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简史|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丹儀 2024-04-18 发布于湖南

点击关注“迈希设计教育”置顶公众号

让我变成你进步的得力助手

图片

艺术考研|手绘培训|设计软件|学历提升

图片

本篇文章带来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整理。

名词解释

图片

1.《清明上河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清明上河图》的社会背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社会背景:

作者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题材内容:

反映中原与北方地区经济交流的骆驼队。此外对驮着柴米的毛驴队,放着碌碌的村边场院小景,拖着沉重步子的纤夫,兜揽生意的小贩,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运输、贸易、行旅,都被作者有条有理而又真实自然地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

表现技法:

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绘画特点:

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而精到的了解。

图片

2.《韩熙载夜宴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韩熙载夜宴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绘画特点

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唯一的传世作品。

(2)《韩熙载夜宴图》

①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势动作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

②开卷的夜宴处理为聆听演奏琵琶的情节,席中所有人物都沉溺在乐声之中的表情及相互关系处理得自然和谐。画中床、杯、器物及陈设的细节也都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屏风把各场景加以分割又联成一体。笔致细劲,明丽的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谐调,取得很好的效果。

③《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3.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简析】

指黄签和徐熙。此题须解答黄签、徐熙的绘画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

1.黄筌:

绘画特点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西蜀宫殿壁屏风大都出于黄笙父子之手。黄签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他曾在蜀宫的一个殿壁上画六只不同姿态的仙鹤,栩栩如生,甚至吸引真的仙鹤到壁前活动他又曾在八卦殿壁上画花竹雉鸡,使皇帝行猎的白鹰误以为真而向壁间扑啄,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写生珍禽图》中可见他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风格。

2.徐熙

常游于田野园圃,观察花竹蔬果禽鱼草虫蝉蝶之类的情状,而形之于笔下。他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但徐熙也为宫廷画过赋色浓丽并带有装饰趣味的“装堂花”“铺殿花”。

3.“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形容五代时期西蜀花鸟画画家黄笙、徐熙的不同风格。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宫庶安定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超越了唐代的花鸟画水平。其中尤以具有不同画风的黄笙、徐熙为代表。黄签为西蜀宫廷画家,继承了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等。徐熙常游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徐熙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画面清新雅致,野翅盎然,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4.米氏云山(米点山水)

【简析】

指米芾、米友仁父子。此题须解答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米氏云山创造者为米带、米友仁父子。米芾,字元章,徽宗时曾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子米友仁,字元晖,高宗时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学士。父子二人皆以书画著名,并精鉴赏。

米芾、米友仁父子绘画特点:

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表现烟云溟蒙的意趣。古人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益图》等

5.元四家

【简析】

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此题须解答元四家的整体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元四家:

是指活动于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的《六君子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6.《营造法式》

【参考答案】

是总结木构建筑的经典。全书三十四卷,序文为呈致皇帝的奏章,交代编撰目的和经过。在看样部分,详细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总释、总例两卷,指明构件名称及数据标准。匠作制度十三卷,分述壕寨、石、大木、小木、雕、旋、糜、竹、瓦、泥、彩画、砖、窑等不同工种的规定。功限、料例十三卷,它规定了上述十三个工种的定额用料。各种工程图样六卷,有平面、立面和剖面图样,包括雕饰和彩画图样,反映了北宋的官方定式。它的问世,说明在工程技术方面,古代木构建筑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李诫总结古代建筑用材制度,即“材分模数制”,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标准化的规范,意义深远。这个模数是:以平方寸计,规定一等材横断面为9×6,用于九至十一间殿身建筑;二等材8.25×5.5,用于上述建筑的副阶和挟屋;三等材7.5×5,用于三至五间殿身建筑;四等材7.2×4.8,用于三间殿身建筑和五间厅堂建筑;五等材6.6×4.4,用于小三间殿身或大三间厅堂建筑;六等材6×4,用于亭榭或小厅堂:七等材5.25×3.5,用于小殿及其亭榭:八等材4.5×3,用于殿内藻井或小榭铺作。有此八等材分,就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这小大由之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工程科学的美,使中国的木构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图片

