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421高考二轮复习|作文教学:追求语言逻辑

 老程杂记 2024-04-21 发布于安徽
高中生写作,语言表达方面,除了文采要好外,还要追求语言的逻辑。语言的逻辑,主要表现在句子的逻辑性和语段的逻辑性两个方面。下面稍作展开——
一、句子的逻辑性
1.并列词语的排序要讲究逻辑
【例1】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节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启示】这段话中的有些词语,在顺序上是有讲究的,如“知道”是“读”的结果,“思”之后才能确定“求”什么。所以,“多读、多知道”、“所思、所求”的词语顺序从逻辑上来说,是不能颠倒的。
2.分句的排序要符合逻辑
【例2】游玩的途中,还下了一阵山雨,山峦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别有一番风韵。山峰有时像窈窕的美女笼罩着白纱裙,含羞娇嗔的样子让我想起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年琵琶女;一阵阵白云浓淡相宜,在半山腰游走,人在栈道上走,就像在云雾中穿行,仿佛进入了虚幻之境。(节选自《老程毛毛语·雁荡山记游》)
【启示】上段话标红的两句,如果写成“山峦别有一番风韵,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则不合逻辑。因为,“时隐时现”是肉眼所见,是实景描绘,“一番风韵”是观景感悟,是虚写感受。
3.句子的功能要符合逻辑
【例3】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节选自《必修·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学习提示”)
【启示】这段话第一句短,第二句长。第二句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小句讲“人们探索学习之道”,第二小句讲“人们探索”的目的。回顾“探索学习之道”的历史过程又由三部分组成:“《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从逻辑上讲,这三部分又是“分+分—总”关系,所以才有了以上的表达顺序。如果将“历史过程”作为整个句子的修饰语,只有做状语,才最合理因为其长,所以作者将其提到句首,放在主语之前,两者之间,用逗号隔开
4.实→虚、虚→实要合乎逻辑
【例4】嗬,糖果组的柜台前好热闹!人们拥挤在柜台前,看一位戴着劳动模范胸章的老售货员卖糖果。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节选自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启示】这一段话中,三个“劲儿”的句子顺序是不能变动的,三句话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前两句是从张秉贵的角度评价的,“精神”是内在的情感,动作是外在表现,应该先内后外;第三句是从顾客的角度感受张秉贵的热情,是观众受张秉贵的感染而产生的,必须放在最后。
二、语段的逻辑性
1.议论性语段
【例5】①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②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③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④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节选自钟扬《生命的高度》
【启示】以上语段以句号为界,一共是四句话,四句话之间的逻辑是:引入→观点→阐释→总结。第一句“生命的辉煌”并不是语段要表达的中心,所以第二句用“然而”表示转折,引出中心句“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第三句是对中心句内涵的展开解释。第四句针对全段,总结“成功者”与“先锋者”的关系。
2.文学性语段
【例6】①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乌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②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③祥林嫂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④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⑤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节选自必修下册鲁迅《祝福》
【启示】这段叙述性的语段,第一句讲船上的人早早地在那里等祥林嫂出现,第二句写祥林嫂出来淘米被抢,第三句写祥林嫂被抢时的反抗,第四句讲舱里出来两个女人,一个是卫婆子,另一个照应上文,正是收了祥林嫂所有工钱的婆婆,第五句讲窥探祥林嫂在舱里的情况。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对应着事件的发展过程写作的,先后顺序分明,一句一事,也是不能变动的。
3.抒情性语段
【例7】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②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③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④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⑤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⑥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节选自必修上册朱自清《荷塘月色》)
【启示】这是一段景物描写兼抒情性的语段,有着清晰的逻辑:路——树——情。分析可知,这段话是由“路”生发开去的,先写路的“幽僻”“寂寞”,再写“路”两边的“树”,最后写人的感受——“阴森森”的,却又因为有“淡淡的月色”而使作者觉得“很好”。
4.叙述性语段
【例8】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②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③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④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⑤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⑦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⑧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节选自必修下册姚鼐《登泰山记》)
【启示】这段话叙事、描写简洁明快,穿插了大量的文化因素,如“郦道元所谓环水”“古谓之天门溪水”“世皆谓之天门”等,所插内容必须在相应的描写之后,才符合记述的逻辑。
三、体现逻辑的方法
【方法一】前后照应法
    如《荷塘月色》中,开头段写“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段写“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前面是妻哄孩子睡觉,“我”带上门出去,结尾是“我”推开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这样的首尾照应,实在严密得针插难进
    又如《登泰山记》中的结尾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为什么不写成“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少圜。杂树少,松多,生石罅,皆平顶”呢?请有心的同学斟酌一下。
【方法二】假设推理法
    如《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就是基于逻辑的假设推理,强化了六国下场的可悲,自然地引出“悲夫”的感叹,突出了借古讽今的主旨。
    又如《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这两句话是不是假设推理呢?在语言逻辑上有什么效果呢?
【方法三】关联词语的运用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恩格斯在这段话中对马克思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即使”“但是”“甚至”“而且”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不但使语意更加丰富,而且使逻辑更加连贯,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大大增强了演说的力量。
    再举一段话,大家自主赏析其用词的严密:“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诊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有心的同学会发现,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也值得揣摩。
四、作业训练

【句子逻辑】1.根据语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A.我有不老的心情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

B.我有不绝的风景    世界上有不老的心情

C.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    我有不老的心情

D.世界上有不老的心情    我有不绝的风景

【语段逻辑】2.下面一组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轮辐。②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③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④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⑤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⑥他太累,走不动了。

A.⑤③④①②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①④③②⑥

【自主整理】3.以《换位思考,体会别样的美》为例,分析其语言的逻辑,至少举三例说明。

【参考答案】
1.C。句子的逻辑由风景到感受(由实到虚),“风景”是客体,“我有不老的心情”是主体,主体感受因客体情景而产生。
2.B。语段是以“老人”的视角叙述的,第一句应是“老人”出现,最后回到“老人”上来。
相关链接:
20240420高考二轮复习|作文教学:“内容充实”运用示例
20240418高考二轮复习|作文教学:“内容充实”的解决办法
20240416高考二轮复习|作文教学:好立意能让人耳一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