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运用广泛的中成药——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空谷幽兰80 2024-04-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安谧,不喜烦扰。若胆为邪气所扰,不能安静,就会表现为胆小、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

肝胆相照,胆的工作干不起走,会影响肝的气机运行,人体便像一个不通风的房屋,潮湿渐生,久而化热。并影响和它在一条平行线上的胃。

以致胃失和降,痰蒙清窍,形成胆郁痰扰症。看舌苔为白腻,摸脉是弦滑的。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组成:

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打成粉末,每次服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饭前服。本方有中成药。

本方君药是半夏,辛温之力善于燥湿,湿去则痰化胃和。

竹茹为臣药,竹叶本就清凉,竹茹作为竹子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有甘补的特性,是从清热的角度来痰浊化去,热去则人也不烦躁。

两味配伍,一温一凉,既能化痰和胃,又能让心情好起来。

陈皮辛苦而温,是向上散气的,可将胃中阻滞的气机以理气行滞,燥湿化痰的方式,向上发散出去。

麸炒枳实,具辛味又具苦味,且以微寒而有降的特性,其降的同时能导引中焦的痰浊阻滞往下,也能令心情好起来。

陈皮与枳实原本同属一物,两者相配,一温一凉,理气化痰的力量就更大了。

茯苓健脾、利湿、安神,茯苓能以健脾利湿杜绝生痰,又能以宁心安神而让心情好,与上述诸药相配,能扩散心中舒适愉悦的能量,胆气也随之舒利。

生姜和大枣,是为了调和脾胃,且生姜还能制半夏的毒性。

甘草用在这里,是为了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观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可谓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让胆复归宁静安谧,诸症自然得到治愈。

古代的著名方剂由于太经典,不仅被医家加味运用,更往往扩展运用,治疗多种病症。比如这个温胆汤,就被现代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胆郁痰扰者。

另外,因温胆汤去湿化痰效佳,临床常将其用来泡脚治湿疹皮炎、牛皮癣等,可根据情况选择要不生姜。
身体有热,舌质红、有红点、舌苔黄的情况,可去掉生姜。如寒湿严重(舌体白,舌苔白腻,齿痕明显,容易腹泻),无湿热特征(无黄苔,无舌体红,无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特征),则可每付加生姜3-4片同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