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解酒第一方,快速酒!醒

 风声之家 2024-04-20 发布于江苏

至道汇 2024-04-20 13:19  听全文

中国酒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衰。原因在于有以酒代“久”、“有”、“寿”之内涵,不论是喜庆筵席、亲朋往来,还是逢年过节、日常家宴,人们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同时人们喜欢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胆、以酒御寒……但美酒虽好,却不可贪杯。如果喝的兴起,一不小心量多了,就要及时要调理、醒酒。

《吃得下 睡得着 排得出》:“醉酒毒肝脏。从古至今,饮酒就是一种风尚。在古代,上至君王,中到大臣文士,下到贫民,无一不对酒情有独钟。现代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就是女性饮酒者的日趋增多。既然有饮酒者,自然少不了拼酒,尤其是在这个处处都需要应酬的年代,不喝酒似乎就谈不成生意,有人甚至将自己训练成“挡酒”高手。从低度酒:啤酒、果酒、红酒、气泡酒、香槟,到中度酒白兰地、威士忌,再到高度酒二锅头、闷倒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都成了谈事必上桌之品。”

《方剂学》:“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以葛花解酲汤主之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解酒有药解、食解之分,解决各种酒后不适,最好的办法是用食物解酒,安全无忧。中医师推荐了20种解酒妙招,如果过量饮酒还有中药解酒,据说在坊间百用不爽,希望能帮到你及家人。

饮酒前

1、按关冲穴解酒——促进酒精代谢
关冲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能够促进水液的代谢,也有促进水谷之酒精代谢的作用。饮酒前,用指甲掐按无名指上小指那一侧的关冲穴,能够减少醉酒几率。
2、豆浆解酒——保护胃黏膜
豆浆当中的蛋白质与胃酸相遇后,会发生凝固,贴附在胃壁上,有利于延缓胃对于酒精的吸收,并且可以保护胃壁免受酒精的刺激,从而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饮酒前先喝一杯豆浆
3、芹菜解酒——消除胃肠不适、脸红
芹菜能够清热除烦,平肝理气、解酒毒。另外,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能缓解酒后的胃肠不适。将芹菜适量洗净榨汁,可以在饮酒前后都饮用一些,还能帮助消除酒后的脸红症状。
4、蛋清解酒——保护肠胃
鸡蛋清遇胃酸而凝固变性,贴在胃壁上,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并缓解对酒精的吸收,快速消渴、清热、解醉。可在饮酒前,取1~2只生鸡蛋清服下。

饮酒时

5、豆腐解酒——预防醉酒
因为豆腐中半胱氨酸能够促进乙醇的代谢,能减轻乙醇对身体的伤害。饮酒时,以豆腐菜肴作为下酒菜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醉酒。
6、梨解酒——解酒护肝
中医认为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止渴润肺、消燥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之功效。另外,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等,能够护肝,促进肝细胞代偿。可以将梨切丝,和京糕条一起做成凉菜,餐中食用,或将梨切片熬成梨汤食用,都可解酒。
7、白菜解酒——减少酒后发热
酒类多为辛甘大热类型的食物,白菜有养胃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正好克制酒的辛散燥热之性,能够缓解酒毒,减少酒后口干、口渴,以及烦躁、发热的症状。将白菜帮切丝,加食醋、白糖拌匀腌10分钟食用。
8、柚子——消除酒后口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将柚子肉切丁,蘸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9、吃面食解酒——快速增加体力
面食食用后可快速转化成葡萄糖,有利于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由于它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食用后身体会马上舒服起来。
10、藕解酒——缓解酒后干渴
藕具有除烦止呕、生津止渴的作用,对于酒后干渴、呕吐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将鲜藕捣烂取汁饮服,对消除醉酒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饮酒后

11、葛花解酒——分解酒精
葛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分解酒精、健胃、护肝等功效。《滇南本草》等多部药典记载:“葛花解酒醒脾,治饮食不思、酒毒伤胃、消热。”将葛花30克加适量水,煎汤饮服,解酒效果最佳。
12、生姜解酒——缓解恶心呕吐
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大明本草》有治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喝酒之后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可止呕吐。
13、甘蔗解酒——解酒补体力
甘蔗味甘性寒,清热生津而解酒毒。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能够有效恢复因为酒精代谢而造成的人体能量丢失。可以将去皮的甘蔗榨汁饮用,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14、豆汤解酒——减轻肝损伤
大豆卵磷脂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乙醇分解,降低血液中乙醇浓度,加速乙醇的排泄并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毒物的损害,从而有解酒的功效。
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和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15、猕猴桃解酒——保护肝脏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保肝、抗氧化等作用,可减轻乙醇对肝脏以及身体组织过氧化的损害,而且猕猴桃的解酒作用起效很快。
可在酒后食用猕猴桃2~3个,然后在30分钟后再食用2个,具有很好的解酒护肝的作用。
16、萝卜解酒——消除酒气
用生白萝卜500克,洗净榨汁,代茶饮服,每次一杯,饮2~3次,有解酒和消酒气功效。或适量吃些生白萝卜,都可有醒酒之效。
17、荸荠解酒——清热解酒
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利咽化痰之功效,可解酒,除烦止渴。将荸荠20个左右削皮后,榨汁饮用,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18、枳椇子解酒——醒酒安神
枳子是一种植物的果实,中药店有售。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能清热、利尿。
另外,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可将枳椇子10克,开水冲泡10分钟饮用即可。
19、西瓜——稳定情绪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被机体吸收。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20、橘子解酒——酒后厌食
柑橘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另外,对促进酒精的代谢和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很有好处。经常喝酒的人,以及有脂肪肝、动脉硬化的人,常吃橘子可以有效的解酒护肝。

