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呕吐胃反——大黄甘草汤,小半夏汤

 铁毛l 2024-04-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呕吐十三: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食已即吐者,胃之上口,必有湿热瘀塞。大黄泻其郁热,甘草培其中气也。

   论:呕吐十三: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泻之。

阳明六十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这两条提纲,都属阳明,难道是互文?胃之上口,湿热瘀塞,应不是上焦痞热?

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胃口湿热。

    吴茱萸汤———食欲欲吐,胃寒不降。

呕吐十四: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此段见《伤寒·厥阴》。呕而脉弱,胃气之虚,小便复利,肾气之虚,(肾司二便,寒则膀胱失约,故小便自利。)里阳虚败,加以身有微热,而见厥逆者,阴盛于内而微阳外格,故为难治,宜四逆汤,以回里阳也。

1 弱为阳虚之脉。呕吐,是中焦阳虚而胃逆也,胃为阳腑,寒则不降。小便复利,是下焦阳虚也,以肾司二便,虚则失司,以为水脏,而膀胱为水腑,以水主收藏,而寒则失藏,故膀胱失约,寒滑失禁,而小便自利。身有微热,而见厥者,厥是中气虚败,阴阳不相顺接也,脉弱阴盛而格阳,阳厥则身热,阴厥则小便自利。

厥者:四肢寒凉而逆冷也。四肢者,秉脾胃之阳气也,四肢厥逆,此为脾胃阳败,而四肢失秉也。厥者,则表阳与里阴,阴阳不相交济也,故阳厥则身热,不能内交也。阴厥而小便失禁,故中焦阳败,枢机不利,阴阳不交,故难治也。急用四逆汤,湿脾肾之阳气,以回里阳,水暖土燥,则脾升胃降,阴阳交济也。

2  本条是阳败,脾肾虚寒,中焦阳败,枢机不利,厥逆之呕。

论:本条厥逆之呕,土败之呕。本条为厥阴二十九。厥胜寒多之义。

呕吐十五: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在“痰饮”。

呕吐而谷不得下者,胃气上逆,浊阴不降也。小半夏汤,半夏、生姜,降逆气而驱浊阴也。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此是心下胃上,有支饮停留不化也。此是胃气上逆,肺气不降,津液不化,则为痰饮,停于心下也。支饮阻格,则胃逆呕吐,谷不得下也。小半夏汤,半夏降逆气而驱浊阴,生姜温胃寒而降浊气。

2 此是支饮之呕。支饮阻格,故谷不得下者。少阴十六,饮食入口即吐,此为痰饮也。

呕吐十六: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生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段见《伤寒·少阳》。呕者,胆木之克胃土。甲木从相火化气,相火郁升,是以发热。小柴胡汤,参、甘、大枣,补戊土而益中气,柴胡、黄芩,泻甲木而请相火,生姜、半夏,降浊而止呕也。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为外感少阳经病,胆木克胃,胃逆之呕。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则热退呕止。

按:本条是外感少阳病之呕吐。本条为《伤寒》少阳六。若是误治,则成下条半夏泻心汤证。

呕而发热证,非外感少阳之阳,即内伤厥阴之阴(厥),此对比呕吐十四条。

呕而发热——少阳病,小柴胡汤,外感之热,与胆克胃之呕。

呕而发热——厥阴病,四逆汤,呕吐,脉弱,厥逆,小便自利,难治。

呕吐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八两,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邪冲激,则肠中雷鸣。胆胃升郁,则心下痞硬。心痞则火无降路,必生上热,半夏泻心汤,黄芩、黄连,清上而泻火,姜、甘、参、枣,温中而补土,半夏降逆而止呕也。    

1  胃为阳腑,而主下降,寒则不降,则生呕吐。肠中雷鸣,此为下寒,心下痞者,此为上热,火无降路,热结心下也。半夏泻心汤,温中而清上,降逆而止呕也。

2   此是中虚之病,或误治伤中之病,枢机不利,阴阳不交,而见上热下寒之证。半夏泻心汤,补中虚利枢机,泻上热而消痞,交济阴阳也。

3   本条也是少阳坏病之呕吐。

呕吐十八: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呕而胸满者,中气虚寒,胆胃逆升,浊气填塞于膈上也。吴茱萸汤,人参、大枣补中而培土,茱萸,生姜,温胃而降逆也。

1   胃为阳腑,寒则不降。呕者,胃寒而气逆也。呕而胸满者,胆胃逆升,浊气填塞于膈上,也就是上焦壅塞满闷也。吴茱萸汤,人参,补中焦之阳气,生姜、吴茱萸,温胃寒而降逆也。

2   黄师解“中气虚寒”者,此就是胃寒之义。此属阳明六十,中焦之寒。也是中焦之阳虚。

四逆汤——是中虚之阳虚。多是脏腑的化气之寒。如脾肾阳气虚。

吴茱萸汤——也是中焦之阳虚。多是脏腑的器质之寒。如胃腑之寒,肾脏肝脏沉寒。

3   阳明胃腑,阳盛之地,食寒饮冷,寒则不降。胃器之寒。可以理解成物理之寒,如吃冰块冷饮,食寒过冷,导致的胃腑器质伤寒。

4  长沙药解吴茱萸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泻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

吴茱萸辛燥之性,泻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癥,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热水洗数次用。

本经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一名毅。生山谷。

5   本条是胃寒之呕。阳明篇六十,中焦虚寒之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