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竹简里的东周秘闻:天无二日,国有两主,天子的不堪回忆

 激扬文字 2024-04-21 发布于四川

西周被犬戎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成为东周王朝的开创者,这是《史记》中的记载,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

据《史记》记载: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创东周王朝

但是一座古墓中出土的竹简却显示,此时的周王朝有两个天子,二人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相互争斗,最终一个被杀,另一个则成为诸侯的傀儡。细看竹简,更揭开了一段被湮没的东周秘闻。

在西晋出土的古墓竹简中,东周的历史别有内容

我们在上一期讲过,晋初,一座战国时期的魏王墓被盗,意外让古墓竹简大白于天下。这是一部晋国和魏国史官撰写的史书,其中有一篇记载了西周灭亡后,周王朝形成了两个对峙的政权,与周平王并立的还有一个周携王。那么,周携王是谁?他有什么资格称王?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汲冢书出土地-----位于河南辉县的魏安釐王墓遗址

据《史记》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因此废掉申后和她生的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储君。姬宜臼的外公申候大怒,他联合鄫国和犬戎攻破镐京。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掳,犬戎在烧杀劫掠后退去。于是,姬宜臼被众诸侯拥立为天子,史称周平王。然而,古墓竹简显示:是周幽王为了追杀姬宜臼而派军攻打申国在先,才引发申侯的反叛。

周幽王对申国的进攻是导致犬戎进京的主因

竹简显示:当时的周平王并非是天下拥戴的共主,拥立他的只有申国、鄫国等几个小国。周幽王有个弟弟叫姬余臣,他在诸侯和百官中有较好的口碑,得到王室贵族以及周地百姓的支持。虢公翰把他接到自己的封地,与众诸侯立姬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朝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与周平王不同,周携王广受王室和诸侯的支持

一朝出现了两位天子,究竟谁才是正统呢?显然,周携王是王室所立,得到大多数贵族、诸侯和百姓的拥护;而周平王的拥立者勾结外敌进京,导致周王朝遭遇灭顶之灾,国都和宗庙尽毁,百姓生灵涂炭,因此周平王逃不脱弑君、杀父、亡周、祸民的罪名。据清华简记载,诸侯们九年不来朝贡,可见周平王已失去了人心。

平王无法摆脱西周灭亡和镐京被摧毁的干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开始重新选边站队。因为当时的周平王还是个少年,易于控制;而周携王年富力强,又深得民心,很难被掌控。于是,各大诸侯国转而支持平王。

年轻的周平王成为各大诸侯争夺与支持的对象

周携王虽仁德有余,却谋略不足,20多年间安于虢国的庇护之下,没有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弱小的虢国根本无法保护他的安全。更严峻的问题是,周携王政权的位置,阻碍住了一个正在崛起的诸侯国的扩张之路。

偏安于虢地的周携王并没有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为向携地扩张势力,突袭虢国袭杀了周携王,结束了长达21年的两王并立局面。凭此大功,晋文侯独揽朝政,并获赠王畿地区一大块肥沃的土地。

晋文侯攻克虢国的携地杀死周携王

晋文侯把周平王从申国接到晋地就近控制,携天子以征四方,不断扩大势力。但这样的周王难以服众,连续九年都没有诸侯去朝贡。为提高周平王的威望,晋文候联合郑、秦、卫三国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至此东周正式开始。

平王东迁的实质是四诸侯对王权的重新瓜分

“护王四诸侯”也从此开始做大,尤其是郑武公,他常以天子之名东讨西伐,扩张领土,很快成为东方诸侯中的小霸。古墓竹简显示:平王时,周王室已经衰微,诸侯操纵政局为己谋利,天子成为傀儡。晋文侯、郑武公成为历史上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晋文侯和郑武公

周平王并不想任人宰割,为防止郑国独大,他极力拉拢秦国,把西周故地的千里沃野赏赐给了秦国。据《左传》记载,周平王还启用了曾坚绝拥立周携王的虢公,这引起了郑国的强烈不满。于是,郑庄公逼平王和他互换儿子做人质,从此周王室威风扫地,一蹶不振。

周平王之子周桓王被郑武公之子郑庄公击败

两王并立”的历史在存世史书中均无记载,包括《春秋》和《史记》,因此一直广受质疑,直到2008年清华楚简被发现。该楚简上有关“两王并立”、“携王被杀”等内容与竹简完全吻合,这为古墓竹简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正史都刻意在回避周携王的存在,而古墓竹简使这段历史大白于天下。

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国竹简,收录了大量先秦经典

古墓竹简记录的绝不仅仅是“二王并立”,它从炎黄起源开始记起,一直到战国时期的魏襄王21年,共1800多年的历史。竹简中还有哪些历史猛料?哪些会改写历史?又将揭开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之谜呢?那些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历史真相,尽在《遗迹里的中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