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王孟英医案》浅注(60)

 妙音禅韵 2024-04-21 发布于江苏

图片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60)

暑热白痢案

高若舟之庶母,年逾花甲,体丰善泻,张某向用参、术取效。今秋患白痢,张谓寒湿滞中,仍与理中加减,病遂日增,因疑老年火衰,蒸变无权,前药中复加附子。白痢果减,而腹胀且痛,不食不溺,哕逆发热,势已危殆。

始迓孟英视之。脉沉而滑数梗梗。曰:暑热未清,得毋补药早投乎?与芩、连、杏、朴、曲、芍、滑、楝、银花、海蛰、鸡内金之类。一剂溺行痛减,而痢下仍白。

其女为屠西园之室,乃云:向服补药,白痢已止,今服凉药,白痢复作,盖病本久寒,凉药不可再用矣。

孟英曰:言颇近理,使他医闻之,必改温补。但病机隐伏,测识匪易,前此之止,非邪净而止之止,乃邪得补而不行之止。邪气止而不行,是以痛胀欲死。夫强止其痢,遽截其疟,犹之乎新产后妄涩其恶露也。世人但知其恶露之宜通,而不知间有不可妄通者;但知疟、痢之当止,而不知邪未去而强止之,其害较不止为尤甚也。今邪未清涤,而以温补药壅塞其流行之道,以致邪不能出,逆而上冲,哕不能食,是痢证之所畏。吾以通降凉润之剂,搜邪扫浊,惟恐其去之不速,胡反以白痢复作为忧?岂欲留此垢滞于腹中,冀得化脂膏而填空隙,故若是之宝惜而不愿其去耶?(眉批:通达之论,医所宜知)

幸若舟深信,竟从孟英议。寻愈。

:用补,同样也有许多要注意的事项。紧要处一是有邪不可妄用补剂,伤寒病在表不可妄补、暑热湿热在里不可妄补;二是要补得雪中送炭不可以画蛇添足火上浇油,阴虚有热之人不可妄用补阳,阳虚有寒之人不可妄用补阴。此案暑湿伏于肠胃,白痢正是祛邪之路,“通因通用”等治疗原则,在贤者用来是随手取效,庸医用时则动手便错。难怪世人说“中医难学”。实则“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总不离四诊信息中获取病情真迹。

痢症二则

朱浚宣令堂患滞下,医闻白色,而予升提温补。旬日后肢冷自汗,液脱肛坠,群医束手,虑其虚脱,因浼濮树堂乞诊于孟英。曰:药误耳。与大剂行气蠲痰清热之药,果渐吐痰而痢愈。

又其令弟同时患此,五色并见,神昏肢搐,大渴茎肿,腹痛夜热,危险异常。孟英察脉细数,与白头翁汤加犀角、生地、银花、石斛、楝实、延胡、芩、连、滑石、丹皮、木通、甘草梢等药,三帖后,热退神清,溺行搐止。乃去犀角、草梢、丹皮、滑石、木通,加砂仁拌炒熟地、山楂炭,服之渐安,半月而愈。

:古人有以白痢红痢分病在气在血的,亦有其理,然而未可以适合所有的病情。这好比以白痰黄痰来分辨是寒痰还是热痰,有时候可以运用这一原则,有时候仍当进一步辨别。而五色痢是痢疾中比较难治的,王孟英先生用半个多月愈之,足见用药之精准。

高年阴虚内热案

孙渭川年逾七旬,脉象六阴,按之如无。偶患音嘶痰嗽,舌绛无津,孟英用甘凉清润法,音开而嗽不已,仍与前药,转为滞下,色酱溺赤,脐旁坚硬,按之趯趯,舌犹枯绛,渴饮不饥,人皆危之。孟英曰:藏热由府而出(此言甚精),痢不足虑,第高年阴液难充,不能舍凉润为方,苟犯温燥,其败可必。

幸渠家平素恪信,竟服犀角、地黄、知母、银花、苁蓉、花粉、麦冬、白芍、石斛、楝实等药,十余剂痢止。而脐旁柔软。因去犀角,加西洋参,又服两旬,始解燥矢,而溲澈胃苏。又服半月,复得畅解,舌亦润泽而愈。

:脏(通藏)病传腑,祛病之兆。又,前贤言:湿热在肠胃,务必祛尽溏粪才能见到正常的大便。今人每以粪溏为坏事,不知此乃祛浊排邪之途径。又有医家言:脉有皮、有真有假,症状亦有真假,唯有舌象最真。此案认证重在辨舌。图片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