提醒:酒后忌饮茶

都以为浓茶能解酒,其实不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出现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中的咖啡因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记住酒后七不要

1、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

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要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2、酒后千万别睡电热毯

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若感觉冷,可用羽绒被或者是热水袋保暖,多喝一点热水,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

3、酒后不要吃醒酒药

醒酒药可暂时让人摆脱醉酒症状,但实际上却会将醉酒时间延长。建议大量喝水,另外,还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4、酒后不要吃退烧药

酒精会和多数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物质。尤其不能服用退烧药,否则其中的羟苯基乙酰胺产生有毒物质,会导致肝脏发炎,甚至永久性损伤。如需服用,建议次日早晨提前1小时服用布洛芬。此外,降糖药、降压药等最好也别吃。

5、酒后不要立刻洗澡

冷水热水都不宜。洗热水澡或者是蒸桑拿容易导致热气聚集在人体内不散发,加重醉态,导致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洗冷水澡,非但不能醒酒,还会使肝脏来不及补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加上冷水刺激,血管收缩,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

6、酒后不要运动

酒精具有利尿作用,醉酒后体内水分流失更多,容易发生脱水,此时再锻炼会加重脱水危险。酒后游泳更危险,会使身体散热突然加快,引起低血糖性晕厥、头晕、腿部抽筋等。

7、酒后不要大量喝咖啡、浓茶及汽水

酒后不宜大量喝咖啡,以免缺水加剧;也不要喝浓茶,茶让心脏过于兴奋,并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否则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作用,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

过量饮酒后中药解酒方
1,葛花解酲汤解酒毒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组成:木香1.5克,人参4.5克,猪苓4.5克,茯苓4.5克,橘皮4.5克,白术6克,干姜6克,神曲6克,泽泻6克,青皮9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葛花15克。煎服。
葛花系葛藤的花,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性凉味甘,入脾、胃经,能解酒止渴。
2,芦根解酒热烦渴、呕秽 
可用本品30~60克,煎服。或用
芦根饮:芦根15克,竹茹9克,粳米50克,生姜5片。
水煎,当茶饮。
芦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证。《新修本草》谓其能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等证。
此外,中医的方剂比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茵陈蒿汤、五皮散、导赤散、猪苓汤也是可以作为解酒方剂来使用的方药。

葛花解酲汤为解酒常用主方,酒食内伤者,此方主之。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医方考》

对于湿热体质又伤酒者,或酒食聚湿生热者,我们可以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药,或改用葛根芩连汤、清胃散等方加减治疗。

葛花解酲汤,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该方作为解酒良方之一,主要用来治疗酒积伤脾之证。在现代,葛花解酲汤常被用于解酒以及治疗酒精性肝病。凡饮酒过量导致的眩晕呕吐、心神烦乱、胸膈痞闷、手足战摇、食少体倦或小便不利等症状,均可应用葛花解酲汤进行治疗。

 

葛花解酲汤 


【原文】

金·李东垣/《脾胃论》卷下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莲花青皮(去穰,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人参(去芦) 猪苓(去黑皮) 白茯苓(以上各一钱五分) 神曲(炒黄色) 泽泻 干生姜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以上各五钱)上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方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也。


明·吴昆/医方考卷四

葛花解酲汤

葛花 砂仁 白豆蔻 木香 陈皮(去白) 人参 茯苓(各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干生姜 青皮(去,炒) 泽泻(各一分)
酒食内伤者,此方主之。
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


·朱橚/《普济方》卷一七二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醒汤

(出德生堂方)

治宿食酒伤。胸膈满闷。口吐酸水。恶食呕逆。及年远日久。酒葛花、白豆蔻、砂仁、木香、神曲(各五钱)干葛、陈皮、白术、青皮、白茯苓、泽泻(各调服。)

明·张洁/《仁术便览》卷二

葛花解酲汤

治酒客病,令上下分消其湿。又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白豆蔻 砂仁 葛花(无以葛根代。各五钱) 木香(五分) 青皮(三分) 陈皮 白茯猪苓

