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圣贤的识人之道——九征、八观、七法、六验,六戚、四隐

 金镶玉石 2024-04-19 发布于辽宁

简介

识人之道,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涵盖了多种方法和策略,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揭示其内在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其中,九征、八观、七法、六验、六戚和四隐是识人之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征是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个方面来探求一个人的内在性格特征。这种方法强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剖析,来揭示一个人的内在本质。

八观则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反应、资质、行为来龙去脉、爱与敬、情机、短处和聪明程度,来全面了解其性格和才能。这种方法注重对人的全面性和深度进行考察。

七法是一种识人技巧的综合运用,包括观察一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在安逸状态下的表现、面部表情和眼神、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志向和追求、应对困境的方式以及对待朋友和家人的态度。这些方法从多个角度入手,力求全面揭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六验是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得意、快乐、生气、恐惧、挫折和苦难时的表现,来检验其性格特点和意志品质。这种方法侧重于在特定情境下观察人的真实反应,以了解其性格的优劣。

六戚是指父、母、兄、弟、妻、子这六种亲属关系,通过观察一个人在这六种关系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其忠孝爱敬等品德。这种方法注重家庭关系对人的性格和品德的影响。

四隐则是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这四种社会关系,通过观察一个人在这四种关系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种方法强调社会关系对人的性格和能力的塑造作用。

总的来说,识人之道中的九征、八观、七法、六验、六戚和四隐都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揭示其内在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这些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于古代和现代的识人术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

古圣先贤辨别人才的方法——九征、八观、七法、六验,六戚、四隐

庄子“九征”识人法

庄子“观人九征”

《庄子·列御寇》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君子总是让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

近使之而观其敬

让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们是否恭

烦使之而观其能

让人处理纷乱事务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对人突然提问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观察是否清廉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把危难告诉给他们观察是否持守节操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用醉酒的方式观察他们的仪态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

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上述九种表现一一得到证验,不好的人也就自然挑捡出来

诸葛亮“观人七法”

诸葛亮《将苑》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此句中的“识”指见识,本句指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 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从而考察对方的见识,同时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 见识是否独特,不失为识才的一种好方法。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此句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当人醉酒之后其大脑的部分意识被酒精麻醉往往会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我展露出来。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临之以利”是给予机会,甚至是把重要岗位交付予某人,然后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说话不算数 就不值得别人信赖。所以 看一个人讲不讲诚信,不在于他说的怎样,要看他做的怎样,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听其言观其行才是高明之举。

外以“八观六验”,内以“六戚四隐”

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最精要的识人方法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八观】

通,则观其所礼——当他发达时,观察他所礼遇的是哪些人;

贵,则观其所进——当他有权力时,观察他所提拔举荐的是什么样的人;

富,则观其所养——当他富有时,观察他所供养款待的是哪些人;

听,则观其所行——当他受到君主信赖时,观察他言行是否一致;

近,则观其所好——当他闲居在家时,观察他的嗜好是否正当合法

习,则观其所言——当他亲近君主时,观察他的言谈是否与正道相应;

穷,则观其所不受——当他落魄时,观察他是否对非分之财有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当他处于卑贱时,观察他是否对不义之事有所不为。

【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使他喜悦,考验他能否保持操守;

乐之,以验其僻——使他欢乐,检验他是否有邪念恶行;

怒之,以验其节——使他发怒,检验他能否节制心中怒气;

惧之,以验其特——使他恐惧,观察他如何独自应对而不害怕;

哀之,以验其仁——使他哀伤,检验他是否心存仁慈;

苦之,以验其志——使他困苦,考验他意志是否坚强。

【六戚】

即父、母、兄、弟、妻、子。

想对一个人委以重任时,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人对父母够不够孝敬,中国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不无道理。其次,还要向他的兄弟了解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够尊敬兄长、帮助弟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亲近的兄弟姐妹都不能够给以帮助的话,他对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然后,还要问一问他最亲近的妻子、儿女。这些人整日和他生活在一起,对他的习性最为了解。

【四隐】

即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交友,就是他现在所交的朋友。

故旧,就是他以前交过的朋友。

邑里,即他的同乡。

门郭,即他的邻居。

显然,一个人过去、现在的品性,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去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