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探索山西境内长城上的关隘

 哲齐66 2024-04-22 发布于山西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长城和关隘的军事作用早已成为过去,可是岁月的河水并没有冲刷掉它的风采。变迁的世事,也没有带走它的精神。如果长城是一条历史的绳索,那么关隘就是绳索上的绳结。像我们的祖先结绳纪事一样,浩如烟海的历史风云,许许多多都凝结在这绳结般的关隘中。

  (雁门关长城)

  关隘作用概述

  关隘作为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理通道上设置的人工建筑和控制机构,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军事防卫和商贸控制两大部分。在军事防卫方面,关隘的设置是十分完备的,从预警、屯兵到防备以及粮草的补给自成体系,而且很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从选材到形制都是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这样的体系内各个部分协同作用,为关隘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关隘的商贸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证货物的通行、查验货物以及征收赋税,另一方面有些关隘还是贸易的集散地。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长城和关隘的军事作用早已成为过去,可是岁月的河水并没有冲刷掉它的风采。变迁的世事,也没有带走它的精神。如果长城是一条历史的绳索,那么关隘就是绳索上的绳结。像我们的祖先结绳纪事一样,浩如烟海的历史风云,许许多多都凝结在这绳结般的关隘中。



  (雁门关长城)


  关隘作用概述


  关隘作为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理通道上设置的人工建筑和控制机构,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军事防卫和商贸控制两大部分。在军事防卫方面,关隘的设置是十分完备的,从预警、屯兵到防备以及粮草的补给自成体系,而且很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从选材到形制都是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这样的体系内各个部分协同作用,为关隘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关隘的商贸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证货物的通行、查验货物以及征收赋税,另一方面有些关隘还是贸易的集散地。



  (雁门关阜戈寨民俗文化村)


  山西境内关隘概述


  坐落在黄土高原隆起部分的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屯兵阻敌的天然要地。古代的关隘也就紧紧地依附在这自然形成的山河之间。山西境内关隘耸峙,津渡密布,决定了山西突出的战略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不管政治中心是在中原地区、在陕西的关中还是在北京,山西都处在肩背的位置上,关系着中央政府的盛衰安危。特别是山西处在华夏族和游牧族结合地地带,为兵家必争之地。山西的古代关隘,有的耸立在山脉峡谷断裂的地方,有的建造在河流渡口之处,它们在古代战争中作用十分巨大。人们凭险而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杀虎口)


  关隘的建造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在以后的千百年里,统一和分裂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不断地轮回,关隘也就沿着疆域不断地重建重修。三晋大地,关山重重,最有代表性的关隘还是山西北部内外长城上的著名关隘。其中有六处关隘名扬天下,从北往南数分别是杀虎口、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


  这些山西境内长城线上的关隘,杀虎口建在外长城上,以口命名,内长城上的皆以关命名。在关隘的设置上,内长城线上相当的密集,紧雁门关两侧就有十八个隘口。随着风烟的熄灭,杀声的消隐,大多数关隘又被恢复到原来自然的样子。在散落于内外长城的六个关隘中: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被称为外三关。内三关是河北省境内的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


  雁门关



  雁门关为最早,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雁门关地处外三关东段,古称东路,西与宁武关相通,再往东经平型关与河北的倒马关衔接。雁门关是一座双关,两个关靠山脊上的长城串联,相互照应。从两千多年前雁门关设险,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几乎代代有战事,特别是春秋末期赵襄子在此设宴毒杀了姐夫代王,灭了代国。他的姐姐代王夫人也因此而自杀,这一历史事件曾震惊天下。在明代,雁门关进行了根本性地修建,从而成为山西北部关城的标准。


  宁武关



  宁武关位居三关之中,古称中路,建筑于明代中期,在三关中创建较晚。宁武关地处管涔山麓的烣河谷地,过分水岭就是汾河何川,它和建在高山之上的雁门关不同,几乎是守在河道之上,必须用重兵把守。在明代全国有九边重镇,山西有大同、太原二镇,宁武关属太原镇。外三关的总兵驻守宁武,统领三关事务。偏头关在内长城上为首关,俗话说,雁门、宁武修的是关,偏头关修的是边,边就是长城。


  偏头关



  偏头关是内外长城交汇的地点,四道边墙把偏头裹了个严严实实,偏头关是一座水关,是黄河入晋的第一站。内长城西端的偏头关,紧邻黄河东岸,形成了中华大地上黄河长江并肩而行的壮观景色。三关之中偏关的防务最为紧急,“秋防宁武,冬击偏关”这句话讲的就是偏头关的冬防。冬季黄河结冰,蒙古人的马队冲过黄河,到内陆掠夺马料和牲畜,为了阻挡蒙古骑兵,偏头关建有近三十座营堡。外三关的修筑,巩固了山西北部的防务,阻碍了匈奴的南侵。明代廖希颜在其所著《三关志》中说“忻代沁辽之间高枕,恒岳大河之内不震不怵。”这样的结论反应了三关的建立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平型关



  内长城上属于雁门十八隘的还有一座小关—平型关。平型关在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公元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疯狂扬言要一个月占领山西,25日早晨,日军王牌部队坂垣师团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顾,大摇大摆开进了八路军115师的伏击圈乔沟,经过整整一天的战斗,八路军击退了日军一次次反扑,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消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平行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使平型关名扬天下。


  杀虎口



  杀虎口是山西境内外长城上留有遗迹较多的关口,它与万里长城上的固北口、张家口并称为长城上著名的三口。杀虎口有四古,古堡、古道、古桥、古关。杀虎口除了军事作用外,还有经济作用。这一方面杀虎口有它的典型性,明末清初,杀虎堡成为边陲集贸重镇,当时堡内店铺林立,蒙汉商贾来往频繁。据记载,清代末年,杀虎口的年关税达数万两之多,民间相传,杀虎口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娘子关



  内长城在通往河北省境内时,沿着太行山往南又修了一道长城,这道长城上最有名的关口就是娘子关。娘子关是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的城楼是明代建筑,奇怪的是它的门朝西,通向山西境内。这是因为明清以来,娘子关是通往北京的咽喉,主要防御西部的蒙古骑兵,因之又被称为京畿藩屏。而唐代以前京城多在长安,那时娘子关的任务是防范东来之敌。不论京都何在,也不管娘子关是防东还是防西,它的战略地位一直都十分重要。娘子关的防御比较完备,它和南边的固关、旧关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御阵地。虽然远离内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倒也自成体系。曾经有位诗人留下这样的诗句盛赞娘子关的威名,“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娘子关的过去已成为历史遗风,作为交通要冲的娘子关而今已是四通八达,铁路、高速公路从这里穿过,昔日古战场,现已成为人们旅游怀古的地方。


  长城和长城上的古代关隘,阻挡了游牧民族的南侵,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建在山峰上、建在河谷里、建在水边、建在交通要冲的这些古代关隘,成为了中华民族坚毅、善良与智慧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