7.《千里江山图》

【简析】

作者王希孟,须解答《千里江山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全长1188厘米,为全景青绿山水,气魄宏大,构图严谨,内容丰富。

绘画特点:

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此画在表现形式方面,一般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严谨精微,一丝不苟。树干和远山的表现又沿用没骨法或带有写意笔趣,山坡有皴法和点染。设色厚重,色彩运用十分成功,为宋代宫廷画精细美丽青绿山水的代表。

8.李公麟

【简析】

此题须解答李公麟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字伯时,舒城人,自号龙眠居士。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而扎实,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等无不精能。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又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他主张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自称“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他善于表现画家的情怀感受,构思新颖而有深度,他画自在观音不拘于破坐之姿的表面描写,而画成踟趺合掌,但面部有自在之神态,谓“自在在心不在相”。个人创作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彩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

9.《笔法记》

【简析】

此题须解答《笔法记》的主要内容、绘画理论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

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是我国中古时期山水画论的重要著述。文中特别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提到真和似的区别,“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真”为“气质俱盛”,即生动自然的艺术形象。他认为要达到形象的“真”,必须对描写对象作深入认真的研究了解。

绘画理论:

《笔法记》还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六要”,并指出作画中的“有形病”和“无形病”,认为犯有“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树高于山、桥下登岸”等错误的有形病,虽不可改图但尚易辨识,但一幅画中缺少气韵,山水景色“类同死物”,此谓之“无形病”则是绘画中的大忌。

意义:

荆浩在文中从山水画的生动性、立意、酝酿形象到传达笔墨的艺术效果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和评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范宽

【简析】

此题须解答范宽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活动于北宋早期,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传为他的作品的还有《雪山萧寺图》等多件。宋人评李成、范宽是“一文一武”,认为“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1.马一角,夏半边

【简析】

指马远和夏圭,此题须解答马远和夏圭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马远、夏圭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这种解释是欠科学的。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至于有的画中浮现的及时行乐或荒率凄清的情绪则是那一时代上流社会精神状态的反映。

12.《溪山行旅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溪山行旅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溪山行旅图》:画面上矗立在正中的雄峻大山,占有三分之二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淙淙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地表现出北方山川的壮美;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能听到水声和驴蹄声,情景颇为动人。

绘画特点:

此画采用中轴式、巨碑式构图,画面中正平衡。远景主山体,占满画面的2/3,是这幅画最特别的部分。它与前景形成巨大反差,进而增强了远山的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气势撼人、顶天立地之势。如斧凿般的雨点皴,密如雨点,刻画出如锯齿般的岩石质感,此笔墨技法由范宽独创。

13.龙泉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龙泉窑的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艺术特点:

龙泉窑:该地瓷窑密布,产量极高,大量出口,造型优雅洗练,釉色青翠,如玉一般的纯净温润,有粉青、梅子青等色,白胎厚釉,往往在器物转折处因釉层较薄而露出胎色,形成“出筋”效果,从而打破釉色的单调感,显得更加清新典雅。常见器物有碗、盘、瓶、壶等类,有的在器物上用堆贴或浮雕手法加以装饰,如在盘中心堆贴出双鱼图案,颇为别致。

14.《林泉高致》

【简析】

此题须解答《林泉高致》的主要内容、理论观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

《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煕创作山水画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包括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六篇。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塑造、笔墨运用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

理论观点:

其中提出了重要的“三远”理论: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影响:

《林泉高致》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的百科全书, 也是中国及世界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

15.《富春山居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富春山居图》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画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绘画特点:

(1)构图:画面中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2)用墨:全图用墨淡雅,画家使用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准确地把握住了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意趣。

