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心悟 | 何谓“禅茶一味”?

 新用户86028838 2024-04-21 发布于内蒙古
和光同耀
和光同耀
2024-04-20 10:18
茶道心悟 | 何谓“禅茶一味”?

(原创:周涧)

关于“禅茶一味”四字名言究竟出自何处,至今学界无法考证。但其字义意涵一定与“禅”有关,由此推断此言也一定是由禅修慧者说出的。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禅一味”由来的注解,“原系宋代克勤禅师(1063-1135)书赠参学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

《俗语佛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一书中对“禅茶一味”注解为语出《日本禅师录》。

日本著名禅师泽庵宗影在《茶禅同一味》中,通俗地表述了禅茶一味的实际意涵:“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亦即不知茶味。”

为什么茶与禅会如此相融呢?

禅是佛教用语,本质是内心清静,即排除人心杂念。

禅是中国式的佛学,也是一种东方哲学观念。禅学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包含有中国古人哲学的智慧和艺术的创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禅意之所以能为寻常百姓所体悟,是因为禅是一种生活。“砍柴担水平常心”,禅的智慧就体现在衣食住行上。而茶也是一种生活,中国人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说茶在世人的生活中须臾不离。

吾认为,禅与茶的相融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禅追求静思与觉悟。

禅通过心性归静来寻求对事物和自我的认知与觉悟。

茶讲究细品与体味。

茶通过味觉的品尝来感觉由微苦而回甘的奇妙体会。

禅追求本我。

禅通过“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顿悟,达到“见性成佛”的境界。

茶讲究原真。

茶是地域化成的灵性之物,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不同地域的茶,具有不同的口感和不同的人文风情。品茶,其实就是对各地乡土的溯源。

禅是一种通达的心性。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宋·陶渊明)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唐·柳宗元)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唐·白居易)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唐·怀海)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清·张问陶)

茶是一种闲雅的意趣。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唐·皎然)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宋·黄庭坚)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张可久)

禅是一种自然的心态。

禅者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茶是一种安然的享受。

茶人云:“一杯茶,一盏时光;一杯茶,一缕芬芳;一杯茶,唇齿留香;一杯茶,岁月静好;一杯茶,温馨安然。”

茶道心悟 | 何谓“禅茶一味”?

在人世间,禅与茶都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且都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仪式感行为。

禅茶的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善”五字要诀。

所谓“正”,禅修正念,茶养正气。

所谓“清”,禅求清寂,茶尚清澈。

所谓“和”,禅道讲众生和谐快乐,茶道讲与人和睦谦敬。

所谓“雅”,禅修之雅在于心性的净化,茶饮之雅在于心情的闲适。

所谓“善”,禅是善行的发愿,茶是善缘的连结。

简而言之:正就是“不邪”;清就是“不浊”;和就是“不争”;雅就是“不俗”;善就是“不损其群”。

禅与茶的共融,茶与禅的缘合,在于茶与禅的神妙相通。两者都是世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

以禅意来饮茶,茶的香气更加浓郁,且唇齿回甘弥久。

以茶意来参禅,禅的意境更加自在,且思域纵横辽远。

参禅与品茶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同一,万物归心。

禅修静心,茶饮养心。

禅茶一味,同心向善,人生处处有清欢。

本文作者简介:周涧,资深品牌传播研究专家,曾在媒体编务、企业管理岗位任职,在高校广告系、新闻系执教。出版有《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企业沟通——企业公关刊物传播运作研究》《贤文生财》《父母谣》《中华和牌创意研究》等专著多部。长期专注实用传播学研究,其提出的原创传播学术新论“第二传播”曾产生广泛影响。现兼任多家工商企业品牌发展顾问。在棋牌研究方面原创发明“国风牌艺”(中华和文化牌、中华节气文化牌)传统文化知识记忆焕新麻将游戏。(详见百度百科人物词条:周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