不竭动力。只要国家有难,赵国人就会全力以赴,直至赶走外敌,重新夺回安全。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秦国战略失误,赵国喘定生机

尽管赵国本身具备了诸多优势,但如果秦国在长平之战后继续保持强硬态势,或许赵国的复苏之路就会被彻底阻断。然而,正是秦国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了严重的战略失误,为赵国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当时,秦国大将白起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并未就此止步。他欲趁热打铁,一举推平赵国,因此部署了一个三路并进的作战计划。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其中,王龁一路直取赵国重镇武安、皮牢;司马梗一路北上,攻打太原地区;而白起亲自率领主力,直扑赵国都城邯郸,意图一举拿下赵国的心脏。这个作战计划无疑是正确的,如果能够百分之百执行下去,赵国的覆灭指日可待。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白起的这一策略被临时中止了。原因在于,赵国和韩国花重金说服了秦国宰相范雎,而范雎又说服了秦昭襄王接受两国提出的议和条件。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最终,秦军只是从赵国手中夺取了六座城池,就此撤军,未能将赵国彻底消灭。正是这一战略失误,为赵国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在秦军暂时退去后,赵国迅速重整旗鼓,并与其他诸侯国缔结同盟,共同对抗秦军。

最终,在诸侯联军的配合下,赵国不仅将秦军的进攻击退,甚至一度打到了函谷关下,令秦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一度受到动摇。这场胜利,为赵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使其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在战国时期存活下去。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赵国雄厚家底,实力超群

除了上述种种因素之外,赵国之所以能在一次次绝境中东山再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雄厚的国力。在当时的诸侯国中,赵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它不仅强于燕、齐、楚等国,就连以经济发达著称的魏国,也远不及赵国。

赵国的铸币业十分发达,发行的货币种类和数量之多,远超其他诸侯国。而且,赵国钱币的流通范围之广,甚至连燕国境内都能看到。

这种发达的铸币业,为赵国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同时,赵国内部的商业经济也是一大亮点,粮食、丝麻、水果等农产品种类齐全,北方还有大面积的牧场,盛产良种战马和牲畜。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更为重要的是,赵国在冶铁工业上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七国之冠'。整个赵国境内,分布着五大冶铁基地,为赵国生产出了大量的铁质兵器,而同时期的秦国将士们还在穿着铜制铠甲。

可以说,赵国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通过这些产业为国家输送大量财富,这为其能在战争中屡遭重创后迅速复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代地作为赵国后方基地

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赵国还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后方基地——代地。代地位于太行山脉以北,紧挨着燕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历来就是游牧民族第一个侵扰的地方。

早在赵襄子时期,代国就已并入赵国版图,成为赵国的一个重要属地。到了战国末期,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推动下,代地的战略作用被无限放大,成为了赵国一个实力强大的后备基地。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赵国名将李牧就是在代地负责抗击匈奴的,他手下训练出来的代地士兵,个个都是战力强悍之人。正是有了这支后方增援力量,赵国才能在长平之战后迅速重拾战斗力,对秦军发动有力的反击。

可以说,代地就是赵国的命门所在,是其能在一次次绝境中重生的根本保证。只要代地的实力未损,赵国就永远不会彻底衰落。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后,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结语

纵观历史,赵国之所以能成为秦国噩梦的化身,最难啃的骨头,关键在于它集中体现了当时诸侯国中最顽强、最不服输的一面。

秦国虽然最终统一了天下,但它在征服赵国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司马迁所言:'秦之所害天下者,莫如赵。'这句话,道出了赵国对秦国的巨大阻力。

或许,正是因为赵国的顽强抵抗,秦国才能在战火的洗礼中锻造出更为强大的国力,从而最终一统天下。在这个意义上,赵国功不可没,它是战国时代最后的拦路虎,也是秦国最后的考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