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升斗与斤两换算关系初探

 经方人生 2024-04-18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张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人。专注于中医皮科理论体系构建,摸索构建并传讲赵炳南皮肤病气血津液辨证体系、皮肤病外感内伤杂病辨证体系。

图片

文章正文

图片

- HELLO SPRING -

图片
图片

《伤寒杂病论》方药物剂量有以斤两计者,有以升斗计者,双轨并行,未能统一,因而 不能从原文看出清晰完整的药物配伍比例。

一、升斗斤两间换算关系不明对临床的影响

前人对升斗斤两古今换算关系已做过系统的总结,有人根据临床经验径

言:“古一两,今用一钱可也”、以李时珍为代表;有人根据古代货币文物及嘉量间接核  算和古衡器和量器直接核算,得出结论:东汉之1斤约合今之250克,1两约合今之15.6 克。1升合今之200毫升,以柯雪帆氏为代表”。两种观点均见用于临床。但现代人并未实 测过以升、斗、合为单位的药物的准确密度,因而在经方中出现以体积为单位的药物时就不 能准确的了解他们与以质量为单位的药物之间的配伍比例,如小柴胡汤中柴胡与半夏的配伍 比例是多少?大承气汤中大黄与芒硝的比例是多少?这直接影响了后人对仲景制方本意的 理解,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

二、按柯氏法推算以升斗为单位的药物折算为斤两的情况

我们有见于此,乃参考前人见解,辅以对原文的学习、思辨,并亲测诸药升斗重量,力

求解决这一问题。以1065 毫升量筒为工具,实测了多批以体积为单位的中药,得出1065 毫升药物各自质量的平均值(见表1质量),再乘以200,除以1065即得出汉代1升药物的 质量——即按照柯雪帆的看法,汉代(1065/200)升药物的重量——再以之除以15.6克(柯 氏考证的汉代1两的质量),即得出该药物汉代1升合汉代几两,将之称为柯法。如此就能 将《伤寒杂病论》方剂药物单位统一为两。

图片

三 、教材与按柯法推演结果药物配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但当我们对协编教材《方剂学》“及|以柯法所得数据推算的伤寒论方药物配比进行对比 时,却惊异的发现:在多数兼见升斗单位与斤两单位的方剂上,二者认识差异显著。

如吴茱萸汤中吴茱萸与人参的比例:依协编教材为2:3,而柯法为4:3,相差两倍。

大承气汤中大黄与芒硝依协编教材为4:3,而柯法为2:1。从柯法推演:芒硝为佐使之药, 为大黄之半,为厚朴四分之一,比例悬殊;而协编教材比例含糊,君臣佐使概念不明。又如  竹叶石膏汤中石膏与半夏的比例,依协编教材为10:3,而柯法为6:1,相差1倍。石膏与 麦冬的比例,依协编教材为3:1,而柯法为3:2,相差1倍。《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甘草、干姜与五味子的比例:依协编教材为9:10,而柯法为5:3,相差1倍,且主次颠倒。 陷胸丸,柯法芒硝当为大黄用量的八分之三,而协编教材,芒硝为大黄的十分之七,相差一  倍。《金匮要略》中大黄牡丹汤:依柯法大黄用量当为冬瓜子4倍,而协编教材中冬瓜子反  为大黄的1.6倍。麦门冬汤中半夏与甘草的比例,柯法为5:2,而依协编教材为5:6,主 次颠倒,相差3倍。大建中汤中川椒与干姜的比例,柯法为1:16,而依协编教材为1:4, 相差4倍。橘皮竹茹汤中橘皮和竹茹的比例:柯法为20:1而依协编教材为1:1,相差20 倍。二者差距极大。何适何从?

分析协编教材的写作思路: 一方面在古今质量换算上遵从时珍之语:

“古一两,今用一钱可也”;另一方面,在升斗与斤两换算关系上存在着“以意合之” 的含糊性。

一方是科学考据所得, 一方是国家规划教材,两相抵辖,当由谁裁断?我们觉得:还是 应该从仲景原文中去发掘线索,由仲景本人裁断。

图片
图片

四、 柴胡加芒硝汤为升斗与斤两间的换算关系提供了线索

仲景常用合方治疗两经并病、合病者,其组方严谨,决无随意增减之处。

如桂枝加桂汤,与原方药味相同,唯增桂枝2两,即另列一方。又如桂枝去桂加麻黄细  辛附子汤,不厌其繁,申明变化。遇两方相合,则更见其用量之严谨。如桂枝麻黄各半汤, 各用1/3的剂量,两方相合,分毫不差,可见仲景用药之规矩 。

柴胡加芒硝汤,由柴胡64铢,黄芩24铢,半夏20铢,干姜24铢,人

参24铢,甘草24铢,大枣4枚,芒硝48铢组成。去除芒硝,则所余7味药物与小柴 胡汤相同。除半夏外的6味药物,用量均为小柴胡汤的1/3。

依仲景用药规律:小青龙加石膏汤为原方再加石膏2两,原方比例丝毫

未变。柴胡加芒硝汤中,7中有6为原方的1/3,又未说明为柴胡汤加或减半夏,故可

以推测,所余之半夏定无非小柴胡汤原方剂量1/3之理。否则,仲景必当以诸如“柴胡加半 夏二两芒硝三两新加汤主之”之类语言明示之。

由此可以推测:柴胡加芒硝汤中,半夏用量为20铢,是小柴胡汤中半夏量的1/3。

即20铢=1/3 X  半升,故可推导出一升半夏为120铢,即5两。

进一步,我们可以半夏1升等于5两为换算单位,根据实测所得各药物与半夏的密度比,

折算出各个药物古1升折合古几两。称为苍法。他们与柯法的数据对比见表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表现为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以及显著的神经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冬春季节,老年人常见,易遗留顽固的后遗神经痛。

图片

由表2 可见:从仲景原文寻找线索,以半夏为中介折算出的各个升斗药物与古代斤两的 换算系数(苍法)与柯法基本一致。 更验证了柯氏所论应该比协编教材更接近仲景本意。

图片
图片

五、 寻找升斗与斤两间换算关系的意义

作者认为:《伤寒论》为经方之祖,其精要之处在于不同药物之间的配

伍比例所体现出的生克制化、相辅相成的辨证精神。《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药物比例, 而非个别用量。君臣不分,谈何理法?前人对伤寒论药量的研究,多从古今度量衡变化的沿革入手,对重量和体积单位的变迁分别进行研究,而少见就其相互关系做探讨者。前人的研  究多从文物实测、文献研究方面入手,而未见实测单位体积药物重量者,未曾见从伤寒论原  书内部寻找升斗斤两换算关系线索者。而从《伤寒论》内部寻找线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 避免了传抄之误导致文献失真;

2、 原文反映了仲景用药法度,或用体积,或用重量,自有其数;

3、  内部自证,较展转证明更为可信。

经方制方法度严谨,君臣佐使主要体现在药物的比例上。如小承气汤

与厚朴三物汤,药味相同,而比例不同,就具有迥异的作用,又如桂枝汤与炙甘草汤中

生姜药量相同而与他药比例不同,故作用不同。因而弄清药物间的比例,远比弄清药物的实 际用量意义重大。古人今人禀赋不同,饮食不同,工作不同,起居不同,焉可执古人剂量而 治今人?但得其法可也。仲景之法,全在配伍。今人学此即可。遇强人则大其制,遇病馁则 小其方,因人制宜,方为得法。本文初步得出古代以升斗为单位的药物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系数,或许能对了解仲景配伍意趣有所帮助。

图片

春日美好

图片

- HELLO SPRING -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