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高到多少,会诱发并发症?医生提醒:3个“标准”,建议了解一下

 空谷幽兰80 2024-04-22 发布于广东

老李已经患糖尿病好几年了,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血糖有点高,心里那个担忧啊,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编辑:蜻蜓)

图片

他总是担心血糖高会诱发什么并发症,毕竟这糖尿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天,他和老刘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老刘啊,我最近这血糖有点高,你说会不会出问题啊?

老刘感觉到了老李的焦虑,说道:“老李,血糖控制可是个大学问,不只是看数字高低那么简单。

老刘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有三个'标准’我们得知道……”

图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风险。

那么,关于血糖控制的三个“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图片

CQTV安全与法
每天更新好看的内容
6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关注CQTV安全与法 关爱健康生活

01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当血糖值持续超过正常水平时,高血糖就会对身体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不良的血糖控制会直接损害血管壁,引发如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害,这种损害是许多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
图片
具体来说,和糖尿病相关的眼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都与血糖控制不当紧密相关。

02

血糖高到多少,会诱发并发症?牢记3个“标准”

1、空腹血糖水平(4.4~7.0mmol/L)
空腹血糖是指早上醒来至少8小时未进食的血糖值,保持在4.4~7.0 mmol/L的范围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首要目标。
这一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饮食控制: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血糖食物,如甜食和精制碳水化合物。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期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适应身体的变化。
2、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小于10.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了食物摄入后身体的糖代谢状态。控制餐后血糖不仅有助于长期的血糖管理,也是预防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如高血糖危机的有效方法。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包括:
合理饮食:食物分配应均衡,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
图片
分散饮食:建议不要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而是将食物摄入分散到一天的多个时段,以防血糖骤升。
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
保持HbA1c在6.5%以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远离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方法包括: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管理。
图片
定期医疗监测:定期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调整治疗计划。

03

这几类糖友要小心了,以防血糖波动过大

1、饮食不规律的糖友
这类糖友的饮食时间不固定,食量时大时小,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容易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例如,长时间不进食可能导致低血糖,而一次性过多进食则可能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建议这类糖友定时定量进食,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食,避免过长的饥饿时间或过量饮食。
图片
在饮食上应该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
2、运动不适当的糖友
适当的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但剧烈或不当的运动可能引起血糖的快速变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糖降低过快,而长时间不运动则可能使血糖持续偏高。
建议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运动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图片

关键是要保持运动的规律性和适度性,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3、药物使用不当的糖友
正确的药物使用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不当的药物使用,比如随意调整剂量、忘记服药,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糖友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建议使用手机提醒或定时器来帮助记住服药时间,同时定期回访医生,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药物剂量。
图片
老李听完老刘的解释,心中有了底。他决定更加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从饮食、运动到药物使用,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几个月后,他的血糖水平稳定在了医生推荐的范围内,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老李的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并遵循血糖控制的三个“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正确的药物使用,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吧。

记得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