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模式的隐患:李光耀生前重大警示会否成真

 aiaiweiwei 2024-04-20 发布于新疆
图片

李光耀生前警示:我敢肯定的是,新加坡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我们就全完了。国家将会沉沦,化为乌有。

李显龙将辞职 | 新加坡模式富有启发意义却仍存隐患

文/邓峰

4月15日,据新加坡总理公署公布的消息,72岁的总理李显龙将于5月15日辞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出任新总理。黄循财生于1972年12月,曾任李显龙的私人秘书,经历过国会议员和内阁多个部门的历练。黄循财接替李显龙出任新总理是新加坡精英推举制度的结果。2022年4月,受李显龙邀请,已经退休的人民行动党前主席许文远约见19位推举人(包括17位内阁部长和国会议长、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其中15人推选黄循财为第四代领导团队领军人物。在黄循财之前,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和第三任总理李显龙都是通过精英推举上位。

多年以来,新加坡的精英民主模式备受关注。新加坡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弹丸之地,但在精英民主模式的作用下,快速崛起为闻名于世的国际化大都市,缔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成为具有启发意义的治理样板。新加坡实行议会民主,民众通过一人一票选出国会议员,国会中的多数党执政。新加坡建国以来都是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其中一个最关键原因是自开国总理李光耀时代以来,人民行动党十分注重通过选拔政治人才来确保优异的治理绩效,从而持续赢得多数民众的认可。

新加坡有一套复杂、完整的政治人才选拔方法和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总理选拔。自李光耀之后,历任总理都是在前一任总理的培养下,经由新生代政治精英共同推举产生。吴作栋、李显龙和即将上任的黄循财都在上一任总理主持的内阁中经历长时间的磨练,但他们能脱颖而出,最主要流程是新生代政治精英的推举。1980年李光耀在酝酿第二任总理人选时,曾提出四个人选,首选陈庆炎,次选吴作栋,不过在新生代精英的自行磋商中,吴作栋获得最多支持,最终成为新总理。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新总理的产生既离不开上一任总理的培养、选拔,又离不开新生代政治精英的共同推举。上一任总理都经历过长期执政的实践考验,并有民选背景。作为新生代政治精英主要构成的内阁部长,既有政务官的实践考验,又同样有民选背景。这就使得在新加坡新总理培养、选拔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上一任总理、新生代内阁部长具有内部选拔和民意支持的双重保障,既有实践经验,经过复杂政务工作的历练,又有民意认可。这其实是议会民主的共同特点,只不过新加坡因为建国以来高度注重精英治理,所以新加坡的精英治理面向显得更为突出。

图片

有许多人认为,同样是一人一票,议会制比总统制更加牢靠,相对更能保证治理绩效。比如,李光耀说过:“与议会制相比,总统制下诞生好政府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在总统制下,你出现在电视上的个人形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议会制下,比如英国,首相在当选之前是议会成员,也许是一位部长,民众对他了解的时间比较长,了解得比较充分……他们对于候选人是什么类型的人、是否具有内涵、讲话是否真诚已经得出了一些结论。”

这个观点是有些道理,但需要思考的是,为何同等情况下议会制比总统制更可靠?这里有两个关键之处,一个是李光耀说的议会制下的政治人物在成为首相之前有更多的历练,另一个是议会制下的首相是由一个含精英成分相对更高的议员群体推选产生,议员群体比总统制下的选民、选举人更接近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的“具有进行如此复杂的审查工作所必需的见闻和眼力”。

因为在社会分工和自利理性的影响下,日常生活、职业、兴趣与复杂现实政治关联较少的多数普通选民缺乏资源和动力去成为对复杂现实政治知情懂行的理性政治人,由他们来直选政治领袖往往难以避免民粹主义困局,但以政治为职业的议员群体有更多资源和利益激励去了解、关心政治和收集、分析复杂政治信息,进而相对有更大概率成为理性政治人,由他们来推选政治领袖会比民众直选相对更能提升选举民主政府的贤能水平。

