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了解古代艺术之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叠涩

 古建秦 2024-04-19 发布于重庆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叠涩和壳穹窿有很大区别,叠涩顶形式很多,有对角脊、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以砖或石料层层向外出跳跨空的砌筑方法,也指用此法砌筑成的构件。常用来砌筑檐口、须弥座、门窗洞口和穹窿等。早在公元前14世纪建造的阿托雷斯宝库所运用的就是一个直径为14.5m 的叠涩穹窿。中国叠涩砌筑方法的最早实例见于河南襄城茨沟汉墓墓顶。当时以此法砌成外形与拱壳穹窿相同的顶盖,情况与亚平宁半岛上古代埃特鲁里亚人用叠涩砌法摹仿拱券和穹窿类同。唐、宋、辽、金时期普遍采用叠涩墓室顶盖。从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叠涩方法砌筑砖石塔檐口。在砖塔的门窗上也有用叠涩尖拱的做法,如五代末期的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宋代开封祐国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窑殿中也仍沿用叠涩穹窿。叠涩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和室内外承托装修的部位。也有学者认为,叠涩穹窿是人类对扩大室内空间要求的反映。
叠涩法原理又是什么呢?是通过将砖石或其他建筑材料逐层向外或向内伸出或缩回,形成逐渐变化的层次结构。 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 逐层堆叠:每一层材料都放置在前一层的基础上,逐步累加。2. 负荷传递:上层的重量通过下层材料传递到基础部分。3. 稳定性增加:随着层次的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4. 形成外形:通过调整每层的伸出或缩回程度,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外形。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5. 结构强度:提供了一定的结构支撑,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6. 美观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添建筑的艺术感。7. 适应多样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调整形状和尺寸。在实际应用中,叠涩法常用于以下方面:8. 建筑外墙:如城墙、塔楼等。9. 屋顶和檐口:营造出独特的造型。10. 拱顶和穹顶:提供结构支持和装饰效果。11. 台阶和挡土墙:增加稳定性和美观度。
叠涩这种古老的建筑构造方法,除了稳定性高还有什么特点呢: 1. 美观性:独特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2. 实用性:可用于承载重量、排水等功能.3. 文化传承:常用于传统建筑中。在现代建筑中,叠涩的应用也有一些变化和发展。当然还有材料多样化、形式创新、功能拓展、文化融合等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