16.赵孟规

【简析】

此题须解答赵孟頫的绘画主张及三方面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绘画主张

元朝绘画三杰之一,是元代“古意”画风的开启者之一,绘画上提出过一套重要的“复古”主张,标榜的艺术标准是“法古”“复古”,而具有“古意”;即技法和意境上取法唐人,追求中和、雅正、清幽、淡然的境界。赵孟頫另一套主张是“以书入画”,书画等同,复归古典线的形式美。

2.绘画特点

(1)功力深厚,融唐宋绘画之长自成一家,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2)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3)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17.瘦金体

【参考答案】

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这种书法由薛稷兄弟上溯褚遂良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代表作为宋徽宗赵偕的《闰中秋月》《楷书千字文》。

18.袖里红

【简析】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此题须解答釉里红的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的紫红斑釉。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有的像蝙蝠,有的像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纹饰的瓷器。以元代的釉里红制作工艺为基础,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在历史上也颇负盛名。

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釉里红呈色稳窄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

19.宋定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定窑白瓷的陶瓷艺术特点及装布纹样。

【参考答案】

艺术特点:

定窑白瓷:以烧白釉瓷为主,定窑瓷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多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

装饰布纹样:

图案纹样常见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线条活泼流畅,印花精细严谨,结构巧妙,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定窑烧制瓷器的样式品种很多。出土有杯、盘、碗、碟、洗、瓶、盒、罐、香炉、净瓶等。定窑也烧制瓷枕。定窑还烧造黑釉和酱釉(俗称紫定)瓷器。

20.永乐宫壁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永乐宫壁画的题材内容及表现技法。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永乐宫是我国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其中丰富的壁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而尤以三清殿的壁画为研究在民间绘画传统中居巨大数量的道教绘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三清殿壁画的全部内容为各种天神地祗的形象。

表现技法:

永乐宫保存了最完整、最成熟的壁画制作流程标本,并以壁画为主体,融汇彩塑、彩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永乐宫的绘画和装饰艺术。在永乐宫,技艺高超的元代艺术工匠,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以线为骨的绘画技艺和沥粉贴金等彩绘装饰技法,把天人合一,将神俗共画,营造出恢宏的艺术空间。

21. 白描

【简析】

此题解答李公麟白描画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艺术特点:

不着彩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既精密严谨,注重格法技巧,又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系借鉴前代的“白画”加以发展形成。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形式技巧,白描的形成和提高,李公麟有着重大贡献。白描画法在南宋以后颇为流行。

代表作品:

《五马图》:以遒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或静止,或徐行,骨肉停匀,神完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此图用笔精练,造型准确,具有典雅沉静的宋画风格,自成一家。

《临韦偃牧放图》:是他的慕古之作,全卷画出放牧一千多匹马的浩大场景,勾勒设色,一丝不苟,可见他学习古人的认真和摹古的高超水平。

22.《韭花帖》

【简析】

是杨凝式的代表作。此题解答《韭花帖》的书法特点。

【参考答案】

书法特点:

(1)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有人送来美味的韭花,可想而知此时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好。这也是此幅书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书合一,笔下书法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一种体现,达到了人书合一的艺术境界。

(2)帖中可以看出这幅书法布白极多,字与字之间很疏朗,但是疏朗却不疏散,使整幅书法成为一个整体,给人一种恬淡雅致的艺术风貌。

(3)结字别具一格,在欣赏书法的时候常常会说到端正这个词语,端正也指的是横平竖直的艺术风貌,但是杨凝式的这幅书法之中结字却在欹侧之中寻求端正。因为很多书法家认为,过于端正有失书法的韵味,会带来一种呆板之气,杨凝式深悟其中秘诀,所以这幅书法在结字上也是灵动之中不失平正之感。

