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覆代赭汤证治分析

 崔m95b7p4dpv0m 2022-05-08 发布于辽宁省

赖海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旋覆代赭汤出自宋本《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具有下气消痰、益气和胃的功效,原方组成如下: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图片

一、旋覆代赭汤证病机

一是胃虚,此为本。外感伤寒,发汗不得法,又一再误吐、误下,损伤胃气,胃的受纳和腐熟食物能力下降。二是痰阻。胃气虚弱,失于和降,痰浊内生。三是气逆。胃以降为顺,胃气虚弱,痰浊内生,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脾升胃降,脾胃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如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可导致或加重肝气、肺气也上逆,变生诸症。

二、旋覆代赭汤方解

在药效方面,旋覆代赭汤药物可分为三组:一是旋覆花、代赭石,下气消痰,重镇降逆;二是半夏、生姜,除痰消饮、和胃降逆;三是人参、炙甘草、大枣,补益胃气。

在剂量方面,代赭石一两、旋覆花三两、生姜五两,三者比例为1:3:5。本方代赭石用量不宜过大,原因有二:一是其性味苦寒,损伤胃气,削伐中阳;二是本方证病位在中焦,代赭石为重坠之品,用量过大可能会直趋下焦,不能作用于病所靶点。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原因有三:一为和胃降逆,加强止呕降逆之力,因本方证胃逆较甚;二为宣散水气,加强祛痰之功;三是生姜性温,可制约代赭石的苦寒之性,使其专攻镇逆而不伐胃。

旋覆花性温,功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呃。因旋覆花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需用纱布包着煎煮,以免刺激咽喉。中药有“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一说,一般来说,花类入药,其药性多为升宣发散,而旋覆花刚好相反,是下气降逆。除旋覆花以外,还有不少花类中药也是有下降之性的,如款冬花润肺下气,芫花泻水逐饮,槐花清肝凉血等。

三、旋覆代赭汤证治

从161条条文可知,原本是太阳伤寒,用了发汗、催吐、攻下等方法后,外感伤寒已解,但出现心下痞硬,噫气(即嗳气)频作,可用旋覆代赭汤治疗。临证时不必局限于是否有误治,只要是胃虚气逆导致的心下痞硬,嗳气频作,反胃呕吐,吞酸呃逆,口吐痰涎,舌苔白滑,脉弦而虚等症,即可加减运用。

《经方传真》中介绍了经方大师胡希恕运用旋覆代赭汤的经验: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证,对于呕哕、噎嗝诸证,本方亦有良效,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出现的心下痞硬、疼痛、嗳气而大便秘结。

《餐英馆治疗杂话》中介绍了日本汉医目黑道塚运用旋覆代赭汤的经验:此方亦可用于心下痞硬,大便秘而噫气不除者。然三黄泻心汤用于热秘,此方用于虚秘也。此病者之证候,宜注意之。反胃嗝噎证,皆知不治证也。元气未大虚者,顺气和中加牡蛎。或大便秘者,用大黄甘草汤,则大便通,且觉快。若元气已疲,大便秘而吐食者,脾胃虚极,虚气积于心下。此时不宜与大黄剂也。假令欲其一旦觉快,反促命期也。此时用此方者,以代赭石镇坠虚气之逆,半夏、旋覆花以逐饮,所以妙也。

四、旋覆代赭汤类方比较

1.旋覆代赭汤与小柴胡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去柴胡、黄芩,再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

相同点为:旋覆代赭汤与小柴胡汤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炙甘草、大枣、半夏、生姜补益胃气、和胃降逆,均可治疗胃气上逆。

不同点为:旋覆代赭汤用旋覆花配代赭石,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主治胃虚痰阻、气机上逆所致的心下痞满、嗳气噎嗝等症。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和解表里、清透邪热,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之功,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病。

2.旋覆代赭汤与半夏泻心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可以看作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黄连、干姜,再加旋覆花、代赭石、生姜而成。

相同点为:旋覆代赭汤与半夏泻心汤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炙甘草、大枣、半夏、生(干)姜补益胃气、和胃降逆,均可治疗心下痞满。

不同点为:旋覆代赭汤用旋覆花配代赭石,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主治胃虚痰阻、气机上逆所致的心下痞满、嗳气噎嗝等症。半夏泻心汤用芩、连配夏、姜,一寒一热,苦降辛开,泻热开痞,主治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胃脘痞满、呕吐下利、舌苔黄腻等症。

3.旋覆代赭汤与生姜泻心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可看作是生姜泻心汤的变方,即生姜泻心汤去干姜、芩、连三药,加旋覆花、代赭石二味。

相同点为:旋覆代赭汤与生姜泻心汤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炙甘草、大枣、半夏、生姜补益胃气、和胃降逆,均可治疗心下痞硬、噫气频作。

不同点为:生姜泻心汤主治湿热内阻、中气虚弱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口臭、腹中雷鸣下利;旋覆代赭汤证虽也有“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但没有口臭、下利,大便多见秘结。

4.旋覆代赭汤与半夏厚朴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与半夏厚朴汤共用药物为半夏、生姜。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而致的梅核气,即原书“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证病机为气郁痰阻于咽喉,多兼有情绪因素,但胃气虚弱和胃气上逆不太明显。旋覆代赭汤病机为胃气虚弱、痰气上逆,胃气虚弱和胃气上逆比较显著。

5.旋覆代赭汤证与吴茱萸汤比较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的“干呕,吐涎沫,头痛”等症。旋覆代赭汤证与吴茱萸汤共用生姜、人参、大枣三药,均重用生姜,均有胃虚上逆,但两方证的气逆机理不同,吴茱萸汤证为厥阴寒气上冲,肝寒夹胃气上逆;旋覆代赭汤证为胃虚上逆,寒证不明显。

五、旋覆代赭汤医案

刘渡舟医案:魏生诊治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然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辨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增至15克,代赭石则减至6克,嘱再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曰:仲景此方的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则无功,故减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新编伤寒论类方》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