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材将于2024年秋全面使用,教育名家给出针对性建议

 杞乡青年 2024-04-19 发布于宁夏

2024年秋季,新教材将全面投入使用。

有些老师开始感到焦虑不安:刚换的新教材还没有带完一轮,刚刚适应,马上又要换教材。一线老师又该做点什么呢?

修订新教材有其必要性。202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均作了调整,涉及学前至九年级课程新变化。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为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评价的要求

那么,各大教育名家如何评说新教材呢?又为一线教师的“教材衔接”给到了哪些建议呢?

数学教材总主编章建跃

关键要理解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01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现象

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章博士分析了目前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顶层的设计理念先进,并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教育的理想和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的激烈博弈。

(2)与课程改革配套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3)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不能以中、高考马首是瞻。要认真落实教学,不能超课标,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4)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

(5)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不系统,知识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

(6)家长普遍处于教育焦虑状态,校外培训机构唯利是图对正常学校教育形成巨大冲击。

02

数学育人要依靠数学的内在力量

针对以上现象,章博士提出了两点思考:

(1)数学育人要依靠数学的内在力量。要以数学知识技能为载体,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获得“四基”、提高“四能”过程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键。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整体的构架,基础教育是整体,不是分支,要重视对数学的整体性、一般观念的掌握。

03

改变现状从提升“三个理解”入手

根据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提升教师的“三个理解”水平,即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其中理解数学的关键在于对数学的整体性、一般观念的把握。章博士分享了对数学整体性、一般观念的理解,首先对于数学整体性,他提到:主要体现在纵向联系,即同一主题内容中体现的数学整体性;其次体现在横向联系,即整合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内容所体现的数学整体性;最后综合贯通,即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所体现的整体性。

图片

章博士利用“立体几何与代数”的整体架构来解释数学的整体性:

(1)从整体结构图可以看出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基本剖析是向量法使用的前提,向量法是研究图形基本位置关系的有效工具,二者相辅相成。

(2)研究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整体思路,主要从定性到定量,定性的问题主要有认识组成几何体的要素是什么,要素的形状是怎样的,要素之间有什么基本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给出各种各样几何体的定义,定义的方式采取“属+种差”。

(3)几何体的定量刻画主要体现在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问题中,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不断渗透数学的思想,如积分的思想,祖暅原理。

(4)基本立体图形的育人价值:首先可以对基本立体图形的分类达到对柱、锥、台、球等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描述结构特征的方法,形成数学地认识、刻画物体结构特征的能力,掌握描述事物特征的逻辑方法。

对于理解数学的一般观念,章博士提到所谓的一般观念,是对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是对数学对象定义方

式,几何性质,代数性质等问题的一般性回答,是研究数学对象的方法论。

章博士以数列研究中的一般观念来举例:


图片

(1)数列研究的一般观念是“运算”,通过运算发现规律,然后用数学方法去验证,项与项的关系是数列的基本性质,

(2)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基本特征中,他提到利用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运算发现规律,如数列“9,18,27,36,45,54,63”蕴含的规律是“18=9+9,27=9+9+9,……”,而教科书把这种表达方式改成“18-9=9,27-18=9……”这种表达方式保持等号一边不变,另一边随着数列项数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数列的取值规律更加突出。

(3)等差数列的性质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等差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等差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任意一项都是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

(4)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核心思想是等差数列的性质,将不同数求和化归为相同数求和,数量关系上利用了平均数的概念。

04

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理念的整体性,一般观念的具体落实在于日常教学活动,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基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基础上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章博士提到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追求:数学的整体性,逻辑的连贯性,思想的一致性,方法的普适性,思维的系统性。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明确的研究对象,逻辑连贯的学习内容,环环相扣问题链,启发性的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四基”、“四能”的结果诉求。最后还展示了单元-课时教学的教学设计框架。

图片

章博士还指出课时教学设计前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对本单元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单元着重培养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主要的学习难点作出全面的分析,并将课标规定的本单元内容按照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分解到课时,同时将相应的单元目标分解到课时目标。

图片

章博士最后总结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统领教学过程的理念是数学的整体性和一般观念。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预设问题串;随着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认知过程引发生成性的问题、互动追问;这两者形成了系列化数学活动,形成了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数学教学。

章博士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所有老师都能真正做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教学,根据课改发展的需要理解技术、理解评价。

内容来源: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

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公众号仅供学习交流和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

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教学

图片

01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老师们不必焦虑。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把新教材和新课标对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

02

根据“学习任务群”提示的“任务”组织教学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

使用新教材,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

备课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

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经有所提示或者建议,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这种“活动”不能离开语文,主要是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

其实,课标中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较原则,备课时也应当特别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

03

整本书阅读教学重在“目标管理”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整本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会总结出好的办法。我的理解,“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

比如,读《红楼梦》,要求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体验与欣赏,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导。不要和一般课文教学那样去多加讲解,更不能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04

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并存

新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 “课”。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因此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地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

“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

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比较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注意,“群文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一课之中的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要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泛读。

05

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

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读书。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

接下来我想围绕如何读书,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就是读书的计划和书单。

读书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每位老师的书单不可能都一样,但建议都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是套在一起的三个“圈”。

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往里边的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

再往里边的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的书。

别是青年教师,要有读书充电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计划,有大致方向,持之有恒,可能就“终成正果”,当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内容来源: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