(4)第四个特点就是气韵,黄庭坚曾经说过,书画欣赏就要欣赏其中韵味。气韵生动也是衡量书法的标准之一,《韭花帖》以小博大,仅仅63个字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带来了无限的境界。字距行间,很多留白,但他又可以充分地把握住整幅书法的走势,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达到了远而不离,疏朗而又凝聚气脉贯通的艺术风格。

23.《鹊华秋色图》

【参考答案】

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孟頫有极高的书画造诣,博采前朝诸家之长,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元代齐州郊区(今山东济南)华不注和谯山及其周围的秋天景色。图中,赵孟頫采取平远法构图,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辙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哇,遥遥相对。图中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多而不繁,疏朗有致。综观全图,作者将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把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画风简逸,含有寄趣林泉、向往自由的情感,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后人评价该画卷既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又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

24.窑变

【简析】

此题解答钧窑窑变的概念及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概念: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神屋镇,该地古代称为钧州,故将其所烧瓷器定名为钧窑。钧窑属青瓷系统,但烧窑工人创造了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的色彩,鲜艳绚丽,如夕阳彩霞,神奇变幻,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这种釉色的变化称为“窑变”。

艺术特点:

钧瓷的烧造成功,许多地区群起仿制,形成钧窑体系,徽宗时期就在该地专门设置官窑烧制尊、氛、盘、洗之类观赏品。又大量烧造花盆,有圆形、海棠形的多种,现今所见宋代圆形花盆,盆口成菱花状,盆身制成棱形,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施以鲜艳的红釉,异常美观。

25.青花瓷器

【简析】

此题解答青花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制作工艺:

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胚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

艺术特点:

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相传青花始于唐代,但由于当时的烧制技术不成熟,所以呈色往往显灰褐色,并且有流散现象。到了元代,青花颜料的炼制和青花烧造技术得到较大提高,呈色明快大方,而且产量大增,成为我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永宣时期达到顶峰。由于调料浓淡,用色的不同,青花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既质朴又华美,既繁复又统一,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26.南宋四家

【简析】

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题简述南宋四家的总体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总体特点:

南宋四家:指活动于南宋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随着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家们更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画风由北宋的雄壮浑厚转化为空灵雅秀,其特征在于:以清奇峭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代表作品:

李唐代表作有《清溪渔隐图》,刘松年有《四景山水图》,马远有《踏歌图》,夏圭有《溪山清远图》。

27.荆关董巨

【简析】

指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此题简述四位画家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荆浩

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2.关全

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使人看后如身临其境,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悠闲”的特色,又形容其画山水形象“上突危峰,下俸穷谷”“石如刮铁”,树木“有枝无干”,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北方山川峻伟荒寒的景象,令人观之“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关家山水”

3.董源

所画风光,烟雾溟漾,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特别受到北宋书画家米蒂的推崇,并在元明以后产生重大影响。

4.巨然

董源的追随者。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等,体现了这一特点。

28.元青花

【参考答案】

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钻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是在陶瓷工艺中,自元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浙江文管会在龙泉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砂塔基进行发掘,曾发现几片青花瓷片,这是现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总之,元代后期青花制作已达到了成熟阶段。

29.影青

【简析】

此题简述景德镇白瓷的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艺术特点:

景德镇窑白瓷:景德年间所产白瓷,釉色滋润,光致茂美,进御宫廷,器底有“景德年制”字样。宋代景德镇所烧瓷器以影青瓷最具代表性,釉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晶莹透彻,纯净如玉,优雅含蓄,也称为青白瓷。用印花、划花、刻花、贴花装饰,品种有碗、盘、盒、瓶、灯盏、注子等日用器皿。青白瓷注子碗,是将壶与温酒器配置成一套,釉色细腻白中泛青,温酒器设计成花瓣形,壶嘴和把手皆细长流畅,壶盖的盖纽塑成蹲兽形,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的代表之作。

