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迷茯苓丸治疗手掌结节性筋膜炎

 wangming72 2024-04-22 发布于山东

赵女士,59岁,左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间皮下长出硬结半年多,伴疼痛、活动受限,同时左上肢感觉酸痛麻木,就诊多家医院,诊断基本一致,都诊为“结节性筋膜炎”,一般给予消炎止痛剂治疗,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结节越长越大、越来越硬,引起左手掌✋筋挛缩。她刷抖音看到我做小针刀的视频,遂来就诊,目的想找我做松解。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好发于上肢。小者如绿豆,大者可如鸽蛋,易于被误诊为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有复发可能,不治疗也有自愈可能。长在其他部位的结节性筋膜炎一般不会和皮肤及深筋膜粘连,而长在手掌部的结节性筋膜炎会与皮肤和深筋膜粘连,出现筋膜挛缩,严重影响手的活动功能,因此要积极治疗。

我给病人说,你这个病不适合小针刀松解,中药治疗吧。她说我这个手已经残疾了,您就给我割几刀吧,不好我也不怪您噻。我说你放心,我有治疗这个病的神秘武器。听了这话,她立刻来了精神,说:您说怎么治就怎么治,我一定配合您。唉!沟通到至此,气场终于调谐了。

中医看病讲究气场和谐,医患气场相合疗效倍增,而气场相对抗疗效将会降低。这个不是玄学,我有深刻体会,这个医患气场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医患沟通到位,言归正传,开始看诊。

查体:左手掌二三掌骨之间皮下硬块约1.5×1.1cm,质地硬,界限欠清,与皮肤粘连,固定,活动差,左食指中指屈伸受限,压痛明显。

刻诊:左手掌硬结,筋挛缩,疼痛上连前臂上臂下连食指中指,受凉疼痛难忍,屈伸活动受限,二便正常,纳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

指迷茯苓丸治疗手掌结节性筋膜炎

西医诊断:结节性筋膜炎。

中医诊断:筋痹——痰浊中阻,经络不通,筋脉挛结。

方选:指迷茯苓丸为主方,合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汤。

处方如下:茯苓20g,姜半夏15g,枳壳15g,朴硝(冲服)6g,生姜10g,姜黄15g,桂枝10,炒白术15g,炒白芍30g,甘草5g。七剂,水煎两次分2次温服,每日一剂。

服药期间微信我,说每日三次大便,我回复正常反应,GO ON!

二诊:赵女士欣然来诊,急不可待地伸出手让我看,查见:左手掌硬结已缩小1/2,质地柔软,食指中指活动好转。她自述上肢、手指酸痛减轻很多。舌诊:舌苔中间白腻,四边薄白,舌质淡红。脉诊:弦滑。效不更方,上方朴硝减至4g、加砂仁10g,再进七剂,用法同上。

三诊:左手掌硬结完全消失,疼痛和挛缩等症悉除,活动自如。舌苔薄白,脉弦。赵女士担心再复发,还要吃药,我劝其“中病即止”,但她仍坚持己见,遂将上方去朴硝再开五剂。

微信随访三月未复发。

指迷茯苓丸又叫治痰茯苓丸,别名茯苓丸,出自《是斋百一选方》。由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硝组成,以生姜汁糊为丸,具有祛痰通络,除痹痛的功效。

《是斋百一选方》记述:“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

《徐大椿医书全集》记述:“滞于肠胃,流于经络盖四肢皆禀气于脾,脾湿生痰,痰饮流于四肢,故见两臂或四肢疼痛,甚则浮肿。”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为臣药,既化已生之痰,又绝生痰之源。佐以枳壳理气宽中化痰,气顺则痰消。中脘之顽痰,并非一般化痰药所能化,故又佐以软坚润下之风化朴硝,取其消痰破结,与半夏相合,一燥一润,一辛一咸,意在消解顽痰,相制为用;与茯苓相伍,可从大便分消结滞之顽痰。更以姜汁糊丸,且姜汤送服,既能开胃化痰,又可兼制半夏毒性。诸药配伍,以丸剂渐消缓化中脘顽痰,使脾运复健,自然流于四肢之痰亦荡然无存,实属“治病求本”之方。

主治肩臂酸痛或抽掣,肢体麻木。主因痰停中脘,流滞经络,以舌苔白腻,脉弦滑,乃痰湿内阻之象为辩证要点。常用来治疗肩周炎,往往效如桴鼓。

指迷茯苓丸治疗手部结节性筋膜炎目前尚未见临床报道。本例治疗合方苓桂术甘汤意在温阳化湿,助力指迷茯苓丸化痰湿。合方芍药甘草汤,意在缓急止痛。加姜黄化痰逐瘀通经,并引药直达病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