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明明可以一年平定,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茂林之家 2024-04-21 发布于湖南

一、前言

唐朝,一个曾经辉煌壮丽的时代,却在公元 755 年被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所撼动——安史之乱。原本可以很快平定叛乱,两位皇帝的神之操作让稳定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二、安史之乱爆发前

(一)经济矛盾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繁荣,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一方面,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奢侈消费日益增长。他们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大量耗费财富,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皇室和高官们举办盛大的宴会和活动,浪费大量的财物。这种奢侈之风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财富,还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农民的负担逐渐加重。虽然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但农民面临着各种赋税和徭役的压力。他们不仅要缴纳高额的赋税,还常常被征发参与劳役,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土地兼并问题也日益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或奴婢,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此外,商业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商人为追求利润,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问题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二)朝堂乌烟瘴气

在安史之乱前的朝堂,政治氛围乌烟瘴气。而玄宗重用杨国忠,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混乱的局面。杨国忠利用职权,大肆敛财,贪污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他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地剥削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拉拢了一批官员,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他们相互勾结,排斥异己,使得朝廷中的政治斗争越发激烈。

通过谎报军情、隐瞒实情等手段,让玄宗对国家的真实情况了解甚少。玄宗被杨国忠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他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有效地制衡边将,使得安禄山等边将的势力不断扩张,为日后安禄山造反埋下伏笔。

(三)阶级矛盾

唐朝初期,社会阶级结构相对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阶级矛盾逐渐加剧。

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夺日益激烈。贵族和官僚们为了争夺更高的地位和权力,展开了残酷的斗争。这种斗争导致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影响了国家的治理。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遭受着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农民面临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生活艰难。工匠和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此外,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底层民众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晋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这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为社会动荡埋下了隐患。

(四)土地兼并使府兵制荡然无存

均田制是唐朝初期实行的一项土地制度,它对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流民。府兵制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兵役制度,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也难以维持。

府兵的地位下降,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为了应对边境的威胁,唐朝不得不依靠节度使率领的边军,这为节度使权力的膨胀提供了条件,造成一种现象:士兵只知节度使,不知皇帝是谁,只听从节度使。

三、安史之乱爆发的过程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中期玄宗天宝年间的一场动乱,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十六日持续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二月十七日,因为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所以被称为安史之乱。

天宝后期,唐玄宗疏于朝政,政治昏暗,百姓多有流离失所。边境节度使势力扩张,形成割据势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起兵,连克唐朝多地,攻下洛阳后自立为帝。唐玄宗下令平叛,但洛阳、潼关等地接连失守,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

唐玄宗被迫离开长安逃亡蜀中,途中禁卫军发动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收复失地。安史叛军内乱,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之后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再次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后来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唐朝军队收复长安、洛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击败史朝义。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朝义自缢而死,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结束。

四、玄宗的离奇操作

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后,只能下令临时招募士卒,然后任命高仙芝和封常清等人在洛阳抵抗。但是他们手下的士兵全部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很快便被叛军从洛阳打退到了潼关,并在此地坚守不出。安禄山占据洛阳后,自称为雄武皇帝,国号大燕。眼见潼关的防御渐有起色,宦官却又禀报了高、封二将故意隐瞒军情的谗言。玄宗轻信,便直接将他们问罪处斩。

之后唐玄宗又启用了哥舒翰镇守潼关。幸好潼关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使得安禄山的数次进攻都以失败而退。安禄山为了攻破潼关,想到了一个引蛇出洞的计谋,把主力部队撤出到潼关外围埋伏起来,让少数老弱病残的士兵继续围困潼关,好让唐军中计,守城的哥舒翰一眼就看破了安禄山的计谋,选择继续死守潼关,绝不出城作战。

然后年迈的唐玄宗却中计了,下令要求哥舒翰出城作战,哥舒翰不得不出城与敌军作战,最终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长安最后的防线(潼关)被叛军攻破,唐玄宗便带着贵妃杨玉环与杨国忠等人西逃避难。在途经马嵬坡时,六军将士发动兵变,先是斩了杨国忠等人,后又吊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亨,彻底结束了唐玄宗对唐朝的统治!

五、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方面: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势力趁机扩大,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战乱期间,政治腐败、官员争斗等问题加剧。战后,唐代中枢已无力制衡地方军阀,只能坐视各地节度使势力坐大,朝廷逐渐沦为名义上的摆设。

朝政混乱:战乱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不安定。战后,为了安抚各地节度使,唐代朝廷只能拿出实权高官笼络人心,进一步加剧了朝政的混乱。

皇室权威受损:安史之乱后,唐代从内部稳定的封建王朝转变为内耗不断、无法形成合力的王朝,连带损伤了皇室权威。唐玄宗时期的甘露之变,本是唐文宗欲重振皇室权威的一次尝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反而让宦官掌握了实际权力。

(二)经济方面:

经济衰退:战乱导致北方经济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城市成为废墟。农业生产受损,农民无法耕种,商业贸易受阻,经济衰退。

财政困难:朝廷为平定叛乱投入大量资源,导致财政紧张。

(三)社会方面:

人口锐减: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民不聊生:百姓承受战乱之苦,生活艰难,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四)文化方面:

文化交流受阻:战乱破坏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环境。

(五)军事方面:

边防空虚:边防力量削弱,使边疆地区面临威胁。

军队战斗力下降:战争中军队损失惨重,战斗力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