30.文人画

【简析】

此题简述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参考答案】

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出现了很多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非常活跃,其代表人物为李公爵、苏轼、文同、王说、米带等人。他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幕,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又有米友仁、扬补之、赵孟坚等名家。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金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奠定了基础。世俗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在不同阶层范围中发展又相互影响,涌现出不少优秀画家和作品,预示着宋代绘画发展的深入与提高。

31.三远论

【参考答案】

三远是指北宋画家郭熙关于意境问题的文艺心理观点。《林泉高致山水训》称“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高远,表现“自山下而仰山巅”所见的景物;深远,描绘“自山前而窥山后”的画面;平远,表现“自近山而望远山”所看到的景色,这也是郭熙本人特别擅长的布景法,后人也有以此指代其风格的。这“远”既属于审美客体;亦属于审美主体,即追求一种超脱、平淡、豁达、澄澈、宁静的心理境界。

32.《泼墨仙人图》

【参考答案】

南宋减笔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其作者梁楷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其性格豪放不羁,人称“梁疯子”。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其减笔画的代表作,图绘一秃顶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步履跟跑,似有醉意。其脸部,眉眼鼻嘴挤成一堆,下巴胡子邋袈,憨态可掬,颇为有趣。全图勾笔极其简略,仅以显示局部小的轮廓,而占画面大部之衣着则以“泼墨”之法用粗笔蘸墨横扫,墨色淋漓滋润,质感极强。可以说,梁楷洗练放逸的减笔画,作为人物画创作技巧的重大突破,在人物画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33.院体画

【参考答案】

指以宋代画院为代表的绘画风格。样式特点一般是工细严谨、讲究法度。这种法度体现在设色和水墨形式上,有精细不苟的程式。

34.浅绛山水

【参考答案】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35.《青卞隐居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王蒙和《青卞隐居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主要传世作品有《春山读书图》《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太白山图》等。

《青卞隐居图》:

山势险峻,树木茂密。画家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牛毛诸皴,干湿互用,山间林木或勾或点,山间瀑布高悬直泻,一隐士沿山路而行,山坳处有草堂数间,正是隐居的佳处。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虽繁密而无迫塞之感,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气象,从中寄托着画家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36.宋代五大名窑

【简析】

指宋代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钩窑。此题须分别简述五大名窑的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汝窑:

今河南临汝。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纹样,隐现于釉汁下,别具情趣。

官窑∶

专烧宫廷用瓷,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汁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幽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和变化。宋室南渡后,又先后在临安设“修内司窑”及“郊坛下窑”,烧有粉青及蜜蜡黄等釉色,胎薄釉厚,除烧盘碗等用器外,多仿上古青铜礼器。

哥窑:

其器物表面布满因釉料与瓷胎烧造中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断裂的纹片,别有一种自然古朴而典雅的趣味。裂纹根据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又有“鱼子纹”“蟹爪”“百圾碎”之分,还有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在一件器物上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哥窑的瓷胎呈紫褐色,器物的边缘往往出现褐色,称为“紫口铁足”。烧造品种有盘、碗、洗、文房用具,也有瓶、炉之类的陈设品,釉色以米色及豆绿为多。

定窑白瓷:

以烧白釉瓷为主,定窑瓷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多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图案纹样常见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线条活泼流畅,印花精细严谨,结构巧妙,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定窑烧制瓷器的样式品种很多。出土有杯、盘、碗、碟、洗、瓶、盒、罐、香炉、净瓶等。定窑也烧制瓷枕。定窑还烧造黑釉和酱釉(俗称紫定)瓷器。

钧窑:

窑址在河南禹县神屋镇,该地古代称为钓州,故将其所烧瓷器定名为钓窑。钓窑属青瓷系统,但烧窑工人创造了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的色彩,鲜艳绚丽,如夕阳彩霞,神奇变幻,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这种釉色的变化称为“窑变”。钓瓷的烧造成功,许多地区群起仿制,形成钧窑体系,徽宗时期就在该地专门设置官窑烧制尊、彝、盘、洗之类观赏品。又大量烧造花盆,有圆形、海棠形的多种,现今所见宋代圆形花盆,盆口成菱花状,盆身制成棱形,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施以鲜艳的红釉,异常美观。