上为末,每三钱,白汤调服。

明·皇甫中/《明医指掌》

葛花解酲汤

酒乃无形之物,大热有毒,多饮则伤胃呕吐,葛花解酲汤。纵饮热酒,烦躁中酒毒,黄连解毒汤主之。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葛花 砂仁 木香 白豆蔻 人参 茯苓 陈皮(各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 青皮 泽泻干生姜(各三分)

按∶葛花性寒,能解中酒之毒。泽、茯味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陈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开胃止呕。神曲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元气焉。

清·汪昂/《汤头歌诀》消补之剂

葛花解酲汤

(汤)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葛花、砂仁、豆蔻各一钱,木香一分,茯苓、人参、白术(炒)、青皮、陈皮各四分,神曲(炒)、干姜、猪苓、泽泻各五分,专治酒积及吐泻痞塞。砂、蔻、神曲皆能解酒,青皮、木香、干姜行气温中,葛花引湿热从肌肉出,苓、泻引湿热从小便出,益以参、术固其中气也。〕

清·费伯雄/《医方论》卷四

葛花解酲汤

葛花 豆蔻 砂仁一钱 木香一分 青皮 陈皮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四分 神曲(炒) 干姜 猪苓 泽泻三分
补脾利湿,又兼快胃,故能治吐泻痞满等症。用葛花者,所以解酒毒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

葛花解酲汤

葛花 砂仁白蔻 木香 人参 茯苓 六曲 白术 干姜 泽泻 橘红 枳子

酒食内伤,睛黄瘀肉,不辨晨昏,此方主之。

酒乃水米造作,本应无害。然必由曲 酝酿,或水火蒸熬,湿从燥化,故大热有毒,古人名为祸泉。虚寒人及骤受外湿,一觞三雅,通行营卫可也。以其甘香滑辣而过饮之,则伤胃损气。气伤故睛黄,胃伤故瘀肉。不辨晨昏者,中于酒而不醒耳。葛花、枳 专解酒毒;茯苓、泽泻直利酒湿;行滞消腻,宜砂仁、木香、神曲、橘红;止呕扶胃,须干姜、白蔻、人参、白术。有酒德,有酒量,不为酒困,偶尔沉酣,乍可煎服。若癖溺成劳,夙夜牛饮,如前症外,定加吞酸 杂,溏泻呃逆,甚则噎膈翻胃,水浆不能下咽。是汤徒能解酲,不闻起死。至若好气之人,酒以偾事;好色之人,酒以助欲;机谋纵密,酒中常吐真言;谨慎自操,酒后每遭奇辱。身家之祸,又岂葛花辈之所能解哉。毋谓吾有此方,可以终老醉乡矣。昔苏文忠,每食二簋,不设酒。客至,簋三之,酒一偏提而已。其言曰∶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有味哉,前辈风规也!觥录事引兹以律酒徒,贤于药师千万。

诗曰∶解酲有葛与参术,白蔻木香枳 橘,姜苓泽曲缩砂仁,放饮不须推量窄。

清·吴谦/《医宗金鉴》

葛花解酲汤

治酒客病。

莲花青皮(去穣)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白茯苓 人参 猪苓以上各一钱五分 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以上各五钱,,右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不可恃此过饮,频服取汗,损人天年。

【注】酒为水谷精液所化,体湿性热,少饮则能调和气血,流畅阴阳,内助中气,捍御外邪。若过饮无度,轻则伤人脾胃,重则损人神气。所以酒困之人,昏晕烦乱,干呕恶心,饮食即吐,百体酸软,身热头疼,嘈杂吞酸,胸膈痞塞,口燥舌干,手足颤摇,心神恍惚,不思饮食,小便浑浊,大便溏泻,此皆湿热伤形与气也。

【按】李杲曰:酒病者,往往以大热,大寒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大热则伤阴,大寒则伤胃,元气消亡,七神无根据,折人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故制此方,君葛花,佐以辛香之品;用神曲,佐以快气之品;用苓泽,佐以甘温之品。服后取汗,是谓外解肌肉,内清阳明,令上下,内外,分消其患,使胃中秽为芳变,浊为清化,泰然和矣。

清·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卷五

葛花解酲汤

专治酒积,上中下分消。

白豆蔻 砂仁 葛花(各一钱) 木香(一分) 青皮(六分) 陈皮 白茯苓 猪苓人参(各三分) 白术(炒) 神曲(炒) 泽泻 干姜(各四分) 水煎服。

曲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醒也;茯苓、猪苓、泽泻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醒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醒也。

清·佚名《医学摘粹》

葛花解酲汤

伤酒者,呕逆心烦,胸满不食,小便不利是也。以葛花解酲汤主之。如宜从膀胱以化之者,以五苓散加减主之。如大醉恐致烂肠,《千金》渍法可用。

葛花解酲汤

青皮(五分) 橘红 人参 猪苓 茯苓(各一钱半) 神曲 泽泻 白术(各二钱) 白蔻仁 砂仁 葛花(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但得微汗,则酒病去矣。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