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论证方法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写作议论文,要掌握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根据论证的需要灵活运用。一、举例论证法举例论证是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许多同学写作议论文都喜欢运用举例论证法,但堆砌一个个事例,叙述事例不简洁。这种“以叙代议”的毛病一定要避免。议论文举事例、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叙述事例要用概叙而不用描述,要简略而不求详细,只求能够运用叙写的事例以论证观点的正确可靠。为此,必须要对所用事例作精当的分析,将所举事例内涵与论点之间的一致性揭示出来,使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事例对论点的支撑作用,这样论证,才有说服力。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可用于论证不同的论点。当然,要根据论点的不同对材料进行精心“剪裁”,事例的叙述自然有所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朝向。【2022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乙卷作文题】高考佳作《以跨越之姿,书腾飞新篇》举苏翊鸣为例论证“跨越之姿,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赓续奋斗”这一分论点:滑雪新星苏翊鸣练习十四载,承受远超同龄人的训练量,曾一周滑断四块滑雪板。作为赛场上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他用高难度的抓板动作和完美的弧线赢得一片喝彩,为我国冬奥代表团再添一金。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唯有奋斗者才能成就人生的意义,铸就时代的辉煌。二、因果论证法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一个结果的出现也许有多个原因(一果多因),有主要原因,有次要原因;而一个原因可能导致多个结果(一因多果),有直接结果,有间接结果……进行因果分析,能够使论证具有逻辑力量。【2023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高考佳作《故事的力量是如何炼成的?》中有如下一段文字:故事的力量来自认知的高度。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读者的认知不同。而不同认知的人,看到的世界也必然不同。一个人认知的高度越低,所见就越少,能理解的也就越少;认知的高度越高,所见就越多,能理解的也就越多。所以,同样是读了小说《祝福》,有人觉得“一点都不好看”,有人却能得出“时代的一粒尘埃压在任何一个个体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的结论,并从中受到教益。同样的故事,因个人认知的不同,产生了或弱或强的影响。故事是否能产生力量,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故事的质量,故事要好,好的故事才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个人命运,展示民族形象;二是受众的素质,受众要有一定素质,才能接受故事的影响,从而使故事产生力量。作者通过因果分析,论证受众认知的高度与故事力量之间的密切关联,认识深刻,给人启迪。三、类比论证法“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汉语大词典》)运用类比论证法,首先要明确想要说的道理,再精心选取类比体并充分挖掘类比点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类比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只能是一个,而用于类比的诸如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以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客体事物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察今》一文就利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投婴于江”等类比体,来形象论证本体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法”的荒谬。类比论证要让人信服,关键在于类比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性要高。【2019全国高考江苏卷作文题】高考佳作《“江南七怪”的组合魅力》由《射雕英雄传》落笔引出问题:武功平平的“江南七怪”,何以在偌大的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由此生发思考,以“江南七怪”类比团队协作:个体力量有限,要融入团队,形成合力,团队成员个性互补,相得益彰;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互相尊重,各司其职……这样写来新奇有趣,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四、对比论证法把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道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惩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可在文章局部(段落之中)运用对比论证法,也可以文章整体上运用对比论证法,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作文题】高考佳作《后天努力塑造真正强者》全文主体部分运用对比论证法:先以神童方仲永为例,论证天生强者因“滥用其强”而成弱者;再以童第周为例,论证天生弱者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成为强者。两个事例,一古一今,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可以是具体事例的对比,也可以是群体事例的对比,例如,《以跨越之姿,书腾飞新篇》中从正面展开论证之后,有如下一段文字:反观当下,当“摆烂”“躺平”成为某些人生活中的流行态度,当论文抄袭成为某些求学者的讳莫如深,当网游的迷雾淹没方向,当追星的狂潮吞噬理智,我辈更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于时代洪流之中乘风破浪,勇毅笃行,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某些人”“某些求学者”等群体事例既与前文形成先正后反的对比,又与后文“我辈”形成先反后正的对比。五、引用论证法议论文中可以通过引用经典作家、权威人士的有关言论以及流行的格言、谚语,引用科学的公理和定理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等,来阐明、论证观点正确可信。恰当运用引用论证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能加强论证的力度,而且能丰富文章的内涵,诸如:论述家国情怀,可引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论述逆境成才,可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论述勤奋上进,可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论述开卷有益,可引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述慎重交友,可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论述患难见真情,可引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论述戒骄戒躁,可引用“满招损,谦受益”;论述小事不小,可引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论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引用辩证唯物主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对真理执著追求不妥协的精神体现,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明引但丁的名言,从正面着力,阐明“要勇于走自己的路”的观点。有人拿“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拒谏饰非,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这显然是错误的。活引但丁的名言,从反面着力,针砭“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