37.董源

【简析】

此题须解答董源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1)所画风光,烟雾溟>,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

(2)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特别受到北宋书画家米带的推崇,并在元明以后产生重大影响。

(3)董源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

38.钧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钧窑的陶瓷工艺及纹饰特点。

【参考答案】

工艺: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神屋镇,该地古代称为钧州,故将其所烧瓷器定名为钧窑。钧窑属青瓷系统,但烧窑工人创造了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的色彩,鲜艳绚丽,如夕阳彩霞,神奇变幻,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这种釉色的变化称为“窑变”。

纹饰特点:

钧瓷的烧造成功,许多地区群起仿制,形成钧窑体系,徽宗时期就在该地专门设置官窑烧制尊、氛、盘、洗之类观赏品。又大量烧造花盆,有圆形、海棠形的多种,现今所见宋代圆形花盆,盆口成菱花状,盆身制成棱形,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施以鲜艳的红釉,异常美观。

39.《匡庐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匡庐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匡庐图》:他还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传为他所画的《匡庐图》巨轴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画中大山耸立,高出云霄,其上峰峦各异,其下冈岭相连,山石皴染兼用,气势雄伟,山下有溪水,山间布置桥梁路径,岸边有人结室而居,当是画家躲避战乱与心中排除世事干扰的理想之处。

绘画特点:

此画布局上高远与平远结合掩映林泉,依稀远近,画出了北方山川之壮阔雄伟气象。皴染笔墨兼备,毫无雕琢痕迹,技法上较唐人已大有进步。

40.汝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汝窑的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汝窑艺术特色:

今河南临汝。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莹草等纹样,隐现于釉汁下,别具情趣。

41.哥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哥窑的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哥窑艺术特色:

其器物表面布满因釉料与瓷胎烧造中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断裂的纹片,别有一种自然古朴而典雅的趣味。裂纹根据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又有“鱼子纹”“蟹爪”“百圾碎”之分,还有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在一件器物上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哥窑的瓷胎呈紫褐色,器物的边缘往往出现褐色,称为“紫口铁足”。烧造品种有盘、碗、洗、文房用具,也有瓶、炉之类的陈设品,釉色以米色及豆绿为多。

42.杨凝式

【简析】

杨凝式书法工于行草,尤工颠草。此题须解答杨凝式书法特点及地位。

【参考答案】

书法特点:

人书合一,布白极多。别具一格,气韵生动。

地位: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杨凝式在书法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43.梁楷减笔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梁楷的绘画特点及简笔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梁楷作品中也有兼工带写,比较严谨工致的一体,如《释迦出山图》《八高僧图卷》等;山水花鸟作品有《雪景山水》《秋柳双鸦》等。

简笔画特点:

传为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李白行吟图》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高洁简傲的气质。《六祖图》则以顿挫富有节奏感的线描表现禅宗六祖慧能砍竹及撕经的情态,草草数笔神气迥出。《布袋和尚》表现五代后梁僧人契此的奇特形象,契此随身携一布袋,见物即乞,言行怪诞癫狂,时人以为弥勒显化,他死后到处图其形,渐渐取代了原来交脚端坐的弥勒菩萨的形象,显示了佛教艺术世俗化的倾向。此图只作半身,以水墨粗笔涂写袍服,而以细部勾出笑容可掬的形象,颇为有趣。《泼墨仙人图》也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十分成功。梁楷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

44.荆浩

【简析】

此题须解答荆浩的绘画特点及《笔法记》的理论观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笔法记》理论观点:

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是我国中古时期山水画论的重要著述。文中特别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提到真和似的区别,“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真”为“气质俱盛”,即生动自然的艺术形象。他认为要达到形象的“真”,必须对描写对象作深入认真的研究了解。《笔法记》还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六要”,并指出作画中的“有形病”和“无形病”,认为犯有“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树高于山、桥下登岸”等错误的有形病,虽不可改图但尚易辨识,但一幅画中缺少气韵,山水景色“类同死物”,此谓之“无形病”则是绘画中的大忌。

45.飞来峰

【简析】

此题须解答飞来峰的造像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艺术特点:

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山崖石壁上分布着包括五代、两宋至元的造像三百八十余尊,其中临溪岸崖壁上雕造的布袋和尚身倚布袋,手持念珠,袒腹而面露微笑,两旁有十八罗汉,造型及布局均极生动而富有变化。元代造像中有大量密宗佛像,有孔武有力的天王、面貌俊秀姿态活泼的度母,刀法洗练,衣纹流畅。

46.六要

【参考答案】

出自五代梁荆浩《笔法记》,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是荆浩专门为山水画创作制定的六条标准,气,心随笔运,实际是笔随心运;韵,要求笔迹为形象服务,不能脱离形象,单独显露出来;思,荆浩把思作为一法,并说画家要聚精去思考他表现的对象(凝想形物),无疑是指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立意构思活动;景,要求画自然景物的状貌神情(搜妙创真);笔墨,实际指具体技法的追求,荆浩六要中气、韵、思(也就是一种审美追求,创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同时他也重视山水画写生这个重要环节,笔墨应该为以上几点服务,也就是为创作服务,我们不应该成为笔墨的奴隶。六要是谢赫“六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山水画的特殊要求和荆浩自己的创作实践,把“六法”加以取舍,在六法的基础上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47.《万壑松风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南宋李唐和《万壑松风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绘画特点:

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山水画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江山小景图卷》《长夏江寺图卷》。李唐还擅画人物故事及牛,所画《采薇图》。

(2)《万壑松风图》艺术特点:

采用中景,画出雄峻的山石、山脚下的松林和奔腾的泉水,把观者引入清幽谧静的境界。山石的皴法上可见范宽的影响痕迹,但更注意景物的剪裁,山水形象也更鲜明突出,予人以强烈印象。

48.米带

【简析】

此题须解答米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米氏云山创造者为米蒂、米友仁父子。米蒂,字元章,徽宗时曾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子米友仁,字元晖,高宗时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学士。父子二人皆以书画著名,并精鉴赏。米蒂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米蒂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表现烟云溟濠的意趣。古人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喆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益图》等传世。

49.《重屏会棋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五代画家周文矩和《重屏会棋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周文矩:

周文矩,五代时期南唐的著名画家,曾经担任过画院待诏,擅长画道释、人物、山林、仕女等等题材。

《重屏会棋图》艺术特点:

描绘南唐中主李璟和其弟下棋的情景,是一幅具有情节性的肖像画。此图正中端坐观棋者为李璟,侧坐弈棋的三个人应为其弟齐王景遂、燕王景达及保宁王景邀。史载李璟“美容止,器字高迈”“雅好古道,被服朴素,宛同儒者”,周文矩笔下的李璟形象风度正与文献吻合,而通过弈棋的风雅生活又歌颂了李璟对兄弟们谦恭敦睦的品德。四人身后案上置有投壶戏具,又有画着白居易《偶眠》诗意的屏风,在屏风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画的安排也显示着画家的巧思。南唐保大五年(947)元旦,李璟曾宴集其兄弟大臣赏雪赋诗,由画院名手高太冲、周文矩、董源、徐崇嗣、朱澄等合作《赏雪图》,这张画早已失传,但从《重屏会棋图》中可想象到当时这类题材绘画的风貌。

50.翰林图画院

【简析】

此题须解答翰林图画院的画院设置和画家特点。

【参考答案】

翰林图画院(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宋代皇帝又都不同程度地爱好书画,重视画院建设,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尤以徽宗时最为突出,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盛的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