同等情况下的议会制比总统制更优良说明实践历练和精英推选的重要性。但因为议会制和总统制都是以选举民主为基础,议会制下政治人物的实践历练依然存在不足,经由多数对复杂现实政治难以知情懂行的普通选民选出的议员群体容易笼罩在既得利益集团围猎和民粹主义的阴影之中,他们的“见闻和眼力”有时并不牢靠,由他们推选产生的内阁未必能确保良政善治所必需的贤能,故议会制同样存在风险。近些年来英国的政治困境便是例证。不过,议会制相对优于总统制已经证明精英推选和民主相结合的积极意义,只不过选举民主离社会需要的精英民主相距甚远。

笔者在《拯救民主——扬长避短的新方案》一书中提出的公正有效监督下的精英推选和民众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相结合方案则是更进一步的探寻理想政治模式的设想。一方面考虑到政治是高度实践性的领域,最有可能达到汉密尔顿所说的“具有进行如此复杂的审查工作所必需的见闻和眼力”的精英群体应该是久经政治磨练并赢得民众认可的政治人物。另一方面民众一人一票民主评价机制符合社会分工下多数普通人的自利理性,让他们可以在不必对复杂现实政治知情懂行的情况下凭借常识理性和“事后诸葛亮”的人性即可对现实政治作出理性评判,从而有效提升民众参与政治时的质量和理性水平,为贤能政治构建民主基石。

不过,回到现实中,以选举民主为基石的新加坡模式,能否持续不断选拔出称职的政治精英存在不确定性。所幸的是,新加坡体量太小,民众相对易于认知现实政治,又因为总理和部长都经历多轮选拔,故尚未出现问题,但隐患仍在。李光耀说:“对新加坡而言,基本的挑战依然未变:如果我们无法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担任总理和部长,那么新加坡这个世界地图上的小红点终将变成一个小黑点。”

进一步思考,新加坡选举制度的一个关键特点是“相对多数制”,这是一种接近赢者通吃的制度,虽有利于形成多数党的稳定政权,却会扭曲民意,出现得票率和议会席次的不成比例。比如,2011年新加坡国会选举,人民行动党得票率为创下1965年以来新低的60.1%,但依然占据87个直选议席中的81个。2015年新加坡国会选举,人民行动党得票率为69.86%,占据89个直选议席中的83个。

在这种选举制度下,人民行动党若想保持长期执政,必须依赖于半数以上民意支持,一旦出现民意逆转,哪怕只是得票率从六成降至四成,都是毁灭性打击,不仅丧失执政权,而且不能获得与得票率成正比的议会席次。考虑到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对政治经验和政治精英的垄断,如果出现支持率略高于人民行动党但凭借“相对多数制”侥幸获得大部分议席的政党执政,而新胜出的政党又缺乏政治经验和政治人才储备,势必容易给缺乏抗风险能力的新加坡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冲击。

当然,这只是假设,人民行动党的治理绩效和民意支持率目前仍具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人民行动党不能一如既往地选拔出称职的政治精英,或者当未经历李光耀时期的新加坡人越来越多,他们误以为今日新加坡的成绩都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人民行动党如果在此过程中犯下严重的错误,那么势必容易产生叠加效应,进而造成大批选民对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的逆反心理,风险便随之来临。

在新加坡独立之初,腐败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穷,社会治理落后,然而在李光耀带领的人民行动党治理下,新加坡一跃成为廉洁、繁荣、现代的国际化都市。如今,经历新加坡从简陋的棚屋到政府组屋,从落后经济体到发达经济体的年长选民,正慢慢被在富裕、现代的社会环境下长大却有新的政治诉求的年轻选民替代。对于年轻一代选民来说,李光耀时代的成就有些遥远,但高昂的生活成本近在眼前,世代更替带来的挑战将逐步显现。

