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内大街,我的成长之路

 北京的骑士 2024-04-22 发布于北京

  ▌何杲

  亲朋聚会,顺便逛了下广内大街。

  惊喜地发现,从菜市口到广安门,道路两旁流光溢彩,绚丽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80多年前,我出生在广内大街南侧一个叫龙凤坑的小胡同,现叫法源西里小区。今年是龙年,据老人讲,早年间这里是个低洼水坑,称为楼房坑,后谐音叫成了龙凤坑。胡同小的只有20多户人家,“玉器刘”、“爆肚宛”、“糨子杨”这些京城有名气的手艺人,都是我家的老街坊。胡同窄小破旧,却很宁静安详,偶尔会传来剃头挑子的“唤头”声和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声,再不就是盘旋在头顶上的鸽哨声,街坊四邻和睦共处,有如一大家子。

  在北京,出了宣武门,就属于南城的地界了,而菜市口,我眼里,就是南城的头号地标。从菜市口往西到广安门,被称为广内大街,是南城一条古老又重要的交通要道。我家离大街不远,走路也就几分钟。就是这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大街,在我生命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我的成长之路。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大街路北那个广安菜市。每天一大早儿,菜贩子就聚在这里,挑担的,推车的,叫卖着各种新鲜蔬菜,顶花带刺的黄瓜、削成花儿的心里美萝卜,一掐一汪水儿的嫩绿扁豆,实在招人喜欢。尤其是菜市上的小吃摊,刚出炉的马蹄烧饼和油炸鬼,炒肝和豆腐脑,满大街飘香。冒着热气的龙嘴大铜壶,冲出喷香的油茶,人们端着碗站在寒风中吸溜溜地喝着……那一刻,最能领略南城的风土人情。

  不远处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药店,听老人们说,这里在历史上曾是明清两代的刑场,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里英勇赴死,血溅法场。临刑前的他们从容自若,仰天高歌,视死如归,上演着一幕幕壮烈的悲歌。后来我去药店买药,想起老人们的叙述,我总会触景生情,心灵被强烈震撼,心中情感刹那间与历史有了关联。

  75年前的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北平迎来历史性的一天,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9岁的我正读小学二年级。中午时分,大部队由西直门进城,从新街口一路南下,经西四、西单、又向东经六部口、和平门、虎坊桥,再穿骡马市大街,广安门内大街……沿途受到热烈欢迎。我虽年幼,也和大人们一样,举着小旗,喊着“欢迎解放军”的口号,在寒风和沙尘中站立4个多小时,一睹了人民军队的风采。在那革故鼎新的庄严时刻,我或许还不懂较多的革命道理,但我看到了民心所向的力量。

  我的母校北京回民学院(现北京市回民学校)就坐落于这条大街上。1951年至1954年间,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初中阶段,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三年间,我在教室聆听老师们讲课;在图书馆疯狂地阅读《牛虻》《把一切献给党》《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作品;在音乐教室,我放声歌唱《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余时间,我在二楼的游廊上,或凭栏远眺热闹的广内大街,或和调皮的小伙伴嬉笑蹦跳,追逐打闹,把老旧的木地板踩得咚咚响……70多年来,我经常梦中回忆这段时光。三年里,我多次当选班主席和少先队大队委,加入了共青团,三次入选参加了天安门国庆庆典活动。年少的我,心中装满青春激情,憧憬着未来。

  1957年,18岁的我参加了工作。

  我在虎坊桥建筑工地,当了一年建筑工人,绑钢筋、打灰土、砌砖抹灰,和工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虽年轻,但从小没干过这些繁重的体力活,所以经常累得浑身筋骨疼痛。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后来,领导把我调到人民大会堂工地,当了一名广播员。工地的大喇叭里,我唱歌、说快板,播送好人好事,声音响彻火热的工地上空。再后来,我正式进入房屋修建器材公司,成为一名材料员,参加了天安门翻建,毛主席纪念堂、宋庆龄故居以及1976年居民住宅抗震加固等工程的材料供应任务。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任务,我都任劳任怨,尽心竭力,认真负责。

  26岁,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我在日记中写下了对党的诺言:一颗年轻的心,坚定了方向,完成了信仰的托付……那一刻,我懂得了忠诚和担当,更懂得了肩上的责任。

  我生长于贫穷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是家庭妇女。虽然我成绩好,但家境所限,我只读到了中专。

  改革开放后,国家推出了自学高考这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让我多年的大学梦重新燃起了希望。那一年我43岁。

  为了实现梦想,我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14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成为全国首届400多名自学高考毕业生中的一员。

  1985年1月7日下午3时,和许多自学高考毕业生一起,我们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了隆重的颁发毕业证书大会。

  时至今日,那张被我保存了近40年的红色的参会请柬依然光彩夺目,它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我至今85岁人生一道浓墨重彩的笔画。

  几十年来,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我做过技术工作,做过政工工作,也做过行政工作。我从一个幼稚的小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成长为一名基层企业的领导干部。我永远不会忘记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如今,我退休已二十多年了,离开广内大街也五十年了。虽然我两鬓斑白,人到暮年,但广内大街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不曾改变。

  王金辉 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