李光耀早有警示:“大多数年长的新加坡人还是愿意继续支持行动党,毕竟对早年的新加坡他们仍然记忆犹新,也能体会到即便有了成熟完善的经济体制,良好治国还是很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但年轻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会以为今日的成就是稳固牢靠的。选民结构改变的趋势,正毫不留情地冲击着我们。”他生前还说过:“现在,在李显龙和他的团队领导下,这个国家会在未来至少10到15年内继续繁荣兴盛。但之后,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将取决于新加坡年轻一代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无论选择什么,我敢肯定的是,新加坡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我们就全完了。国家将会沉沦,化为乌有。”

图片

《拯救民主——扬长避短的新方案》目录

前言: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

一、绪论:给民主另一种可能

1、选举民主不是“历史的终结”

2、选举民主离社会需要的精英民主相距甚远

3、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二、选举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遇挫:问题出在治理失败

1、美国开国元勋的警告正不幸成为现实

2、英国脱欧公投:“撞在无认知能力的暗礁上”

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4、乌克兰的悲剧

三、民主何以沦落至此

1、过度拔高民主是不可承受之重

民主的效用是有限的

选举民主难以通往成功的自由民主制

2、选举民主的根本悖论:民粹宿命或既得利益集团围猎

选举的博弈:平庸的政客,千丝万缕的政商关系

选举后的博弈:阶层分化下的不对称角力

3、理性选民的幻想和选举民主对人民理性的误用

4、等待罗斯福还是希特勒

四、 针对选举民主问题的已有态度和补救方案

1、反思丘吉尔名言:民主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成为教条

2、社会民主和经济民主:重要却不能替代政治民主

3、协商民主、监督式民主、参与式民主:重要却不能支撑起民主大厦

政府是否贤能、是否民主决定协商成效

监督式民主既不能替代贤能政治又不能替代一人一票

笼统而效用有限的参与式民主

4、抽签民主和直接民主:往前看而不应向后退

5、 与贝淡宁商榷:尚贤与民主不是替代关系

新加坡经验富有启发意义却仍存隐患

中国转型的未竟之业

6、对白彤东的补充思考:主权在民何以保证,治权在贤何以可能

五、作为出路的贤能民主

六、贤能民主的第一个基石:贤能政治

1、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尚贤政府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

不能尚贤的民主是劣质的、难以持续的

2、应对现实社会的重重挑战离不开尚贤

日益扩大的阶层分化埋下社会不稳的隐患

人的异化、虚无和娱乐至死

世界秩序的丛林状态和政经分离

人工智能的冲击:普遍自由或普遍弃民

尚贤仍应以有限、法治、民主政府为前提

3、贤能政治家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韦伯的思考:谁才能担负政治的“天职”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经验

道德、品性、智慧、手腕缺一不可:超越马基雅维里

4、怎么选贤与能

墨子尚贤的思考

孙中山和黄宗羲:必要的考试但不能唯考试

可资参考的人民行动党经验

小结:公正有效监督下的精英推选和人民评价相结合

七、贤能民主的第二个基石: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1、长期来看,缺乏民主的尚贤是靠不住的

跳不出历史周期率的传统中国

传统中国选官:小圈子化的察举,“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举

苏联官场的逆淘汰

帕累托和精英的腐化

2、一人一票是制度化的人民动员:和平时期最强大的制衡力量

3、对洛克和孟子的补充:人民满意是政权合法性的最主要来源

4、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法律和政治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5、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政治中的人性

人性深处对于平等的强烈渴望

熟悉领域的理性人

非熟悉领域的“事后诸葛亮”

社会分工下精英和大众的分化

让理性之光照亮政治:高质量可持续的制度应该立足于人性

6、重新反思民有、民治、民享

八、贤能民主:从理念到落地

1、配套制度措施

2、贤能民主的制度设计

议会:民选议席、贤能议席相互补充和制衡

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产生:精英推选和民众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3、贤能民主的优点与衡量制度优劣的“邓小平标准”

4、贤能民主适用条件及其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注释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